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皇岛海域污染指数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6种指数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即海水水质污染指数,海洋底质污染指数,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在指数评价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将污染级别分为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四级。将6种指数应用于一个海区,综合评价海域环境质量及污染发展趋势,起到相互补充,协调作用,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2.
利用宽域灰色聚类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先构造白化函数,引入修正系数,确定污染物权重,再计算聚类系数实现土壤样本的环境质量等级评判与排序。将此方法应用于太原市5个区县,8项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宽域灰色聚类法对于5个区县的污染级别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而综合指数法对前四个评价点级别均比上述两种方法低一个级别,三种方法的质量排序大致相同,只有模糊综合评价中认为小店区优于万柏林区。  相似文献   

3.
宽域灰色聚类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宽域灰色聚类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先构造白化函数,引入修正系数,确定污染物权重,再计算聚类系数实现土壤样本的环境质量等级评判与排序。将此方法应用于太原市5个区县,8项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宽域灰色聚类法对于5个区县的污染级别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而综合指数法对前四个评价点级别均比上述两种方法低一个级别,三种方法的质量排序大致相同,只有模糊综合评价中认为小店区优于万柏林区。  相似文献   

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单因子评价对巢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确定湖区12个监测断面的8个主要影响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得出评价结果:巢湖主要超标指标为TN、TP,12个断面中水质为劣Ⅴ类的所占比例较大,巢湖水质总体状况差,富营养化严重,其中西半湖污染重于东半湖。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在判定水质级别归属时具有从严性,而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水质级别划定时由于中介过渡引起的亦此亦彼性,能为制定巢湖的环保政策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张龙江 《环境工程》2001,19(6):53-54
依据模糊集理论 ,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京杭运河蔺家坝断面的水质进行了初次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 ,引入加权平均分析方法 ,对水质进一步评价 ,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本研究提出了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 -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它既克服了单层评价模型因考虑的因素过多 ,权重难以分配的困难 ,又避免的二级模糊评价时 ,对于最大隶属度同为一个级别的样点 ,其间的环境质量优劣难以判断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方法在矿山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利用抚顺市浑河水质污染的实测数据,对城区三个主要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能较完善地反映地表水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且精确的评价方法,且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加权平衡复合模型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龙江 《环境工程》2001,19(6):53-55
依据模糊集理论,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京杭运河蔺家坝断面的水质进行了初次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加权平均分析方法,对水质进一步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本研究提出了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它既克服了单层评价模型因考虑的因素过多,权重难以分配的困难,又避免的二级模型评价时,对于最大隶属度同为一个级别的样点,其间的环境质量优劣难以判断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X822 9400535灰色关联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杨继东(山东省环保所)…//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1993,11(3)一58一61环情X26 介绍了灰色关联模型和实例应用,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既弥补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不足,同时又具有以下特点:m计算方法简便、可行;②实测得到的所有有效数据对评价结果均产生影响,评价过程没有丢失信息的现象;眨评价结果不仅反映出不同级别样本环境质量之间的显著差异,而且反映出处于同一级别的不同样本之间环境质量的优劣;④评价结果汽观,可靠。…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引起固体推进剂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粉尘爆炸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等级为II级,即危险性处于"不容易发生爆炸"级别.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了解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和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构建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太湖流域2008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均表明,2008年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处于中上水平,其主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水环境状况和水生态状况问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模糊数学在引黄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模糊数学模型评价济南某引黄水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评价结果发现该引黄水库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属于Ⅳ和I类水;而根据单因子评价方法,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质均属于V类,主要是由于化学需氧量超标导致。模糊数学评价法用隶属度来描绘模糊的水质分级界限,避免了传统水质分级不连续的缺陷,避免了在单因子评价中因某项参数超标而将水质定类的缺点,得到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利用0.1~0.9五标度建立互补型的模糊判断矩阵,并把和行归一法或方根法与特征向量法结合使用,提出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吴淞江(苏州段)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对评价结果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了改进,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对评价结果综合评判与排序.  相似文献   

15.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和实测值,经过模糊变换,对待评价对象给出总的评价的一种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确定评价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然后通过计算确定水质级别。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锦州市大凌河3个断面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质综合评价的诸多方法中,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其评价结果合理、更接近客观实际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某些指标其单项标准限值数少于水质总体分级,采用传统模糊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的隶属度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针对此类情况,对隶属函数加以改进,提出改进后的模糊评价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长江下游贵池河段2005年-2009年间水环境综合评价,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河流水环境资源中水质、水量二要素的评价以及对定量、定性数据的综合评价进行方法论上的探讨。文中提出了模糊数学评价的改进方法,建立了一套水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了“优势度”概念并提出了水质、水量多目标定量、定性数据综合评价方法。以四川省沱江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根据评价结果划分河段,并对各河段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水环境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供水管网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了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别对南方某市部分给水管网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模糊数学评价法具有评价准确性好、操作简单的特点;综合指数法具有评价结果直观、精确度较高的优点。从评价结果上看,综合指数法较模糊数学评价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循环修正模式的云南省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水资源短缺评价是水资源风险研究的基础。前期的研究多采用单一评价方法进行,致使评价结果存在差异。论文提出采用循环修正模式对单一评价方法得出的不同评价结果进行组合修正。通过构建云南省水资源短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物元、模糊识别等多种单一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最后运用平均值法、Boarda法和Com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方法对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不同结果进行组合评价,建立了基于循环修正模式的水资源短缺程度评价模型并加以应用,给出了云南省16个地、市、州的水资源短缺程度的排序及其缺水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