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系统分析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利用Meta分析法,整合国内外42项实证研究的13 530个调查样本,基于员工从众行为、社会认知、组织支持理论等剖析安全氛围整体及其管理层承诺、安全沟通、安全环境、安全监督4个维度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企业规模和安全氛围维度个数对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安全氛围整体及其各维度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安全氛围整体、管理层承诺和安全沟通维度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而安全环境和安全监督维度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企业规模和安全氛围维度个数对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中小型企业的安全氛围比大型企业的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安全氛围维度个数与各维度效应值的大小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防至关重要。在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措施,进而对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假设;基于理论假设,考虑项目级和班组级安全氛围、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人因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展开相关的干预试验,建立了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的机理模型,并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产生0.171和0.160的正向影响,但管理安全干预比人因安全干预的干预效果好;②管理安全干预实施后,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③人因安全干预实施后,班组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从人的行为视角研究建筑安全是有效遏制事故发生的主攻方向。为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行为视角下建筑安全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运用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对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156篇核心及以上期刊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定量分析并辅助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行为视角的建筑安全领域的研究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文献发表期刊主要集中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文献关键作者呈现抱团合作;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最里层围绕(不)安全行为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规律等展开,中间层主要探究安全氛围、安全能力、领导行为等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安全文化、安全氛围和安全绩效等主题,研究前沿集中在危险认知、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等方向;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深入探讨个体、群体(组织)、环境三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建筑安全行为,同时仿真与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及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安全中的运用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4.
建筑业伤亡率高的最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氛围和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安全氛围的定义、测量、维度等,探索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氛围与工人安全行为关系的结构模型,并针对我国建筑工人中农民工占主要比例和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氛围差等状况,展望了今后适合我国国情的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借鉴事故系统四要素理论,基于文献综述从人、物、管、环四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集成决策实验室评价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的优点,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及其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程度,构建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领导对安全的重视是影响因素体系中的深层次因素,社会规范是根层次影响因素。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不安全行为理论体系的完善,使企业专注于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进而提高安全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建筑项目中的事故主要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进行事前评价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首先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初步筛选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前因因素,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群决策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建立可拓物元评价模型;最后对某施工项目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进行评价与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评价指标中安全意识所占权重较高,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因素;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项目建筑工人总体安全行为等级处于“Ⅲ级”为一般安全,说明该项目施工作业人员整体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建筑工人个体安全行为的维度指标评价结果为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可为建筑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从个体、组织和管理、环境三个层面识别出新生代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13个诱发因素,并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出诱发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综合运用DEMATEL-ISM方法构建了多层递阶结构模型,确定出诱发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而提出了新生代建筑工人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鉴于不安全行为发生时工人处在一个特定主体、空间及时间的三维空间,并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总体效度、生态效度和时间效度,采用定性方法对认知与方法论双视角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多维度、多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认知视角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主要采用具有较高总体效度的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等传统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建筑行业单一激励机制不能实现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双方期望收益的最大化,而不同条件下的动态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概率的最小化。从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双方的利益动机出发,构建了以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为主体的动态激励机制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双方关注的利益焦点、策略选择条件和行为演变过程,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了以经济激励为主的正向激励机制与以经济惩罚为主的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动态激励机制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仿真分析了该博弈模型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当采用正向激励机制与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混合动态策略时,仿真曲线呈现围绕中心振荡的波动性,说明不存在进化稳定策略;提高安全奖励的额度、加大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采用与不安全行为收益相关的动态惩罚策略均可降低建筑工人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概率;通过改变建筑工人的收益结构,可引导其选择安全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我国安全风险预警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2003—2016年CNKI数据库国内学者发表的374篇文献,应用文献计量法以EXCEL软件为工具,从文献的发表年份、发文作者、来源期刊、研究机构和关键词5个维度分析其特征,得出近年来我国安全风险预警研究的热点。结果表明:我国安全风险预警研究起步于2003年,主要呈现作者较多、核心作者少、发文量低、研究不够深入的特点;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是高等院校;关键词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涉及预警方法、预警指标确定方法、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等,且主要是针对煤矿安全、施工安全、建筑安全等行业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机场员工的安全绩效,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按照"个体人格—个体行为—个体绩效"的研究思路,分析机场员工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探讨偏离行为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与安全绩效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验证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参考成熟量表设计出调查问卷,分别在湖北、广西等地机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安全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偏离行为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与安全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内部人身份感知负向调节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偏离行为的影响,并负向调节偏离行为在整个模型中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机场安全氛围与LMX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机场组织领导—部属交换关系(Leader-Member Exchange,LMX)、部门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安全氛围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从领导与组织氛围的视角寻找影响人员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改善机场人员安全行为。提出研究假设,构建跨层次理论模型,并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三个综合性机场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后,借助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量表信效度分析,同时借助HLM6.0软件进行多层线性模型回归分析,从而验证了研究假设,即LMX与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遵守行为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安全氛围在LMX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并挖掘出机场组织中LMX与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影响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3.
