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粪高温堆肥保氮与除臭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堆肥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效微生物EM和两种调理剂稻草、蚯蚓粪在奶牛粪堆肥中保氮和除臭的效应及各自适宜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EM、稻草和蚯蚓粪均可明显降低奶牛粪中NH3和H2S的挥发,EM各添加比例的NH3去除率为7.06%~11.80%,H2S去除率为5.30%~10.81%;稻草各添加比例的NH3去除率为11.76%~66.03%,H2S去除率为10.63%~60.28%;蚯蚓粪各添加比例的NH3去除率为10.07%~50.75%,H2S去除率为13.95%~56.78%。同时,随着添加比例的提高,有效微生物EM、稻草和蚯蚓粪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增大,达到奶牛粪堆肥中最大的保氮除臭效果时,EM的添加比例为3%、稻草的添加比例为30%、蚯蚓粪的添加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2.
对蚯蚓堆肥在畜禽粪便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主要包括蚯蚓类型、温度与湿度、C/N、畜禽粪便种类及腐熟程度、接种密度等,并对蚯蚓堆肥中EM (effective microorganism)菌剂的添加及蚯蚓粪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进行总结,提出蚯蚓粪作为生物肥的优势,建议现阶段将蚯蚓粪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在此基础上,对蚯蚓堆肥处理畜禽粪便领域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可为蚯蚓堆肥处理畜禽粪便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蚯蚓粪对油葵修复菲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菲0~200 mg/kg),蚯蚓粪提高了菲污染土壤中油葵株高和生物量;施用蚯蚓粪后,土壤中菲的平均去除率为57.14%,较对照(不施蚯蚓粪)增长了15.34%;当菲浓度为50 mg/kg时,试验组菲的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0.55%,差异最为显著;此外,当菲的浓度相同时,试验组油葵的富集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土壤根际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6.75%和18.37%。综合分析,说明蚯蚓粪可强化油葵对土壤中菲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蚯蚓粪粒制造高效率除臭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古以来,人们早就肯定蚯蚓对于土地的种种贡献,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公元前1800年时,古埃及就发现蚯蚓对农作物非常有益.之后,希腊哲学家兼生物学家阿力土突拉士也确认了这一事实,并作出了著名的判断性结论:“蚯蚓是土地的肠道”.其实,蚯蚓的功迹远远不止这些.它不仅对农作物非常有益,而且还可以食用,蚯蚓含有丰富的低脂肪和蛋白质成分,是目前日本及西欧国家餐桌上的佳肴.另外,蚯蚓也具有其它的特异功能.在养殖蚯蚓的饲养殖内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养殖室内的生物垃圾、纸浆渣及牲畜的粪便等,一旦经过蚯蚓吞吃、消化、排出粪粒后其臭味一扫而光.  相似文献   

5.
蚯蚓对生活垃圾肥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不同来源的生活垃圾养殖蚯蚓后的肥效成份进行丁理化分析。并对其在花卉盆栽中的应用做了定量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生活垃圾养殖蚯蚓所排出的蚓粪和蚓泥是值得重视的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6.
重庆江北织布厂是生产色织布为主的中型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染整废水,系采用生化曝气法进行处理的。废水净化后,产生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一九八三年我们把污泥经过脱水和发酵等予处理后,采用养殖蚯蚓进行最后处理。污泥经过蚯蚓消化后,转化为无毒优良的蚓粪肥料,据试验,蚓粪是工厂和城市绿化、种花的佳品。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养殖利用蚯蚓已经发展为一项新兴事业,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蚯蚓处理污泥的环境因素很多,如湿度、温度、饵料厚度、酸碱度、光线、振动等。根据我们养殖赤子爱胜蚓的试验和观察,关于饵料湿度、温度以及饵料厚度和每平方米蚯蚓密度等四方  相似文献   

7.
