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现代社会,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办公楼、住宅楼、商场、超市、车站、机场、医院等,到处都有电梯的身影,每天上下班、外出办事,电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但连续发生的几起电梯事故,如北京地铁四号线自动扶梯逆行事故、延安市某宾馆乘客坠落电梯井道事故等,使人们开始谈"梯"色变,担心乘坐电梯时被困,或者坠落、剪切等安全事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铁路旅客列车及客运车站座便器座垫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一次性垫圈配备使用现状,为加强卫生管理、保证旅客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各型旅客列车和各类客运车站卫生间座便器座垫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卫生学调查,并对旅客进行座便器使用习惯问卷调查。结果旅客列车和客运车站的座便器座垫及不同等级的列车、车站座便垫卫生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车等级越高,卫生状况越好。旅客对座便器的接受率仅为13.74%,影响其使用效能。结论铁路旅客列车及客运车站座便器座垫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应重点加强二等车站和普通列车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手扶电梯发生事故,一名带着幼儿的女子因电梯与楼面连接的迎宾踏板松动,被卷入电梯内。女子将儿子托举送出,旁人救下孩子。救援人员将其救出时,这名女子已经身亡。日前,荆州市安监局通报,事发5分钟前,工作人员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但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属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安监部门通报为责任事故7月26日事发后,该事件的监控视频便被上传到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梯作为公共场所、居民社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人员输送工具的作用异常突显,电梯安全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多年来在珠三角地区对260余台在用老旧电梯进行的安全评估数据,应用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电梯的安全隐患分布情况,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电梯的安全使用提供现实意义指导。  相似文献   

5.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1):50-50
近年来由于设备改进,企业内办公大楼和主体设备使用电梯日益增多,但随之在电梯上发生的坠落、挤伤等事故也日益增加。为确保不发生电梯伤亡事故,科学地使用及管理电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永磁同步驱动主机电梯未设置“电机封星”功能存在的风险,探讨“电机封星”功能的原理,结合新版《电梯型式试验规则》分析给在用电梯加装“电机封星”功能的必要性,降低电梯设计制造遗留风险。加装“电机封星”功能有变频器电子封星和接触器封星2种方式。案例表明,“电机封星”功能较好地减少了电梯上行超速冲顶或下行蹲底等风险,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周雯  王洁  周洁琼  王佩 《安全》2021,42(2):25-30
为判别地铁车站的风险水平,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的办法,基于我国地铁车站突发事件特点及防控措施,从人—机—环—管角度出发,建立涵盖火灾、拥挤踩踏、电梯故障3种主要突发事件的地铁车站安全风险层次结构体系,并进行实例分析,量化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地铁车站的安全风险评价等级,从而验证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识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首先,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版引文数据库(WOS),给出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广义定义与泛在特征,将常见异常行为划分为危害行为、不合群行为和违规行为3类;其次,从数据和技术基础视域,将现有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划分为人工设计法、人体骨架法、红绿蓝(RGB)图像法和可穿戴传感器法4类;然后,梳理国内外主流人群异常行为数据集,分析相关算法在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最后,从可用数据集和数据融合检测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方法局限性,给出未来研究方向与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4类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异常行为识别领域缺乏行为种类丰富、定义清晰、高质量的人群异常行为数据集;未来研究应聚焦稳健性强、准确率高的异常行为识别方法、模型及算法;探索多维数据融合互补检测方法,提升异常行为识别理论成果的应用场景的自洽性和自适应性,提高公共场所人群安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铁车站深层化、复杂化、规模化发展,相关疏散标准对疏散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与全面,然而现存地铁站疏散性能跟不上标准的发展、且不满足相关限值要求。通过大量调研重庆地铁车站,以埋深为影响因素建立了4种标准模型——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地下地铁站,并且在考虑上行疏散疲劳效应、楼扶梯选择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疏散模拟与计算。参考地铁设计相关标准中“6 min”和“10 min”的疏散时间限值,结果表明,只有浅层模型满足10 min内疏散至室外地面的要求,并且标准站台层至站厅层出口的疏散时间无法满足6 min要求;站台层至站厅的疏散时间满足要求,但是4种类型车站都无法满足全站疏散10 min内的要求。经分析最后提出加宽楼梯宽度、设置临时避难区、电梯辅助疏散等建议,以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0.
