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制糖(甘蔗)生态工业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在对我国制糖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工业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制糖(甘蔗)生态工业模式,剖析了其生态学组成和结构、工业代谢类型及主要特征,并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态工业理念,对制糖行业进行生态化重构。构建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网,可从根本上削减制糖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制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生态电力工业园区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煤发电是我国煤炭利用的主要渠道,是产生粉煤灰、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利用生态工业学和循环经济原理,对如何实现电厂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合理设计生态工业链以及如何建立生态电力工业园,实现电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是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又分别是三个学科的新分支。环境经济学是以经济观点研究环境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是以经济学观点研究生态学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不是一般地把生态学方法适用于研究经济规律,而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相互作用来研  相似文献   

4.
陈振金 《福建环境》2003,20(2):13-13
生态工业园区是把工业体系看作一种生态系统 ,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 ,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它是一种更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把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或公司组织起来 ,通过模拟自然系统 ,建立产业化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循环途径 ,寻找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最小化 ,借助生态工艺技术和系统工程学方法 ,将资源的加工链尽量延伸 ,既达到资源价值增值 ,又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发展摒弃了传统工业发展中经济与环保分离 ,消除了两者之间产…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威海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生态工业将是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生态工业园是在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制造业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工业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为基础,分析了威海市生态工业园的现状,表现为:综合利用企业个数少,工业园区内企业各自经营,没有形成大型聚集链和产业链;提出了威海市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的原则;建议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园区发展规划,抓住有利时机,加速打造生态化工业园区,创新机制,推动生态园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通过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等措施 ,达到构建可持续性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在园区内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文章通过对大庆市石油、石油化工产业链现状分析及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分析,说明大庆红岗具有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园区所在区域内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轻烃加工和化工建材产业(品)代谢连及废油、废水回注等废物代谢链的生态工业雏形,为创建大庆红岗生态工业(石化)示范园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工业生态学理论在生态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工业理论和原则,指出了生态钢铁工业的基本内涵是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生态钢铁工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物质、能量、水、技术、信息五大集成系统的构建。同时建立了生态钢铁工业产业链和社会功能链。济钢生态钢铁工业的实例说明,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开拓生态环境监测 服务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生态省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现状生态省与生态示范区的概念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1995年国家环保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共有农业生态、乡镇工业、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防止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1995年国家环保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共有农业生态、乡镇工业、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防止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IPP政策似乎与生态经济学和工业生态学紧密相关,它是以市场机制、持续改进、综合决策、生命周期理念和相关方参与等概念为基础.这些内容也是这两个领域的核心。而且,强调了材料的闭路循环以及与涉及产品链、污染、废弃物防治、生态设计相关方的合作、共享信息和工业生态学的特别之处。所以在本书写作时,我们认为IPP是与生态经济学、特别是工业生态学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政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型工业园区。论述了钢铁企业在搞好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向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设以钢铁企业为核心的生态工业园的三种模式;并对钢铁企业如何适时有效地发展生态工业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代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生态工业是协调这一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根据绍兴市以印染工业为主导、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结合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工业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来探讨绍兴市城市工业生态规划的转型模式,提出绍兴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生态工业网络体系的技术设计的策略以及生态工业园的产品链设计方案.绍兴市工业生态规划的转型是实现城市生态工业系统的有效可行的途径,是生态工业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确定了安徽省生态损失估算的指标体系,定量计算出安徽省生态经济损失值,对和防止生态破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工业系统集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主要介绍清华大学生态工业研究中心在生态工业系统规划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和运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及一些应用的实例,重点介绍生态工业系统的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方法,其中物质集成方法包括产品体系规划、元素集成、生态工业物质链构建、多层面生命周期评价与产品结构优化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是生态工业建设、管理、验收和绩效评估的技术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探索新常态发展模式、培育特色产业、提高物质能源循环利用、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并取得显著环境示范绩效的基础,园区标准明显滞后,应在健全环保组织机构、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排污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报告清洁生产绩效、优化指标体系、建立生态工业链网量化指标等方面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工业水污染控制模拟系统的模型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工业水污染与工业活动的规模和结构紧密相关的事实,通过分析城市工业水污染经济学特征,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建立城市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模型。并以决策模型为核心,将水污染排放模型。水环境质量模型以及水污染损失模型整合在系统中,构成城市工业水污染控制模拟系统的模型体系。最后,在分析了黄河流域典型城市-呼和浩特市的工业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该市工业水污染特征的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回顾和分析南宁市城市工业生态经济战略实施的过程和途径及所取得的重大效益,旨在为各地区在大力推广和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全面发展目标的实践和理论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如已经在4.5节中提到的.投入产出分析已经被应用在生态经济学和工业生态学中.并且因此能被认为合并的两个领域。正如Koenig和Cantlon(2000:65)所写,以一种清楚的(并且可能有些夸张的)方式表达这些。“工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表达修改、普遍化、以及产品经济的kontief类型投入产出生产核算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从2001年8月14日最早挂牌成立的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到2009年3月,我国已批准建设34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中3个通过验收批准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