EM微生物用于鸡粪除臭的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AnewEM微生物对平养鸡舍鸡粪进行了除臭试验。结果表明,EM微生物对垫料粪中的NH4N产生了硝化,反硝化和微生物固氮作用,从而减少了NH3的挥发,达到了除臭目的。改善鸡群饲养环境,促进了鸡群良好生长发育,同时,到提高垫料粪肥效养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蚯蚓粪和种植玉米对盐碱土壤中外源性铵态氮肥淋洗特征变化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该文通过土柱模拟15N同位素示踪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处理组、添加蚯蚓粪处理组、种植玉米处理组、添加蚯蚓粪+种植玉米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蚯蚓粪和种植玉米可以显著降低盐碱土中铵态氮肥的淋洗。添加蚯蚓粪时,减缓种植玉米对外源性氮肥向下淋失的影响,土壤对铵态氮肥的固持能力得到改善。种植玉米通过植物根系作用,降低土壤硝化作用的速率,抑制铵态氮肥的转化,增加盐碱土对酸性氮肥硫酸铵在浅层(10~20 cm)土壤中的固持,提高外源性氮肥的长效性。研究结果可为降低盐碱地的氮素淋洗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葫芦对重金属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在利用蚯蚓堆制技术处理水葫芦时,蚯蚓可通过生物放大作用进一步累积重金属.为了研究蚯蚓堆制技术处理水葫芦过程中,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测定了模拟废水中生长的水葫芦茎叶部和根部的Cd(Ⅱ),Cr(Ⅵ),Pb(Ⅱ),Cu(Ⅱ),Ni(Ⅱ)含量,研究了蚯蚓堆制处理水葫芦茎叶过程中蚯蚓蚓体和蚓粪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术葫芦虽然可富集重金属,但主要集中在根部,茎叶部含量较少,以茎叶部饲养蚯蚓是较为安全的.当以茎叶部饲养蚯蚓时,受重金属污染的水葫芦可导致蚯蚓生长速率下降.但蚯蚓对重金属有一定耐受力,蚓粪中重金属含量远大于蚯蚓蚓体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李建辉  张莹莹  黄魁  夏慧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375-5382
为判定蚯蚓粪作为微生物肥料的潜力,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学的方法,对污泥、牛粪与蔬菜蚯蚓粪样品抽提的DNA进行测序,并将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及功能注释,以揭示不同蚯蚓粪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污泥、牛粪和蔬菜蚯蚓粪分别检测到117505、81182、81104条scaftigs.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与放线菌门为3种蚯蚓粪的优势菌门.氮磷代谢途径分析表明,蚯蚓粪中富含固氮菌(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Azospirillum)、硝化菌(Nitrosomonas、Nitrosospira、NitrosococcusNitrospira)和溶磷菌(FlavobacteriumPseudomonas、Arthrobacter、Streptomyces)等肥料功能菌.相比而言,蔬菜蚯蚓粪微生物肥料潜力较高.相对于蔬菜蚯蚓粪(371条Unigenes),污泥(2461条Unigenes)和牛粪(965条Unigenes)蚯蚓粪中存在较多的病原菌.而且,污泥、牛粪与蔬菜蚯蚓粪中耐药基因相对丰度高达0.93×10-3、0.32×10-3和0.32×10-3,主要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等.研究结果显示,蚯蚓粪中有益的功能菌群和有害微生物同时存在,其生物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李建辉  张莹莹  黄魁  夏慧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375-5382
为判定蚯蚓粪作为微生物肥料的潜力,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学的方法,对污泥、牛粪与蔬菜蚯蚓粪样品抽提的DNA进行测序,并将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及功能注释,以揭示不同蚯蚓粪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污泥、牛粪和蔬菜蚯蚓粪分别检测到117505、81182、81104条scaftigs.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与放线菌门为3种蚯蚓粪的优势菌门.氮磷代谢途径分析表明,蚯蚓粪中富含固氮菌(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Azospirillum)、硝化菌(Nitrosomonas、Nitrosospira、NitrosococcusNitrospira)和溶磷菌(FlavobacteriumPseudomonas、Arthrobacter、Streptomyces)等肥料功能菌.相比而言,蔬菜蚯蚓粪微生物肥料潜力较高.相对于蔬菜蚯蚓粪(371条Unigenes),污泥(2461条Unigenes)和牛粪(965条Unigenes)蚯蚓粪中存在较多的病原菌.而且,污泥、牛粪与蔬菜蚯蚓粪中耐药基因相对丰度高达0.93×10-3、0.32×10-3和0.32×10-3,主要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等.研究结果显示,蚯蚓粪中有益的功能菌群和有害微生物同时存在,其生物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蚯蚓生物处理猪粪肥效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蚯蚓生物处理技术来处理猪粪和秸秆,有利于解决因畜牧业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畜禽废物污染的负面效应问题。实验以不同新鲜猪粪的腐熟程度和不同秸秆粉末的添加质量分数为因素进行设计,将新鲜猪粪进行肥效测定后,分别在第15 d、第30 d、第45 d、第60 d对粪料进行取样,测定肥效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蚯蚓生物处理后,不同粪料组合中的蚯蚓在养殖过程中有机碳、全磷、速效磷、全钾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全氮、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氨态氮、速效钾在养殖过程中逐渐降低。猪粪经蚯蚓生物处理后,具有较好的肥效。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被誉为"生态型工程师"的蚯蚓在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备受关注。蚯蚓通过掘洞、摄食、分泌黏液和排泄蚓粪等方式调控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与微生物协同互作强化了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关系。蚯蚓-微生物协同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此类技术展现低耗高效和生态友好特点的关键。