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鱼类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各种鱼类体中总汞和甲基汞的监测和研究,掌握了目前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鱼类体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范围,掌握了此江段鱼类汞污染现状,从鱼体的角度来定量地评价松花江目前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沿江人群发中汞含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花江上游及中游渔民及渔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仪器及标准分析方法,研究松花江沿江人群目前发中汞及甲基汞含量状况,与松花江工业污染源切断前二十年沿江人群发中汞及甲基汞含量进行对比,说明目前松花江沿江人群发中汞含量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松花江汞污染的研究,做好松花江汞污染的防治工作,经国家建设部环保局、黑龙江省环保局、吉林省环保局及松花江水系办批准,黑龙江省环保所于八二年十月份成立了汞污染防治研究室。目前,松花江的汞污染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从五十年代末至今,工业生产排放到江中的各种形态的汞就已达数百吨。第二松花江的沉积汞,在江水的动力作用下,不断地向下游迁移扩散,已造成了松花江的全江性汞污染。松花江江底的大量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水体沉积物汞污染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为了发展一种方法以便重建河流沉积物中汞的初始背景浓度,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松花江汞污染现状,于2005年采集了吉林市至哈尔滨市松花江河段沉积物样品,用混合酸消解后,使用原子荧光分析测定了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使用ICP-MS和ICP-AES分别测定了沉积物中钪和主要阳离子含量.以保守元素钪为基准元素,重建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初始背景含量,然后计算了沉积物中汞的富集比率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吉林市至松源河段沉积物汞仍然存在极强的生态污染风险,松源以下河段沉积物中Hg存在中等或轻微生态污染.与以前研究多采用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汞最高含量或上地壳中汞平均含量来评价沉积物中汞的生态风险相比,本方法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研究河段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建议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中采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和松花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同期采集了牡丹江、黑龙江沉积物作为对照,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松花江10个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0.029~1.317 mg·kg~(-1),均值0.183 mg·kg~(-1).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均显著高于松花江干流的7个典型断面(P0.05).地累积指数(Igeo)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表明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汞污染程度为偏中度至重度污染,存在高度生态风险;松花江干流7个典型断面为轻度污染,具有较高生态风险.近10年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现阶段第二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下降,但松花江干流个别江段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上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9年对松花江干流、嫩江下游江段、第二松花江干流水质、底质和鱼类汞含量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参照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和松花江流域汞的背景值对流域生态环境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水中总汞含量0.000010~0.000172 mg/L,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第二松...  相似文献   

7.
20年来第二松花江汞污染自净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受到汞严重污染的第二松花江20年来水体净化过程,并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切断污染源后5次系统监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沉积物和平水期江水汞浓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对未来15a水体汞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汞污染自然净化取得明显成效;表层沉积物净化速率高于中下层;第二松花江水体自然净化经历两个阶段,在汞污染源切断初期第二松花江汞污染净化速率较快,目前处于净化速率较慢的时期.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水体净化速率将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水中总汞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研究松花江水中总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05年春汛期(4月)和夏汛期(8月)对松花江白山至同江江段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总汞含量为0.021~0.173μg·L-1,均值为0.096μg·L-1.总体上来讲,五棵树至白石江段江水中的总汞浓度较高.另外,由于附近金矿的汞排放,红石水库的总汞含量也较高,达到了0.111μg·L-1.总汞含量呈现明显的年内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夏汛期总汞含量高于春汛期,1975~2005年总汞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经调查分析,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及其向水中的汞释放是导致松花江水总汞时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江水中较高的汞含量可能仍将维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松花江甲基汞的生态污染防治二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我国政府投巨资改造了吉林电石厂排汞旧生产工艺,从此消除了松花江汞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但是已沉积到松花江河床的上百吨无机汞存在汞的二次污染.松花江甲基汞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没有因工业污染源切断而停止.本文以沿江渔民受甲基汞生态污染程度的变化,来反映汞的工业污染源切断后的二十年里中国松花江甲基汞污染防治已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上游金矿开采区环境中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邹婷婷  王宁  张刚  赵丹丹 《环境科学》2010,31(9):2228-2233
采用俄罗斯Lumex公司生产的RA-915+汞自动分析仪采集松花江上游桦甸金矿开采区环境中的气态总汞,并同步采集水体、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各环境要素中的汞含量,旨在研究金矿开采区周围大气汞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它环境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境中大气汞污染的时间分布规律为夏季大于秋季,傍晚高于午间;空间分布规律以金矿开采和汞源为中心随距离加大而逐渐衰减;金矿开采区附近环境要素中汞污染的规律为:沉积物土壤植物水,植物中总汞污染特征为:根茎叶,秋季植物中汞的含量普遍大于夏季,这与植物随生长发育不断通过土壤向体内富集污染元素有关.无论夏季还是秋季,气汞与植物根部的相关性均最高,分别为0.83和0.97.  相似文献   

11.
