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以铁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高效絮凝剂聚硅酸铁(PSF)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并对絮凝剂PSF处理工业废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SF处理工业废水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SF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是一种比聚合硫酸铁(PFS)性能更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L-3絮凝性能及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L 3絮凝活性的因素 ,并考察了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 ,该絮凝剂絮凝膨润土悬浮液的最适宜pH值为 8,Ca2 + 、Mg2 + 等阳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 ,对酸性湖兰A、碱性品红、活性翠绿KN R和直接深紫NM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 ,脱色率分别达到 93%、84 2 %、75 5 %和 86 %。对赣州毛纺厂印染废水的处理结果为 :脱色率达 94 0 % ,COD去除率为 70 8%。  相似文献   

3.
利用含铁的低品位铝矾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铝酸钙粉,制备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制备方法为酸溶两步法.对影响聚合铝铁制备的因素,如盐酸浓度、盐酸用量、温度和铝酸钙粉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制备聚合铝铁的优化条件,同时将该絮凝剂用于实际工业污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絮凝剂;不仅具有去浊性能好、沉降快的优点,而且具有原料易得,制备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L-3絮凝性能及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L-3絮凝活性的因素,并考察了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絮凝膨润土悬浮液的最适宜pH值为8,Ca^2 、Mg^2 等阳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对酸性湖兰A、碱性品红、活性翠绿KN-R和直接深紫NM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脱色率分别达到93%、84.2%、75.5%和86%。对赣州毛纺厂印染废水的处理结果为:脱色率达94.0%,COD去除率为70.8%。  相似文献   

5.
利用含铁的低品位铝矾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铝酸钙粉,制备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制备方法为酸溶两步法.对影响聚合铝铁制备的因素,如盐酸浓度、盐酸用量、温度和铝酸钙粉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制备聚合铝铁的优化条件,同时将该絮凝剂用于实际工业污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絮凝剂;不仅具有去浊性能好、沉降快的优点,而且具有原料易得,制备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用铁泥制备高效无机絮凝剂聚硅酸铁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铁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高效絮凝剂聚硅酸铁(PSF)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并对絮凝剂PSF处理工业废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SF处理工业废水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SF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是一种比聚合硫酸铁(PFS)性能更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兰  唐静  赵璇 《环境工程学报》2011,5(3):481-488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为了为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研究技术,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絮凝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不断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与仪器分析技术,剖析了絮凝机理的各种研究方法,最后还提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细胞的絮凝与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比较了普通絮凝剂与微生物絮凝剂在絮凝微生物体方面的机理、性能、应用状况及发展趋 势.重点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开发状况与应用特点及潜力.提出了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DSF-1菌产生的絮凝剂及处理洗煤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絮凝剂产生菌DSF-1的最适碳源、氮源进行探讨,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絮凝活性的相互关系。提取、纯化所产絮凝剂,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洗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探讨了该种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蔗糖与葡萄糖是DSF-1的理想碳源,而无机铵盐类则可作为其氮源;粘度和絮凝活性呈正相关性;DSF-1产生的絮凝剂活性成分可基本判定是阴离子型多糖,当用量为O.5mL 500mg/L时,DSF-1产生的絮凝剂对pH=12.0、50mL 10g/L的模拟洗煤废水处理效果最好,低价( 1, 2)金属阳离子(Ca^2 、Mg^2 、K^ 和Na^ )可以增强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一株产絮凝剂的黑曲霉的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产絮凝剂的霉菌,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其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通过培养条件优化,其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从85.6%提高到98.7%,实验结果表明,(1)黑曲霉孢子最佳接种量为9.33×108 个/L;(2)产絮凝剂适宜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尿素,用量分别为30.00、1.600 g/L;(3)最佳培养条件为:查氏液体培养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120 h;(4)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为1.805 g/L;(5)絮凝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优于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DSF-1菌产生的絮凝剂及处理洗煤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絮凝剂产生菌DSF 1的最适碳源、氮源进行探讨 ,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絮凝活性的相互关系。提取、纯化所产絮凝剂 ,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并研究其在洗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同时初步探讨了该种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 ,蔗糖与葡萄糖是DSF 1的理想碳源 ,而无机铵盐类则可作为其氮源 ;粘度和絮凝活性呈正相关性 ;DSF 1产生的絮凝剂活性成分可基本判定是阴离子型多糖 ,当用量为 0 5mL 5 0 0mg/L时 ,DSF 1产生的絮凝剂对pH =12 0、5 0mL 10g/L的模拟洗煤废水处理效果最好 ,低价 (+1,+2 )金属阳离子 (Ca2 + 、Mg2 + 、K+ 和Na+ )可以增强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研究状况,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产絮凝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目前利用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并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生产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天然高分子改性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对工业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然高分子F691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阳离子絮凝剂FIQ-C,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并研究了它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条件,FIQ-C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FIQ-C与PAC复制便利地,对工业废水处理效果最好,废水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周健  董锐  董悦  付澎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4674-4680
将壳聚糖、阳离子淀粉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三元接枝共聚,制备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与凹凸棒土进行优化复配,对油漆废水进行了絮凝实验,得出了当pH=12,沉降时间为20 min,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0.2 g,三元接枝共聚物∶凹凸棒土=1∶10时,该复合絮凝剂对油漆去除率最佳能够达到89.3%,并且絮凝效果好,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KJ-10的絮凝性能及絮凝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炼厂含油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KJ-10,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为进一步探讨该菌株的絮凝性能和絮凝成分,实验考察了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液和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了所产絮凝剂的热稳定性,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GC-MS技术及多糖含量测定等途径对其絮凝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液的...  相似文献   

