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工业生产中,加热工序中产生的含尘热气由抽尘系统抽走,确保生产场所空气达标.这种含尘气流的温度高于常温,在风管中流动时,在管外常温空气冷却下,水汽会部分凝结成露粘附在管内表面.露水又粘结尘灰,形成一层粘结强度很好的尘垢层,影响抽尘热风流正常流动,也影响风管的使用寿命.分析了抽尘热风管内壁尘垢生成机理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矿化验室原用通风柜排毒时,因酸气直接通过风机和风管,不仅使其受严重腐蚀,而且酸气容易扩散到整个化验室,严重影响化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将原排毒方式改为喷咀引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喷咀引射排毒系统见附图。加工样品时,开动风机1,风流经风管2从喷咀3喷出,在通风柜出风管4内造成负压,使通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铁路车站候车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及运行特点,为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某城际铁路10个车站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公共场所卫生学验收检测及日常检测,并对比两次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验收检测送风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70%;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40%。日常检测送风卫生指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100%,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低。提出该城际铁路车站候车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微生物指标超标风险,应定期检测、清洗、消毒,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4.
一、计算公式若掘进或回采时所需的风量为Q_1,在使用风管的条件下将漏风率计算在内所需的风量为Q_2,则风管内的平均风量Q==Q_1+Q_2/2,米~3/秒;风管内的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5.
气溶胶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室外的气溶胶粒子通过风管系统进入室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用滑石粉模拟气溶胶粒子,对矩形风管系统(材料为镀锌钢板)的直管段、渐缩段和风阀等3个位置,测定了气溶胶粒子在不同风速和粒径下的表面沉降速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管断面的沉降速度随风速和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同一风管断面上底面的沉降速度最大,侧壁面次之,顶面最小;渐缩段底面、侧壁面和顶面的沉降速度均比直管段大,风阀断面的沉降速度明显高于直管段.研究表明,风管系统底面及局部构件是积尘的主要部位,也是风管系统清洗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搪玻璃反应釜是由二氧化硅主体加上其他多种元素制成玻璃瓷釉,经多次高温烧结使瓷釉牢固的密着于金属铁胎内表面制成,因此它既有类似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又具有金属强度的双重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石油等诸多行业,尤其在精细化工行业使用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选取某烟厂车间通风空调系统,分别对风管内表面及设备部件表面附着的聚积物进行实测与分析.通过对所采集样品的C、H、N、S等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自然状态下的着火点参数以及灰熔融性参数等的实验分析,得到了烟厂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中聚积物的燃烧特性,为工业建筑火灾的预测评价及防排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小直径泥水盾构隧道中,机电液设备数量众多且布置密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极易使有限的隧道空间内环境温度迅速升高.为改善小直径盾构隧道内通风环境,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及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小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内盾构施工区域通风流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并通过现场测试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引入通风制冷系统对原压入式通风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并研究了优化后通风系统的温度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原压入式通风方案下后配套拖车设备侧存在高温流动死区,不利于设备的通风散热;当通风风管出口风速达20 m/s以上时,可将盾构施工区域空气流速提高至0.2 m/s以上,能有效减少隧道内流动死区体积,但由于风管出口风温较高,局部高温区域仍然存在;采用通风制冷系统后,风管内通风气流得到冷却,隧道内空气环境温度能够降低至25℃以下,局部高温区域明显减少,可达到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有约束煤样和自由煤样冷热交替作用下的裂隙扩展规律,采用液氮作为制冷剂对煤样进行冷热交替作用试验,使用激光显微镜观测冷热交替作用前后煤样表面原生裂隙扩展情况,利用声波测试仪表征煤样内部原生裂隙扩展情况,通过压缩试验机测量试验后煤样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1)冷热交替作用可以使煤样裂隙结构发生进一步损伤,裂隙宽度增大,煤样承载能力随裂隙结构损伤程度加深而减小;2)单周期冷热交替作用过程中,全浸泡煤样表面裂隙扩展最明显,而有约束煤样表面裂隙扩展最小;3)多周期冷热交替作用过程中,全浸泡和无约束注液氮煤样温度应力产生的结构损伤通过周期累积,在5周期时达到强度极限,发生破坏,而有约束煤样裂隙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1 生石灰在烧结生产中的作用 钢铁厂烧结生产需要加入含有CaO的碱性熔剂.一般来讲,加入的碱性熔剂主要有生石灰、消石灰、石灰石以及白云石.