通过综述经人工强化的蚯蚓-微生物互作生态系统中,蚯蚓对微生物的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食物网的影响,探讨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展望了蚯蚓-微生物互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人工蚯蚓培养床上对剩余污泥进行为期1 a的脱水、干化等稳定处理,结果表明蚯蚓培养床集浓缩、脱水、稳定、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剩余污泥经蚯蚓食用后其SS,COD和重金属去除率分别达98%,94%和90%,为污泥处置提供了新途径.且该培养床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增殖的蚯蚓和产生的蚯蚓粪都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在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蚯蚓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生物.近年来,蚯蚓生态毒理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诞生了许多新的毒理测试技术和评价方法.概述了当前广泛采用的蚯蚓毒理试验方法,重点介绍毒性试验、种群动态调查、回避试验、生物富集试验、生物标志物试验的原理与特征,论述了各种试验方法在土壤污染环境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蚯蚓生态毒理学未来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恒博  雍毅  刘政  姚勤英  黄祥  吴怡 《环境工程》2021,39(6):167-17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换种、深耕、施加土壤修复剂、有机肥调控等常见农用地安全利用措施对成都平原镉污染农田的风险管控效果。结果表明:各项措施实施3 d后,除换种和施加蚯蚓粪外,各组土壤pH均较实施前显著升高(p<0.05,下同),除换种、施加蚯蚓粪和施加土壤修复剂外,各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均较实施前有所下降;单独采取换种措施时,试验所选换种水稻品种糙米镉含量无法达到;单项措施中降镉效果最好的为深耕,其次为施加土壤修复剂,最后为施加生石灰和改性膨润土,单独施加蚯蚓粪反而会导致糙米镉含量显著增加;各种组合措施处理后糙米镉含量均基本能够达标,其中采取组合4(深耕+施加生石灰+施加土壤修复剂+种植“和两优1号”)措施后的平均糙米镉含量最低,较对照组糙米镉含量显著降低了95.52%。  相似文献   

17.
玉米芯生物炭对污泥蚯蚓粪中微生物种群及ARG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多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积蓄于剩余污泥中降低了污泥蚯蚓粪的农用价值.为削减污泥蚯蚓粪中的ARGs,向污泥中分别添加1.25%和5%(质量比)的玉米芯生物炭(简称玉米芯炭),以无添加为对照组,揭示玉米芯炭对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及ARGs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含量玉米芯炭显著促进污泥有机质的矿化,提升蚯蚓堆肥产物的电导率和pH值(P<0.05).同时,添加玉米芯炭能增加污泥蚯蚓粪中细菌16S rDNA和真核生物18S rDNA的丰度,且其丰度均与玉米芯炭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含量玉米芯炭污泥蚯蚓粪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与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1.8%、7.1%、33.3%和20%,但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增加了40%(P<0.05).此外,添加玉米芯炭蚯蚓粪中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ermF)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X)的绝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32%~45%和13%~31%(P<0.05),但同时整合子基因(intI1)和磺胺类抗性基因(sul2)的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47%~135%和9%~42%(P<0.05).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玉米芯炭能增加污泥蚯蚓粪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群多样性,加速有机质矿化,但对ARGs的削减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蚯蚓生态滤池将蚯蚓创造性地引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延长和扩展了微生物代谢链,强化了生态系统富集与扩散、合成与分解、拮抗与协同等多种自然调控作用,实现了污水污泥的同步高效处理。滤池出水可用作绿化争农田灌溉,蚓粪污泥含水率低,减量化稳定化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蚯蚓生态滤池工艺高效节能,具有鲜明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技术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技术经济竞争优势,环境效益比较显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小城镇污泥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910,1410,1415,1815,1819,2419,2425℃4个温度水平下进行,在蚯蚓生物滤池试验的同时进行了无蚯蚓对照试验,对蚯蚓生物滤池的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对污泥的稳定性、污泥性状、污泥含有的微量元素的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前3个温度水平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污泥有机质能力、总氮去除效果、硝化能力、聚磷效果方面蚯蚓生物滤池与无蚯蚓生物滤池都有明显提高,并且有蚯蚓的处理效果始终高于无蚯蚓的,但第4个温度水平下,无蚯蚓的处理效果与有蚯蚓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畜粪、木屑混合物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及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经蚯蚓处理后畜粪、木屑混合物中DOM分子量呈整体降低趋势,分子量分布范围变宽,但其DOM分子量仍高于无蚯蚓处理;蚯蚓处理后混合物DOM中的富里酸含量及分子结构芳香化程度增加明显.进一步就蚯蚓处理前后DOM与Cu(Ⅱ)配合后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蚯蚓处理后DOM更易与Cu(Ⅱ)产生配合反应并导致其直链变短或芳香基团的裂解;DOM中与Cu(Ⅱ)配合的基团主要包括—OH和—NH2等;且蚯蚓处理后DOM 中的富里酸类物质更易与Cu(Ⅱ)发生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