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主要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以及生态监测网络结构、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总体目标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测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抓好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整体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柳蓉 《环境与开发》1994,9(4):374-376
如何组织,协调好环境监测网络的各项工作,努力发挥监测网络的作用,这需要各成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以便进一步提高监测网络的整体效能,为环境管理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利用城市环境监测网络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对监测项目、频次及采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污染源要进行年检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审计,并建立了总量监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土壤污染的来源、现状出发,论述了当前我国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必要性;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阐明如何建立监测网络,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对建立应急监测网络框架提出构想,分别从应急监测网络的组织建设,通讯设备,技术储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在用车监测与维修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昶  屠莹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6):373-378
根据上海市机动车辆的管理现状,提出上海市在用车I/M制度体系网络、监测方法、数据收集网络与“通过/不通过”排放限值方面的基本设想,为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在用车监测与维修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环境自动监测的系统设计和方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红  王悦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3):111-112,115
根据上海市环境监测的现状,分别从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放、水和废水监测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自动监测的设想和网络优化设计,并探讨了有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GSM数字移动通信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相应的电磁辐射监控工作正在展开,经过对联通齐齐哈尔地区GSM网络的监测,总结出一些布点及监测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生态监测示范站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生态监测网络系统,生态网络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环境保护》2000,(12):18-19
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从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冀为生监测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就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应急监测网络系统的作用,加强固定危险品风险源的管理进行了讨论,指出开展应急监测的重点是加强流动源和固定源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大伟 《环境保护》2023,(18):21-25
2023年7月17—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本文从责任意识、发展方向、痛点难点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以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方向路径。围绕“五个重大关系”,明确了监测发展的创新方向,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并建议推进监测网络高质量发展,补齐污染源监测短板,加强群众关心环境问题的监测支撑,强化智慧监测与数据赋能。最后从标准规范、技术研究、补齐短板和产学研用四个角度强化保障,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区域,自动监测网络已遍布重点城市和区县。自动监测网络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监测站点分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单个监测站点布设意义可能因为整体监测网络的更新而发生变化。为保证自动监测网络能长期获得有效且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对自动监测网络实行定期的动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PM2.5监测网络布局与监测方法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PM2.5监测网络布局现状的分析和比较,认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PM2.5监测网络在点位数目和网络布局上基本能够反映我国PM2.5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反映PM2.5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今后应逐步增加污染监控点位、道路交通点位的设置,并在质量浓度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开展PM2.5主要组分监测。在监测方法选择上,β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DHS)PM2.5自动监测仪器和振荡天平法联用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PM2.5自动监测仪器均能够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类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运行成本,β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DHS)PM2.5自动监测仪器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在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内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梁家权 《环境》2011,(Z2):38-39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佛山市作为地级城市,其监测网络既是国家、省大气监测网络的组成部分,又是本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趋势分析、预警监控等工作的唯一数据来源。本文介绍了监测网络的组成结构,分析了当前监测网络的现状和建设方向与需求,提出了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COD在线监测仪在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 《山东环境》2003,(1):32-32,29
建立汉江流域COD实时监测网络,便于环保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污染排放现状;利于汉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利于汉江污染总量控制;更利于汉江出现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8.
设置各种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应以监测网络的监测目的为根本出发点,并同时考虑点位功能和空间代表尺度、点位环境条件以及实际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一个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应涵盖各类功能的监测点位,从而达到监测网络建设的多目标要求,然而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以空气质量评价点为主,其目的是掌握城市整体空气质量状况和长期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但这类监测点位的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公众了解详尽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的需求。未来,随着监测投入的增加,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地方监测网络建设,使之涵盖不同功能的监测点位,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和健康指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可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水质评价是建立在水质监测基础之上的。首先结合我国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标准,合理地选择监测项目与监测仪器,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然后在水质监测所获数据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BP网络不断的学习与训练,归纳出评价标准与评价结果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立水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系统。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学习、联想和容错功能。为水质监测与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生态监测示范站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生态监测网络系统、生态网络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