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模具工业结构现状及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 ,论述了应用敏捷制造建立模具行业的动态联盟可缩短模具设计和制造周期 ,提高我国模具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对加工过程中影响凸凹模具制造精度的因素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尤其对于小间隙模具的制造,就如何提高制造工艺水平,保证加工质量等,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在硅钢片凸凹模具制造特点及工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解决了硅钢片凸凹模具在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此文构造了面向工艺过程规划的现代模具制造框架,并与传统模具制造相对比,总结出现代模具制造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模具制造网格的资源分类与服务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模具制造网格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对模具企业里的各种与模具全生命周期有关的资源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如何对模具制造资源进行描述,提出了模具网格资源服务匹配机制及其执行算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模具 CAD/ CAE/ CAM集成化、现代模具检测与加工设备 ,新型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等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 ;分析探讨了模具工业的新的制造哲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RPM(Rapid Part/Prototype Manufacturing)的发展,近若干年来在模具行业涌现出许多模具制造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共同特点在于:技术先进,成本低廉,设计制造周期短,精度适中。现已可做到对复杂的型腔曲面无需数控切削加工便可制造,从模具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毕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和成本的1/4左右。目前主要用于中等精度的注塑模、发泡模、蜡模(生产蜡型的模具)等。其寿命从几十件到1000件(非金属模具),如翻制成金属模具则其寿命可接近传统加工方法生产的模具。  相似文献   

7.
随着快速原型技术的迅速发展 ,其应用逐渐向直接金属型制造方向发展 ,基于RP技术的快速金属模具技术是目前主要的直接制造金属零件和模具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原理是根据产品要求和反馈数据制作RP原型作为母模 ,然后通过转换制得过渡模为基模 ,在基模上用等离子喷涂和电弧喷涂制造出高硬度金属壳型 ,最后在壳型内补铸低熔点合金 ,获得最终注塑模具。该模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耐蚀性、耐高温性和高机械性能 ,制模时间可大大缩短。基于快速原型的热喷涂直接金属模具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兵工学会压力加工学会和四川省兵工学会锻压专业委员会于十月十日至十三日在四川都江堰市召开了模具研讨会.有来至五个省市十三个单位的十八名代表.会议内容有四项:1、赴国外考察的专家介绍国外模具设计及制造情况;2、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3、模具设计和制造的经验交流;4、研讨模具发展的趋势和任务.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振兴兵器模具行业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模具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 模具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模具生产能力分散.缺乏模具的行业管理和全局统筹规划,协作配套差,专业化协作网点未能形成.2 模具技术改造投资少,设备陈旧老化现象普遍存在,急需更新换代.也缺乏兵器模具行业的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性未能发挥.3 模具制造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模具技术水平没有根本的提高.模具的CAD/CAM技术应用较差,有的工厂引进的计算机数控(CNC)设备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对多工位、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制造仍较困难,大部分依靠进口.4 没有组织模具技术的培训和交流,缺乏模具技术的人才培训,培养及模具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和交流的组织实体机构.各位专家还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促成模具的振兴.会议中代表们介绍了国内外模具设计和加工的现况,进行了学术交流,观看了模具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操作步骤和适用条件,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模具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的作业划分和成本动因的确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模具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减少和控制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非增值作业,降低模具的成本,最终增强模具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模具制造技术,抛光技术及设备、模具材料及表面强化技术、模具的CAD/CAM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模具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并提出和分析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装置施工和检修中法兰、垫片的更换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法兰、垫片泄漏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造成的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设计中合理选用管道器材是保证管道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普光气田高含H2S(13%~18%)和CO2(8%~10%),输送介质对站场及管道的腐蚀问题需从设计、选材、内外防腐、腐蚀监测、控制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确保气田的安全平稳可控进行。  相似文献   

13.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14.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当今社会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竞争力的关键。文中分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实验教学及工程设计环节、实习环节到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铅镉胁迫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云南会泽铅锌矿区Cd超累积植物-圆叶无心菜的根际细菌和真菌,对圆叶无心菜的生长和铅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根际真菌(YQ2F-5和YG2F-6)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地上部分的生长,1株根际真菌(YQF-5)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的生物量.根际细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菜的生长和生物量没有影响.接种根际细菌和真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菜Pb和Cd的吸收累积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体系中环境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是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为完善地分析评价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的关系,在输入端、输出端物质流规模和结构分析中侧重于物质隐藏流的综合计算,并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区域出口与出口物质隐藏流呈逐步上升趋势;南沙区的区内生产过程排放呈现"先降后增、总体递增"的趋势,今后南沙区应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固废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监控.  相似文献   

17.
MBR与SMBR脱氮除磷特性及膜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小马  赵焱  王开演  赵阳国 《环境科学》2015,36(3):1013-1020
为提高污水深度处理效能和工艺运行的稳定性,研究以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为对象,对比研究其脱氮除磷特性、缺氧时间对工艺效率的影响及膜污染控制策略,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能强化系统脱氮,使SMBR工艺去除总氮效果优于MBR,而在氨氮、总磷、COD、浊度去除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去除率分别为94%、78%、80%、97%.延长SMBR工艺缺氧时间对COD、氨氮去除无显著影响,降低了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总氮去除率由61%下降到46%,总磷由74%下降到52%.采用间歇曝气和投加一定浓度的粉末活性炭(PAC)均有利于减缓膜污染.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两种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无显著差异,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为系统中的高丰度功能菌群,为工艺高效运行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砷的污染、检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砷是最常见、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砷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更好地评价砷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标准的检测方法和目前砷污染治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污水经深度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已逐渐成为我国今后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现实选择,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是按需求确定回用对象及其水质目标,重点是选择合适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本文在概述目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大量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工程实例,并分析了其采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实践的应用以及探讨污水新型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技术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宏观调控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分析了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主要弊端;进而根据有关国际性文件中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给出了中国人易于理解的描述及其基本内涵,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结合实例阐明了协同学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分析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条件之后,重点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协调机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