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技术再资源化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对现有的“白色污染”防治对策和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简单的技术已不适用,可降解的发展尚需时日,而废塑料再资源化技术才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白色污染”,指出其危害性,分析“禁白”难的原因,探讨了“防白”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废塑料的处理处置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废塑料大量增加,乱扔一次性废塑料产生了“白色污染”这一公害。废塑料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目前,我国有各种自理鼾废塑料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分类回收、清洗、破碎、再生利用、炼油、制造涂料,填埋,焚烧,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华林 《环境保护》1998,(2):39-41
“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CurrentSituationofWhitePolutionandthePreventionPolicy华林(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100035)一、概述“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包装物及废农膜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辽宁省“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废塑料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措施,阐述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白色污染”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6.
行动起来,为解决交通行业的“白色污染”而奋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实 《交通环保》2001,22(1):1-3
1996年,中央号召向“白色污染”宣战,1999年国家经贸委下达的6号令,禁止生产“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几年来,交通部积极行动,按照中央部署,从立法、执法监督根治“白色污染”和检验准备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我们今天召开交通行业治理“白色污染”法规标准宣贯工作会,就是要向交通行业和社会表明交通部贯彻中央精神的决心,宣传国家、交通部治理“白色污染”一系列的法规、 标准内容,布置交通行业治理工作任务。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宣传会议,也是一个向“白色污染”继续战斗的动员大会。下面就前段我国和交通部向“白色污染”宣战的战况和 对下阶段的工作要求讲几点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白色污染与塑料包装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艳茹 《环境保护》2000,(3):36-36,43
“白色污染”困扰着人们,废塑料的处理很困难,但我们不应文盲戏使用普通塑料或“以红代塑”,应积极实施ISO14000,实现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塑料产品的生产。由于塑料具有质轻、强度高、耐腐蚀、容易加工等优良性能 ,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塑料生产和应用的扩大 ,废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 (统称塑料包装物 )使用后散落在土地、江河和湖海中 ,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由于废塑料制品大多呈白色 ,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被列为继废水、废气、废渣之后的四大公害之一。1 白色污染概况白色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 EPS快餐盒类 ,据统计 ,每年国内消耗量约 10 0…  相似文献   

9.
本介绍了“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并对“白色污染”的防治在政策上、经济上、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华  肖雪峰 《环境科技》2000,13(4):45-46
概述了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针对目前“白色污染”的严峻态势,作者提出了对其根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塑料包装废弃物污染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塑料包装物引起的“白色污染”是近年来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国外塑料包装物方面的立法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塑料包装废弃物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立中国包装废物的立法和管理框架进行了探讨。回收利用是防治“白色污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再辅以新材料新的应用,塑料包装物带来的环境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本评议从法律、法规、市场需求、监管力度、废物回收等方面探讨了“白色污染”禁而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及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泡废塑料回收再利用的一项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环境保护》1999,(1):30-30,44
在治理“白色污染”的呼声中,发泡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一直是最引人注目的。本文介绍的最新技术第一优点是工艺简单,整个生产工艺只需二套设备,减容机和薄膜蒸发造粒机。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泡沫塑料的应用和丢弃,产生的“白色污染”已遍布全国各地。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已对其进行了回收再生及利用途径的攻关和研究。为保护环境,使废物资源化,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本对泡沫塑料的回收再生和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袁光钰 《环境》2001,(12):21-22
“白色污染”的概念需要统一作为形象化的概括,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城市“白色污染”问题,但并未给它一个精确定义。一般居民对“白色污染”的理解模糊倒无碍大局;但对环保人员,则其理解的严格和一致就十分必要了。正由于对于“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7.
“白色污染”给自然界带来了“视觉污染”和“潜在的危害” ,如焚烧它们会释放有毒气体 ,发电机组吸入它们影响运转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塑料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 ,造成“白色污染物”的排放量猛增。为此一些专家把“白色污染”列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污染 ,已经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程度。但如何治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分析了我国塑料制品的发展情况和“白色污染”的现状 ,认为“白色污染”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经济补偿政策和管理不力。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最重要途径 ,可以使之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同时就如何开展回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8.
“白色污染”是中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但是这些废弃的塑料制品最终归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严重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首先介绍了“白色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然后对吉林市塑料方便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反映吉林市“白色污染”的概况;最后针对中国当前“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达到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使用的角度来看,泡沫塑料等塑料制品确实属于既适用又价廉的“永续资源”,只是人们没有很好的回收与利用,才使它们不幸地沦落为“白色污染”。从本质上说,“白色污染”的出现纯属一部分人行为不当。笔者认为:我们严禁的应该是随意乱丢废旧塑料的不良行为,决不应该是禁止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泡沫。近年来有一种强烈的呼声,用纸制或可降解塑料制品取代泡沫塑料,以便从源头上根除“白色污染”。这一主张仍然认定人们离不开一次性方便餐具,关键只在于材料的不同。但实践证明,用纸或“可…  相似文献   

20.
塑料制品自诞生以来,以迅猛的发展势头,遍及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和生产用品。但由于塑料分子结构稳定,难以在大自然中降解,所以废弃的塑料制品导致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大公害———“白色污染”。1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