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程性质的人文性、学生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及当前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呼唤阅读教学应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学实践中,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及教师引领的地位弱化导致文本价值取向的偏离、错位与迷失。文章从课标文本、教材设计、师本对话、文化思潮等方面溯源探因,进而提出教师有效价值引领的实践出路。  相似文献   

2.
<正>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既是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又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阅读的根本性挑战,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以文本为媒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个性化阅读的有效进行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凭借课后思考题,引导自主探究课文《燕子》课后有四道习题:1.课文写得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深化,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加强阅读教学文本的细读,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和对话,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密切相关。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存在重内容轻表达、重拓展轻文本的误区。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文本解读为语文教学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文本结构,引导宏观阅读;基于文本语言,引导品味阅读;基于文本主旨,引导拓展阅读,从而让阅读教学回归语言本位。  相似文献   

7.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河南省全面展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律,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新观念,以学生为本,落实新课程,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具有新的课程内容和目标、新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新的师生关系的语文课堂,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选择性的语文课堂。新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有民主、开放的教学情景,有效、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突破教师预设,生成不断,是学生个性解读文本、展示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树立大语文观,关注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提高,实施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师生共同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等。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使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并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文本解读已经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从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入手,对文本解读的方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的实践应用。通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三方面来阐述。全文的主旨是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让师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若使小学生此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多角度阅读、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并经常回顾总结阅读方法,以便在日后的阅读中迁移方法并巩固练习,最终养成良好的、高效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简要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灵魂就在于引导读者更好地生活、正确地对待人生。小说阅读教学,不能只重视对文本的分析而忽略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师囿于常规的教学,会直接导致学生浅尝辄止的学习。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策略的多元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支架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自发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配合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如何在语文文本解读课中有效构建教学支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一定理论及课例,试图尝试在文本解读中构建有效的教学支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于是,对话教学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正逐渐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很容易因话题设置不当致使阅读活动飘浮游移、肤浅而流于形式。因此,笔者认为,有效话题的建构应该紧扣文本特点,通过解构文本,整合文本,进而精心设置阅读话题,使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获得阅读教学的最佳突破。  相似文献   

16.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和吸收书本知识,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做到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引领学生回归语文教学本真,抓好阅读教学,把自主的空间还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解读语文新课标关于个性化阅读有关论述着手,分析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引出个性化阅读必须把准文本与感知的关系,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统一;把准务实与存异的关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准自主与点拨的关系,实现阅读实践与有效指导的统一。意在纠正教学实践中,因片面理解个性化阅读而引起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地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据此,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应该留足给学生静想和体验的空间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也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