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色聚类法在闽江闽清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灰色类聚法对闽江闽清段河流2004-2008年水质指标中5个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以来闽江闽清段的水质良好,可以作为饮用水源;从2004年起水质逐年变好,但是2008年则状况不佳.该研究可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木兰溪十年来的水质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变化趋势,产针对各河流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蔡芹 《福建环境》2002,19(3):14-15
通过对闽江下游南港水源地状况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影响南港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闽江干流下游河段纳污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闽江干流下游河段二维非稳态水质水量模型,根据2004年实测资料对模型中的水质参数进行率定;对各排污口进行概化,应用模型模拟出闽江干流下游河段浓度场,并得出排污口混合带长度与排污量的响应关系;根据概化排污口在限定混合带长度下的平均纳污能力扩展到有效纳污能力计算长度后得到整个水体的纳污能力。经计算,闽江干流下游河段对COD的纳污能力为58195t/a。  相似文献   

5.
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洪萍 《福建环境》1997,14(5):18-18
通过对武夷山九曲溪,福州西湖,闽江金山寺断面3种不同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利用浮游藻类进行了水质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近20年闽江福州段水域悬浮物时空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同步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闽江福州段的悬浮物遥感模型,结合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闽江福州段水域在1986~2006年间悬浮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悬浮物定量遥感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揭示研究水域长期的水质变化规律.总体而言,闽江福州段的悬浮物浓度在这20年间稳中有降,悬浮物浓度不变和浓度下降的水域面积比例分别占到35.59%和45.79%.而高悬浮物浓度的水域面积所占比例则从8.52%下降至0.13%,整体水质趋于好转;但仍有局部水域的悬浮物浓度在此期间呈现上升的趋势,水质有所恶化,这主要是受到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污水直接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蓝琳  陈兴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26-127,134
分析闽江下游的水环境问题是:南、北港分流比变化造成北港冲刷,南港淤积,并带来严重后果;河道采砂过量使河床下切严重,破坏水工建筑物;水质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生活及工业用水;湿地遭到破坏,导致湿地动植物数量与种类大量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闽江下游水环境问题需要设计南、北港水量科学合理分配方案;设计合理的河道采沙方案;加强污水管理体制;对闽江河口湿地分区保护和管理;加强河道的监测工作;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教育。要使专家研究、政府管理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闽江下游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空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闽江下游为例,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闽江下游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理想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闽江下游2004年的水文情况,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运移扩散过程.定量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闽江下游不同地点处污染物到达的时间和浓度值,并对突发风险事故的影响范围、程...  相似文献   

9.
2002~2006年福建省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2006年在福建省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实施的海水质量监测资料,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海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基本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局部海域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0.
分析闽江下游的水环境问题是:南、北港分流比变化造成北港冲刷,南港淤积,并带来严重后果;河道采砂过量使河床下切严重,破坏水工建筑物;水质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生活及工业用水;湿地遭到破坏,导致温地动植物数量与种类大量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闽江下游水环境问题需要设计南、北港水量科学合理分配方案;设计合理的河道采沙方案;加强污水管理体制;对闽江河口湿地分区保护和管理;加强河道的监测工作;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教育.要使专家研究、政府管理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宁 《福建环境》2003,20(6):42-44
该文介绍了闽江河口湿地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闽江河口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多次发生咸潮入侵威胁城市供水安全,评估其影响机制及适应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迫切。文章研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构建闽江感潮河段水厂盐度与氨氮模型,并定量模拟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咸潮入侵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措施。所构建的模型总体表现良好,情景模拟结果表明,闽江上游水电开发对南港地区的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城门水厂的水质的影响较大,其咸潮发生的频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河口地区的采沙挖沙活动使得河口地区的最小潮位水平下降、河口各水厂咸潮发生的持续时间和频率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5、6月份发生咸潮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当采沙挖沙活动停止时,闽江口地区的盐度开始慢慢下降,6年左右闽江口地区各水厂的盐度可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该研究增进了对闽江感潮河段水厂咸潮入侵影响机制的认识,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区域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仍是我省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省主要的江、河、湖、库和近岸海域以及一些城市的饮用水源和地下水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漳州的漳糖水源、福清的虎溪(新)水源、石狮市的石饮水源及晋江市的水源水质较差;福州市的城市地下水中,氨氮指标劣于五粪水质标准。 去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0.2亿吨,比增7.4%。从对全省12条主要水系的102个断面进行常规监测情况看,漳江、霍童溪水质较好,闽江、鳌江的水质有明显改善,但九龙江、木兰溪、龙江、东溪的水质污染依然严  相似文献   

14.
闽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流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极大。该文对闽江近年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上游洪涝灾害和下游北港河床刷深河岸崩塌等进行综合论述,并着重研讨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整治方策。  相似文献   

15.
河流上大型电站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下游河道的径流特征,径流、潮流强度组合的变化,将影响咸潮的入侵,文章从水口电站前后闽江下游径流量变化入手,分析了水口电站对闽江河口咸潮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口电站具有一定的季调节能力,有利于增大闽江河口咸潮入侵;(2)电站调峰不会加剧咸潮入侵的不利影响;(3)若电站关闸蓄水,则会加剧河口咸潮入侵。最后,提出了防止和减轻咸潮影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马江油库扩建工程的环境评价工作是由总公司环境保护中心站负责承担的。评价分两步进行,初评和详评。全部工作在半年内完成。福建省环保科研所和厦门大学承担了部分工作。整个评价工作在对马江油库地区的大气质量及闽江水质及有关污染源进行大量细致测定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鉴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闽江下游北港河段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不同排污口污染带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排污口的布置对北港水质有很大影响,在排放相同浓度相同流量的污染物时,各排污口污染带长度和宽度完全不同。各排污口污染带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彬德闸、江泗闸产生的污染带比较短,五孔闸、九孔闸污染带很长,在排放流量为40m^3/s,排放浓度为15mg/L时,在彬德闸或江泗闸排放对东南水厂水质影响较小,在五孔闸或九孔闸排放对东南水厂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闽江上游土地利用方式对溪流沉积物磷的分布及潜在释放能力的影响,利用IVANOFF法,重点研究闽江上游不同流域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有机磷(OP)形态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建溪和沙溪流域的沉积物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要高于富屯溪流域,这应与建溪和沙溪流域附近农田和居民区较多、富屯溪流域周围多以林地为主有关;②3个流域沉积物中TN含量及建溪和富屯溪流域沉积物中的TP含量均有上游中游下游的规律,显然是溪流上游多山地、林地,而中下游人类活动多造成的;③3个流域沉积物有机磷形态都以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表明闽江上游总体受外源污染影响较小,其形态相对比例在不同流域的沉积物中的变化较大,而在同一河流的不同地段中变化则较小;④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有机磷形态与分布有明显影响,其中有机质(OM)、TP和TN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对不同流域沉积物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为保障闽江上游水质,应加强对流域附近的生活污染源及农业污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闽江口鳝鱼滩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文辉 《福建环境》2003,20(4):42-44
通过对闽江口鳝鱼滩湿地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该湿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2011年8月至12月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溪源宫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1属137种,主要都是以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为主。通过采用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对研究区域水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较好。同时还将溪源宫水源保护区、闽江、山仔水库等不同水源地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营养状态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