16.
短芽孢杆菌RL-2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编号为RL-2的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产生的生物高分子,经研究发现是一种对高岭土悬液有较高絮凝活性的阴离子型絮凝剂.对絮凝剂的热处理及酶处理表明,其活性成分为多糖;经茚三酮试验,Molish反应,薄层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絮凝剂为一种阴离子型多糖絮凝剂;ζ电位测定及絮凝剂与高岭土颗粒之间结合键的检测表明,絮凝剂与高岭土颗粒间的结合力为氢键,絮凝过程基于"桥联"机理;絮凝剂和高岭土在絮凝剂的活性部位--多糖中的羟基或羧基以氢键相结合,经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17.
对粪产碱杆菌B-20进行发酵培养,观察菌株生长与絮凝剂积累、絮凝性、糖类物质消耗和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菌株的生长与絮凝剂的积累呈正相关,并且发酵培养过程中pH保持在7.2~7.9.通过热诱变获得能够稳定传代的B-2022突变菌株,比较了在不同pH、CaCl2添加量、菌液添加量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其与原菌株B-20的发酵混合液的絮凝率差异,发现热诱变菌株B-2022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尤其对pH的适应性较强,最优的絮凝条件为pH=9.0、100 mL高岭土悬浮液中1%(质量分数)CaCl2和发酵混合液添加量都为4 mL.进一步将热诱变菌株B-2022紫外诱变45 s,得到紫外诱变菌株B-2022c,其最佳絮凝率可达94.3%,比原菌株B-20和热诱变菌株B-2022的最佳絮凝率分别提高了2.4%和1.7%.通过化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絮凝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生物絮凝性遗传学,絮凝基因分子克隆,絮凝菌种资源开发,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与絮凝剂的研制与絮凝污染物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报导,同时对絮凝性微生物产生絮凝性的有关机理和条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污泥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张秀红刘秀秀张金贵张磊(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4)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生物污泥为原料,以稀盐酸提取剂制备了污泥絮凝剂,并对其进行了提纯,研究了提纯的污泥絮凝剂(PSF-1、PSF-2、PSF-3)对淀粉废水和刚果红染料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PSF-1、PSF-2在体系pH为6.0~10.0时,对淀粉废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中PSF-2对淀粉废水的絮凝率可达到98.5%以上。当体系pH为9.0时,PSF-1、PSF-2、PSF-3对刚果红废水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97.  相似文献   

20.
用3-氯-2-羟丙基氯化铵(CTA)季铵化改性壳聚糖(CTS),制备了季铵化改性壳聚糖(CTS-CTA);将壳聚糖(CTS)、阳离子淀粉(C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三元接枝共聚,制备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并且比较了壳聚糖(CTS)、季铵化改性壳聚糖(CTS-CTA)、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选择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与凹凸棒石进行复配,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为:p H=8,絮凝剂与凹凸棒石的比例为1∶14,沉降时间为20 min,絮凝剂投加量为0.4 g。在该条件下进行了重复实验,得出小球藻的絮凝率为98.8%,并且絮体紧密、沉降速度快,不需要再次分离,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