祝惠  阎百兴  张丰松  路永正  王莉霞 《环境科学》2010,31(10):2315-2320
为进一步揭示汞在松花江沉积物表面的环境行为,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粒级、pH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汞在松花江沉积物表面吸附-解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本实验条件下,沉积物粒级越小,其吸附能力越强.在各种浓度的实验设计组中均有:pH由3.5升高至4.5时,吸附量增加,当pH4.5时,随pH的继续升高吸附量开始降低;沉积物中汞的解吸量随pH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各体系的最小值均出现在pH5.柠檬酸对沉积物吸附汞的影响以抑制作用为主,其抑制作用强度与吸附体系中汞浓度有关;柠檬酸对解吸量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对沉积物中汞解吸作用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稳定的变化趋势.因此,以上因素对汞在沉积物表面吸附-解吸的影响较大,在进行河流汞污染控制及突发污染事件处理时,有必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芦苇叶片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金矿开采区周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汞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它环境要素的相关性,2016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内采集芦苇叶片、土壤、水体样本测定汞含量,同步测定大气汞浓度,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芦苇叶片汞污染等级,分析芦苇叶片汞含量与环境要素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含量以及土壤、水体汞含量均随离夹皮沟金矿距离的加大而逐渐衰减,大气汞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在时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重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低于秋季,芦苇叶片汞轻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略高于秋季,而大气汞、土壤汞含量均为夏季高于秋季;各环境要素对芦苇叶片汞含量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土壤大气水体;此外,停止混汞法采金多年后,夹皮沟金矿开采区汞源主要为土壤.  相似文献   

13.
对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活性炭吸附管离线采样法、在线连续监测法及安大略法等4种现有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监测结果与实际排放结果相差较大,且监测结果标准偏差高达116.7%,因此不适用于燃煤电厂出口废气监测。其他三种监测方法中,安大略法监测精度最好,但活性炭吸附管离线采样法更适于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松花江沿岸渔民体内总汞、甲基汞的蓄积、分布和季节变动规律。结果证明:部分渔民体内甲基汞蓄积量已超过中毒发病阈值;发、血中总汞和甲基汞比分别为302:l和310:1,甲基汞/总汞比值分别为0.74和O.69;总汞、甲基汞在血与发中含量之问均呈正相关;渔民甲基汞摄入取间歇方式,发汞秋季最高,春季最低;血液甲基汞半衰期为29天。本文结果为慢性甲基汞中毒危险性评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油裂解气中汞的形态主要有气态汞和颗粒态汞。《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废气中汞有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和玻璃纤维滤膜(滤筒)两种采样方法。溶液吸收法适合气态汞采样,滤膜(滤筒)采样法适合颗粒态汞采样。本文将两种采样方法串联对某石化企业的石油裂解气总汞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石油裂解气中颗粒态汞与气态汞比例约为1:9;气态汞样品平行性较好,两个点位6次RSD值分别为17.2%和17.0%;颗粒态汞两个点位6次RSD值分别为25.3%和23.1%。建议对石油裂解气总汞监测采用玻璃纤维滤膜和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串联采样。  相似文献   

16.
