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脉冲进水缺好氧交替工艺(SAOSBR)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短程脱氮对于低碳源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强化作用,并分析了短程脱氮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通过短时的饥饿处理配合缺好氧交替的运行方式实现了系统的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95%以上.短程的实现还强化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总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相比于全程脱氮过程分别提高了约6%和36%.分析表明短程强化生物除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残留的NO2-对聚磷菌厌氧释磷的影响较小.静态试验也证实,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作用相比于NO3-可以减弱反硝化菌与聚磷菌之间的碳源竞争,从而提高聚磷菌的厌氧释磷量和聚羟基烷酸(PHA)的合成量.因此,在处理低C/N生活污水时,短程脱氮的实现更有利于系统的生物除磷.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利用特性,通过SBR工艺对反硝化聚磷菌进行驯化在不同碳源浓度下,研究了反硝化脱氮除磷过程中的碳源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在厌氧段碳源转化过程中有一个饱和碳源,该研究中系统MLSS为3 000 mg/L时厌氧阶段饱和碳源浓度为250 mg/L COD。厌氧段进水碳源浓度低于该系统饱和碳源时,缺氧段总氮、磷去除随着厌氧段进水碳源浓度提高而增加,当进水碳源浓度超过饱和碳源时,总氮去除随着碳源浓度提高而进一步提高,但总磷去除率下降。说明缺氧段胞外碳源对系统脱氮有促进作用,但对除磷有抑制作用。厌氧进水碳源浓度达到饱和碳源时系统除磷效果最好,且脱氮所需的碳源利用效率最高此时系统COD(m)/NO_3~-N(m)值为3.3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实际污水厂进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乙酸钠和污泥发酵液分别作为外加碳源,用于强化微曝氧化沟脱氮除磷性能研究。数据显示,2种碳源的添加均可以稳定进水COD,同时对工艺的COD、氨氮去除没有不利影响。添加乙酸钠或污泥发酵液,可以使工艺TN去除率从28.44%分别上升至48.66%、45.71%,与此同时,TP去除率从59.39%分别提高至93.2%、96.53%,稳定后的工艺出水COD、NH_4~+-N、TN、TP均可以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所规定的一级A标准。结果表明,污泥发酵液作为脱氮除磷碳源能达到和乙酸钠同样的效果,可作为商业性碳源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采用A2/O工艺的桐乡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进水水质特征和水质净化效果,分析了温度、有机物负荷、氮负荷、磷负荷、可生化性、碳氮比、碳磷比、污泥产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该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污水厂进水水温适宜,可生化性好,碳源充足,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好,使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分析发现,该A2/O工艺对水中不同的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有去除效果。重金属离子在活性污泥中产生富集现象,应重视污泥的处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简述A2O法与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原理,通过调整污水厂实际运行参数,监测污水厂出水氮、磷含量,验证控制参数,并对比污水处理厂A2O法脱氮与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6.
仇艺  冯宝荣 《环境科技》2007,20(Z2):108-110
通过污水厂运行实践发现在脱氮处理工艺中高污泥浓度有利于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主要介绍了高污泥浓度在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有利点.具体从反应速率、回流溶解氧、有机碳源分配、同程反硝化等方面进行脱氮除磷论述.在处理设施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提高污泥浓度,已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7.
污泥发酵同步消化液旁侧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泥消化液为高氨氮、低C/N比、低碱度的废水,用传统生物脱氮方法处理消化液,存在碳源和碱度不足的双重障碍.本实验在“A/O+SIFEDEN”组合系统中,首先在A/O反应器中实现消化液短程硝化,其出水与初沉污泥在SIFEDEN中同步实现消化液短程脱氮和污泥减量,消化液的TN去除率可达87%,MLVSS去除率为49%左右.考察了SIFEDEN反应器中污泥发酵和污水反硝化的互惠关系、pH值的变化规律等.该系统出水回流到污水厂主流区,不会降低进水C/N,污水厂的脱氮除磷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针对哈尔滨市松北集乐污水处理厂中调节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污水厂的优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调节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调节池前后以及后续单元的出水处取样,每隔2个小时取一个样,总共取24个小时,然后进行COD、氨氮、总氮、总磷的测定。在冬季调节池对于水质的调节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污水厂出水的总氮、总磷浓度达不到一级A的标准。建议可以将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到调节池以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
梁祝 《贵州环保科技》2003,9(3):18-21,24
日本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装置——BS2型净化槽的原工艺运行方式中存在不利于除磷的问题,为了在低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C/N)的进水水质条件下,能改善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对原工艺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进,探讨了该系统的最佳控制方式和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综述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并作出了分析与评价。认为单级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系统的优化与加强对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能够同时脱氮除磷的组合工艺应是研究与开发的又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