提出假设,构建理论模型,设计测量量表,且有效回收263份问卷,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路径分析,开展以专业技能为中介变量的管理者行为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者行为会明显影响到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且专业技能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中介变量,其中管理行为对专业技能有显著影响,专业技能对建筑工人的服从性行为和参与性行为有显著影响,设计行为对专业技能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管理者应定量化安全承诺指标、完善平安卡制度、建筑业农民工“工人化”等管理措施.该研究成果弥补了现有研究仅考虑安全知识和安全动机两个中介变量的不足,有助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建筑安全管理实践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主导作用。识别工人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规律,是采取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R语言,对334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报告进行分词处理和特征项降维,识别出8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及其27项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共现网络和中心性分析,将27项影响因素分为关键因素、重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4个级别,其中政府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MF5)、安全教育培训缺失(MF12)、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MF10)和安全检查不到位(MF9)为4个关键因素,应对其高度重视和重点管控;最后以一起厂房坍塌事故为案例,对比分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文本挖掘分析结果与案例实际发生情况,结果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契合度,从而验证了文本挖掘和因素分级结果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沟通满意度对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以组织愿景、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及非正式沟通、沟通氛围、媒介质量、个人反馈作为沟通满意度的变量,提出沟通满意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基于SEM理论构建了沟通满意度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对239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沟通满意度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呈显著负相关(-0.627);沟通满意度在上行沟通、平行及非正式沟通、沟通氛围、个人反馈4个维度上与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关系显著,而其在组织愿景、下行沟通、媒介质量3个维度上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该研究从新的视角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围绕员工安全行为,学者们贡献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采用逻辑推理方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已有的员工安全行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当前员工安全行为的研究重应用轻基础、重历史轻行为、重控制轻解释;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在锁定员工安全行为的基础上,关注书面理论的逻辑推理和现场基础安全行为数据的收集,这些工作虽耗时耗力,但都具有更深远的科研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无礼行为对机场工作人员安全工作的影响,以机场飞行区员工为研究对象,论证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和工作投入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礼行为对安全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孤立疏远和闲言碎语维度对安全情景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隐私侵犯和孤立疏远维度对安全任务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投入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活力和奉献维度对安全情景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活力和专注维度对安全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工作投入在无礼行为与安全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机场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议,对于优化机场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给民航业安全信息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案,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BSC)构建民航安全信息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变精度粗糙集(VPRS)理论分别确定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同时通过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优化权重,最终确定民航安全信息工作绩效管理指标的最优权重。结果表明:安全信息质量在整个安全信息工作中至关重要,上报安全信息不合格情况的改进程度也应是一项重点管理内容;利用AHP/VPRS理论求解得到的安全信息工作绩效管理指标权重值更为精确可靠,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各个指标项的设立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员工不安全行为,以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杜邦STOP方法,对行为安全审计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行为安全审计的特点,同时结合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探讨了基于杜邦STOP的现场行为安全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流程.该研究可为控制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锑对农作物影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1991~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突显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网络和关键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总结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991~2021年,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快速增长模式,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等发文量较多,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全球发文数量排名前10的中国研究机构,占总发文量的10.5%.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及突显词分析,锑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从主要考虑农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发展到考虑土壤、作物、水体、沉积物等环境中锑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响应机理以及锑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价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