积融雪控制下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王宁  艾建超  张蕾  杨净  刘子琪 《环境科学》2013,34(2):468-475
位于松花江上游流域的夹皮沟金矿曾是我国采金量最大的矿区,广泛使用的混汞法提金工艺导致了严重的区域环境介质汞污染.为研究稳定性季节积雪及融雪控制过程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选择区域内典型"山-谷"地形结构单元,沿坡面等距进行布点,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使用塞曼效应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测定了各采样点近地面(0~150 cm)垂直方向上大气汞浓度分布,分析了同步气象因子、积融雪控制下地表性质和近地面大气汞的垂直分布各因素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积雪和融雪期间,大气中汞均有沿山坡向谷底汇集的趋势,在积雪冷源性下垫面所致逆温层结控制下,汞交换通量表现为明显的由大气向土壤(雪)的沉降过程.融雪期间雪融后地表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表现为释放与沉降过程交替,仍然积雪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沉降水平明显弱于积雪期.分析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发现,积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和大气温度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融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间具有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与大气温度间具有正线性相关关系;雪融后裸露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地温间呈现一定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松花江主要污染源根治汞8年后渔民发汞较70年代下降78.30%-82.57%,较80年代初下降71.48%.取得了明显的健康效益与环境效益。但至今该地区渔民的发汞值仍超过国家诊断标准。这些渔民发汞仍显著地高于非汞污染区渔民,并有1.92%渔民的发汞值仍超过国家诊断标准。这些渔民主要分布在三岔河口以下的第一松花江段,而在二松渔民中发汞超过标准者极少,并对其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主要汞污染源治理对渔民发汞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世安  张桂苓 《环境科学》1994,15(4):39-40,61
在松花江主要污染源根治汞8年后渔民发汞较70年代下降78.30%-82.57%。较80年代初下降71.48%,取得了明显的健康效益与环境效益,但至今该地区淦民的发汞值仍超过国家诊断标准。这些渔民发汞仍显著地高于非汞污染区渔民,并有1.92%渔民的发汞值仍超过国家诊断标准。这些渔民主要分布在三岔河口以下的第一松花江段,而在二松渔民中发汞超过标准者极少,并对其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第二松花江渔民发汞动态观察及其发血汞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超  冀致敏 《环境科学》1987,(5):38-40,88
第二松花江被含汞工业废水污染后,通过水系食物链的生物浓缩作用,江鱼体内富集相当量的甲基汞。渔民长期食用甲基汞污染的江鱼,其健康已受到危害。文献曾报道发汞含量可反映接触汞者不同时期体内的蓄积程度。为阐明松花江汞污染对渔民健康的影响,我们曾对第二松花江284名渔民、未被汞污染地区144名对照渔民和839名城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降水气象条件下土壤/大气间汞通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4月22~25日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 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联用技术测定了在持续性降雨气象条件控制下矿区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同步测定了近地面垂向0~150cm范围内大气汞浓度以及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温湿度,并分析了汞交换通量与降水条件下气象因子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持续性降雨条件控制下,地表大气间的汞交换通量表现为沉降与释放过程连续交替出现特征,这与晴朗天气条件下日型汞通量单峰结构明显不同.降水间歇期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在坡耕农田采样点依次为(-2.08±6.11)、(-6.16±33.57)、(-3.20±8.64)和(5.06±18.80)ng/(m2·h);在谷底漫滩采样点依次为(-5.21±6.42)、(3.87±28.12)、(-11.87±14.10)和(-9.44±12.23)ng/(m2·h).在局地范围内,地形条件差异影响不同地表和近地面大气系统能量收支,并使近地面大气汞浓度和气象因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过程和水平.持续性降水条件下,地表和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湿度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与大气汞浓度和大气温度间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