特种设备事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电梯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更是倍受关注. 为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现状,以及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思路与部署,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宋继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铁路车站候车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及运行特点,为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某城际铁路10个车站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公共场所卫生学验收检测及日常检测,并对比两次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验收检测送风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70%;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40%。日常检测送风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100%,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低。提出该城际铁路车站候车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微生物指标超标风险,应定期检测、清洗、消毒,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刘亚斌 《安全》2012,(6):43-44
如今的都市,电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甚至很多老住宅也都纷纷加装了电梯,我们俨然处在一个“电梯时代”。电梯的每次升降,承载的不只是一般的物品荷重,更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因此,电梯安全管理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除了必须提高电梯设计、制造与安装质量,电梯的定期检验及日常维护保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电梯的检验应该做到认真、负责,同时还必须掌握电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评价试运行期地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对地铁X号线9个新车站共抽取了63个空调送风口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地铁X号线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仍存在卫生问题。建议地铁运营方加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为卫生监测等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  相似文献   

14.
火灾风险评估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在对地铁车站火灾风险定量描述的基础上,从火灾发生概率和火灾危害性2个一级指标出发,建立地铁车站火灾风险概率模糊评估模型,并以某地铁车站为实例论述该模型的应用.评估得出,该地铁车站火灾风险隶属矩阵为(0.11,0.27,0.41,0.21),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地铁车站的火灾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依据“赋值法”,该地铁车站安全评价得分为82.19,对应安全等级为“一般”.二者结论一致,也与该地铁车站的实际安全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一个普通的安全员一个字,就是“忙”“这里以后是个空中花园”,贺工说。这是我在采访过程中惟一一次看到他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站在21层的屋顶上,对面最高的两个建筑就是北京著名的京广大厦和京城大厦。“看见那个蓝色的大厦了吗?京城大厦,去年我在那里干!”和贺工一起踏上施工电梯,其实我挺害怕,嘴上却不好说出来。电梯一直往上,路上的汽车、楼房变得越来越小,风也越来越大,到了10层,电梯“哐”地停了,我心里咯噔一下。继续向上,到21层,贺工看看我们:“就21层吧,高了你们吃不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地铁车站消防应急救援能力,本文构建地铁车站消防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首先,建立地铁车站消防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结合地铁运营实际,针对各评估指标,提出具体的评估内容及评分办法;最后,将此评估体系应用于某地铁车站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车站应急救援能力得分为94.16分,属于“良好”等级,基本符合车站消防现状。该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电梯"层/站"是电梯术语之一,也是《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维修)告知表》信息采集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根据日常电梯监督检验情况,收集了有关电梯"层/站"信息采集不规范和有争议的案例,予以提炼总结,提出了电梯"层/站"的定义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防范公共场所人群过量聚集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基于公共场所人群聚集时空分布特征,考虑人群疏散时间对安全容量的影响,提出人群聚集空间不平衡系数和时间波动系数,改进瞬时安全容量和日安全容量的基本算法;以北京什刹海景区为例,分析得到校正后的瞬时安全容量和日安全容量分别为基准值的47.8%和33%。研究结果表明:人群聚集的时空分布差异是导致局部时段或特定区域人群聚集高风险的根源;考虑空间不平衡性和时间波动性有助于提高全区安全容量的精准性;案例证实改进的方法更加符合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每天都乘地铁电车往返学校。据我以观察,日本地铁乘客有这么几类奇特的人群。第一种是跑电梯的“蠢人”地铁站里通常安置上下的电梯,电梯不宽,只能并排站两个人。日本人已形成奇妙的规则,左列站的是乘电梯的人,右列则是跑电梯的人的空间。跑电梯是指有些人为了抢时间赶电车而在运行的电梯上大步疾奔。最初,我挺不理解,这些跑电梯的人是否有点“蠢”?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贯彻“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公安机关2003-2008年科技强警工作规划》的要求和市综治委《关于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天网工程”的安排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技防网络建设的通知》要求我市结合创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城市综合报警的监控示范城市建设以金盾工程为载体,在我市建立一个以科技为支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即在我市标志性建筑、重点要害部位、主要街道、重要路口卡口、公共场所、发案多地段等,大力推广应用电子监控系统,并整合金融、文物、证券、重要部门、重点部位、道路交通监控等已建视频监控社会资源,构建我市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打、防、控一体化城市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公安机关重点防范,精确打击和全面控制的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