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离子色谱法(IC)分别测定降水中的钾、钠、钙、镁,对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作比对,并对降水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国标方法AAS法相比,ICP-AES法和IC法操作更简单,并可实现多元素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电镀污泥标准浸出方法的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标准浸出方法处理电镀污泥,考察浸提剂、样品粒径、液固比、振荡时间、振荡方式等因素对电镀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效果的影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浸出液中铜、锌、镍、铬、铅、镉、钡等元素。试验表明:醋酸缓冲溶液体系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最高;样品粒径越小,浸出毒性越大;翻转振荡比水平振荡更有利于重金属浸出;液固比增大,重金属浸出量增加;虽然液固比和振荡时间对重金属浸出效果均有影响,但很难确定最佳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废气中的铅、镉、砷,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方法在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铅、镉、砷的检出限分别为0.250 μg/m3、0.125 μg/m3、0.375 μg/m3(按采样体积400 L、定容体积50 mL计),空白滤筒平行测定6次的RSD为2.3%~10.5%,加标回收率为83% ~ 112%,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测定水中钾、钠的两种方法——离子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检出限、校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并进行了干扰实验研究,得出两者精密度小于5%,准确度符合要求,两者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废水中铊,并对测定波长、介质及其酸度、共存元素干扰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条件优化,使该方法在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22μg/L,该方法对铊标准样品测定的结果在保证值范围内,4份废水样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2%~0.8%,实际废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0%。 相似文献
7.
ICP-AES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总磷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CP-AES法和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4种不同工业废水中的总磷含量,将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作比对。试验表明,ICP-AES法对国家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4种废水样品测定结果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10%,RSD在0.9%~3.2%之间。分光光度法适用于低浓度、低干扰样品的测定,对于高浓度含磷废水,取样体积和样品稀释倍数均会对其测定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消解样品经浊度-色度补偿后,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精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9.
将新型荧光探针 PTAID以固态形式用于检测土壤中的钯离子(Pd2+)和铜离子(Cu2+),检出限分别为 0.63 和1.19 μmol/L,说明探针PTAID对Pd2+和Cu2+有很高的灵敏度.通过条件优化实验,说明探针PTAID在pH值为4.0~12.0,反应时间为 0~15 min内可以快速检测Pd2+和Cu2+.对土壤样品中的Pd2+和Cu2+进行检测,该方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相比,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具有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在土壤重金属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Ba、Be、B、V、Co、Ti、Mo 7种元素含量,具有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高、数据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蔬菜中的镉,选择了最佳微波消解条件,确定了分析线.方法检出限为0.002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1%,加标回收率为100%~104%,与干灰化法作对照试验,测定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痕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地下水中痕量元素。结果表明,ICP-MS可同时测定地下水中的16种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2~0.2μg/L,元素的精密度(RSD,n=5)为1.46%~4.36%,加标回收率为96.6%~105.6%,符合环境监测无机组份测试质量控制的要求。该方法应用于直接测定元素浓度范围在ng/L~mg/L级的实际地下水样品,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测定快速、元素同时分析、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建立了浸渍滤膜吸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砷的方法,改进了原有的采样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原方法中湿法消解的缺点,并大大降低了检出限,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对砷排放的参考浓度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纳米TiO_2固相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铅与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纳米TiO2固相萃取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铅与镉的方法。合成了3种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探讨了粒径对铅与镉离子分离富集效率的影响,发现其萃取效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最佳操作条件下,工业废水样品中镉与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和0.046μg/L。工业废水中铅与镉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相对误差较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鲳鱼中甲基汞质量比的方法,并通过比较南通海域常见鲳鱼的鱼肉、鱼皮、鱼鳃和鱼内脏的甲基汞质量比水平,初步推断其在鲳鱼体内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0~1 000 pg范围内甲基汞标准曲线为y=567. 354 3 x-545. 733 8,r≥0. 999 9,检出限为0. 03 ng/kg。甲基汞在鲳鱼各部位的质量比为2. 11~20μg/kg,RSD <5. 0%,加标回收率为74. 6%~81. 0%,且分布规律为鱼肉>鱼皮>鱼鳃>鱼内脏。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适用于鲳鱼中甲基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废水和土壤样品中微量T1的原子吸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T1与Br或I的离子缔合物在不同的HC1或H_2SO_4介质中,用MIBK、环己酮、乙酸戊酯、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的萃取效率,以及受酸度影响的情况,从而选择出最佳酸度、萃取剂和测定条件。本方法用于土壤及废水(天然水)中微量T1的测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