随着烧结机生产的不断强化,国内各烧结厂大多采用了增加生石灰配比或全用生石灰来作碱性熔剂,以提高烧结矿的产量和改善烧结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温废气过滤除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高温废气除尘技术的种类及特点,讨论了过滤式除尘器的种类和过滤机理,重点综述了国内外高温废气除尘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高温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dust emission and efficiency of its removal by means of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from machinery has been described. It complies with Standard No. EN 1093-3:1996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1996) and consists in determining air polluti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measurement duct used for air removal from the chamber incorporating devices to be tested. The air volume stream that is pumped is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est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dust emiss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for cast iron grinding by means of manual power tools and a bench-sand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pplication of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contribute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dust emission with efficiency greater than 90%.  相似文献   

13.
结合贵州某卷烟厂技术改造实践,采用集中工艺风力和除尘技术,对PASSIM和SUPER9卷接机组的工艺风力供给方式和除尘系统进行了改进。对于系统的结构、可靠性、调节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改造后集中风力系统较常规风力系统在经济效益和工作环境上具有显著优势,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4.
热应力破坏是锅炉烟管管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一起WNS型锅炉因烟管管端伸出长度过长及受热面结垢导致烟管管端长期处于过热而产生裂纹泄漏的案例进行分析,模拟计算了水垢厚度对金属壁温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套湿式除尘脱硫系统的实际改造效果的对比,分析系统中引风机“带水”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皮带输煤暗道运输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及冬季供暖不足问题,对暗道通风供热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研究。以中煤平朔安家岭264输煤暗道为例,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利用CFD模拟方法,对暗道内由风速对悬浮粉尘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当输煤暗道排尘风速由0.25 m/s升至0.35 m/s时,粉尘浓度降为3.2 mg/m3,暗道最大通风阻力为245.94 Pa,最低换热量747.68 kW。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从3种优化方案中选定一压一抽联合式通风除尘方案进行改造,现场实测除尘效果良好,表明所提出的输煤暗道通风除尘方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打磨作业过程中,利用组合式通风打磨台进行通风除尘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大多根据经验设置通风参数。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采用CFD-DPM风流-粉尘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粉尘最大浓度和呼吸带粉尘浓度与风量分配和总排风量的关系,对组合式通风打磨台进行通风除尘系统参数优化,为金属打磨粉尘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组合式通风打磨台总排风量为1 850 m3·h-1、台面与壁面的配风比K=1.67时,粉尘质量浓度较低,防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中庭式建筑各楼层均通过中庭相连,因此给建筑物内机械排烟设计造成了困难.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回廊排烟的概念,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二维线性羽流模型对回廊排烟过程进行了描述,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回廊排烟控制建筑内烟气蔓延的效果.并采用FDS对一实际中庭式建筑采用回廊排烟的效果进行了模拟,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还对回廊内蓄烟池的深度进行了讨论,提出将回廊蓄烟池深度设为1 m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抽出式通风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针对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浓度进行数值模拟,总结抽出式通风掘进巷道中粉尘浓度的沿程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刘航  李元洲 《火灾科学》2019,28(3):170-176
自然排烟窗有多种开启方式,开启方式的不同影响烟气的流动,进而影响排烟效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然排烟窗的开启方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上悬窗和下悬窗在排烟上的表现。通过对上悬窗开口角度的研究,发现了上悬窗主要排烟区域为两侧,且排烟效率跟开启角度正弦值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建筑中上悬窗排烟效率的方法。而下悬窗的模拟结果则表明,开启大于23°时,排烟效果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