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大气污染防治,自觉做到"同呼吸、共奋斗",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环保部于2014年8月编制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我们生活在唯一的美丽的地球上,我们呼吸着同一片清新的空气,我们享受着同一缕温暖的阳光,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世界地球日,让我们携手保护地球母亲,让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06,(3):46
为了唤起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00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无锡市地震局会同市国土局在无锡市工商银行广场举行宣传活动。向公众进行国土资源的基本知识、基本国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3,(2)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的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恐怖分子用飞机撞毁的特大恐怖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一夜间,恐怖主义成了全世界人们议论的共同话题。多少人,特别是美国人.至今仍然对其心存疑虑而谈虎色变。细心的人们,在总结世界历史上所发生的数干启大大小小的恐怖主义事件中发现,城市是恐怖主义猖撅的热点地区,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恐怖主义事件都发生在城市。那么,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3,(4)
现住手机满天飞,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手机失泄密问题的注意和警惕。手机泄密的典型案例卫星电话曾令“拉登第二”拉姆齐落网。现年30岁的拉姆齐不仅是“基地”组织德国分部的负责人,而且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行动协调员。事先,美国情报人员截获了拉姆齐从他所住公寓里打出的一个卫星电话,发现了他的踪迹。2002年9月11日凌晨,美国特工和卡拉奇警方经过周密策划,向这所公寓发动了突然袭击,枪战蔓延到屋顶和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环境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根栋 《灾害学》1998,13(3):76-79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本文就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发展一些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开展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0,(2):2-2
<正>2010年春,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侵袭着我国西南五省。在第十八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水,再次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当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面临严重威胁时,我们更应该做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致力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中学难、上好中学更难的问题。学校由年届50的美籍华人郑洪女士创办,郑校长在美国生活的十几年间,一直关注着穷人经济学,并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1,(5):55
世界清洁地球日又名世界清洁日,英文为Clean Upthe World Weekend(CUWWeekend),是全球性清洁活动,由澳大利亚的国际环保组织(Clean Up the World)成员伊恩·基南发起,时间是定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现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25个国家、4000万人参加这个活动。也有参与组织和个人把每年的9月14日作为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 一.制定实施乡镇家庭地震对策的主要依据 1.家庭住宅是人们共同生活。停留时间最长,生活物品最集中的地方。地震时,人们在家中的机会要比其它场所多,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所占比例最大。这是制订本对策的第一个根据。  相似文献   

10.
声音对于人类生活而言最为重要,它是人们相互表达思想、传播信息与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然而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所产生杂乱无章的声音;最新定义泛指一切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环境污染中被世界公认为感觉性公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多发性等特点。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工地遍地皆是,交通车辆日益增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病"概念1何为"城市病"?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城市病"概念2"城市病"的表现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城市病"表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0月3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禁止在中小学销售碳酸饮料。这一规定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认为是"与国际接轨,保护学生健康"的一个举措。说是"与国际接轨"有一些夸张,不过英国和法国的确禁止了在校园内销售含糖软饮料。在美国,洛杉矶、费城、迈阿密等城市也禁止或者进行了限制,而加州更在2005年把这种限制变成了法律。"碳酸饮料"顾名思义,是加入了二氧化碳的饮料,比如苏打水、汽水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指可乐、雪碧之类的甜饮料。这些饮料有什么问题,以致触犯众怒,被禁止在学校内销售呢?流行的碳酸饮料都是甜的。饮料要达到多数人喜欢的甜度,需要10%左右的糖。不管是蔗糖还是高果糖浆,这些糖都太多了。比如经典版  相似文献   

13.
自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以来,飞机逐渐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飞机在给人们的出行、交往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灾难,许多人,包括世界各国的一些军政要员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空难事件中丧生。这些空难事件,有的是自然原因所致,有的是人为策划所致,还有的至今仍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戴笠1946年3月17日下午1时13分,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乘座的222号专机在南京郊区戴山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关于戴笠座机失事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天气恶劣所致。但新近披露的史料认为,戴笠是被军统特务马汉三所害。1946年春,戴笠到北平检查肃奸工作。在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0月9日至10月1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持续重污染天气,由于大气层结构稳定,风速小,污染物不易扩散等原因直接导致这些地区持续被雾霾笼罩,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等多地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出行和身体健康,同时也给人们心理笼罩了一层阴影。那么,在经历了一次次雾霾之后我们必须反省,并且寻求更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让我们看看其他国家城市是如何成功改善大气环境的。  相似文献   

15.
李晓 《防灾博览》2010,(3):72-75
<正>历届世界博览会,均是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让我们回眸一下历届世博会,看看有哪些科技成果在世博上涌现,并从世博会上走向世界,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亓玲 《防灾博览》2007,(2):10-12
人类生活的地球目前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文明生活从有文字算起也有约6000年的历史.地球是人类之家,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反之人类更应了解地球.且应爱护倍加。我们知道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他蕴藏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养活着地球陆地上60多亿人口和其它所有的生物。成为人类永恒的需求.那末.就目前所知道的地球各种主要资源都有那些呢?  相似文献   

17.
“在没有湖的地方,出现了新的湖;山峦沉陷下去;瀑布和河流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多地方发生了地裂,裂隙深不可测。倒伏的树木凌乱成一堆堆,看去就像一片森林刚被犁过一样。” 上面这段文字记载的是1663年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三河附近的一次地震的震害现象。但是生活在美国东南部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地区的人们却不大相信地震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因为,新马德里地区在1881年之前的前150年中,虽然发生过无数次小地震,但从未发生过大地震。因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对大地震的危害没有切肤之痛,也就没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有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工程的滋养,这里的人们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即使时不时的会有小地  相似文献   

18.
正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更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从风能发电、水力发电再到太阳能发电等等,更有效的能源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4月22日是地球日,是唤起人类高度关注地球,珍惜生存环境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减灾短訉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际减灾日”讲话 “水:中欧的洪涝灾害”摄影展开幕式暨国际减灾日的庆祝活动于2003年10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了讲话,他说: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这个主题意味着,在“国际淡水年”期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保护好水资源,而且更要减轻水破坏生命的能力。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灾害都与水有关——不是太少了导致干旱,就是太多了导致洪涝、滑坡、气旋、飓风和台风。许多地区年复一年地遭遇同样的灾害。 自然灾变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当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