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石油工程作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生产过程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石油工程行业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分析表明,由于人的失误(包括管理的失误)导致的事故占70%~90%,我国事故统计表明,85%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精神、要求、做法以及数理统计、图表控制等,运用到安全管理上,对控制人的失误,减少事故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烧碱车间的调查,该车间过去所发生的事故90%以上是人的失误造成的。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许多资料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3"的规律,即100起安全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3起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由此可见,要控制事故的发生,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建筑施工行业具有流动性大,露天作业,作业环境变化多,劳动繁重且体力消耗大等特点,属于事故多发行业.其事故类别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失误.英国壳牌石油公司认为一切事故归根结底都是管理上的失误造成的,而加强管理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安全检查.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质量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本质安全人的确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料显示,80%以上的生产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从人为因素分析,减少人的失误所造成的生产事故,应该成为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企业通过塑造本质安全人,使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思想、正确的安全行为,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化学化工实验室常见的事故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发生事故后现场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炭行业事故频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控制方法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减少煤矿事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企业行为控制方法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煤矿企业在行为控制方法应用中存在着轻视行为控制方法的作用、对行为安全含义理解有误、缺乏行为控制手段等问题,并据此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安全行为控制模型。该模型针对企业事故发生的根源、关键、间接和直接原因分别提出了大量的行为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不安全行为的综合解决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煤矿企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大量事实和事故统计表明 ,单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事故一般不到事故总数的 1 0 % ,而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 %~ 90 % ,所以 ,正确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 ,并加以管理 ,是杜绝、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1 事故隐患和事故发生过程1 .1 事故隐患分直接隐患和间接隐患。事故直接隐患就是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方面的缺陷 ,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指机与环境 ) ,即人与物之间没有做到安全匹配。事故间接隐患就是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缺陷。1 .2 事故发生过程(1 )单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事故极为少见 ,如“汽…  相似文献   

9.
0 问题的提出 事故成因五大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工作责任心都是事故成因中最关键的因素.据统计,现有事故90%以上是由于"三违"造成的,造成"三违"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血的事实告诉我们,由于人的安全技术素质低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大对劳动者安全教育的力度,把知识、技能有效地转化为劳动者的素质,是摆在我们安全管理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系统了解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的人因影响因素,解决油气管道在人为因素方面存在的缺失,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背景,运用改进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从五个方面共找出21个油气管道泄漏爆炸的人因影响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最后以青岛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例,基于HFACS和AHP对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的人因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是引起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决定性要素,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良的组织管理则是引起该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深层次要素。  相似文献   

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评估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环境风险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控制和消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的不安全缺陷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有效预防人为差错,制定相应可靠的预防机制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距离相关分析法应用到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综合分析中,计算出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相关系数,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数学化表达。结合距离相关分析理论,对相关系数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该方法切实可行,分析结果易于理解,影响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的各个因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组织管理与因业务技能因素导致的人为差错的相关系数为0.983。结论制定预防航空维修人为差错的措施时,应将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3.
地勘行业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龙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勘行业人因失误的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对加强地勘行业的安全管理,促进地勘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连续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了化学实验室(或分析室、化验室)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首先概括了化学品事故类型,然后,就化学品事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从多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性、全面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应急救援的理论方法,指明了化学品事故处理的序列环节及应急策略。研究表明,深入探讨化学品事故的环境应急救援技术策略研究,对做好人群健康工作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完善、丰富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可靠性研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以建筑行业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对象,结合人的可靠性分析,从人员安全保障体系角度进行研究,建立建筑业的人员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建筑行业人员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2000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统计数据,并从污染事故的风险致灾因子、引发原因和主要涉及行业3个角度,对11年间的1065起污染事故案例展开深度剖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统计数据,并从污染事故的风险致灾因子、引发原因和主要涉及行业3个角度,对11年间的1065起污染事故案例展开深度剖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致灾因子是工业废水,其造成的污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比例高达43%,应成为环境风险管理关注重点;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98%,是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污染事故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及废物治理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累计次数较高,达82起。因此企业需积极提高自身,同时相关部门需加强对重点行业、主要风险因子的监督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主导作用。识别工人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规律,是采取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R语言,对334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报告进行分词处理和特征项降维,识别出8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及其27项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共现网络和中心性分析,将27项影响因素分为关键因素、重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4个级别,其中政府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MF5)、安全教育培训缺失(MF12)、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MF10)和安全检查不到位(MF9)为4个关键因素,应对其高度重视和重点管控;最后以一起厂房坍塌事故为案例,对比分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文本挖掘分析结果与案例实际发生情况,结果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契合度,从而验证了文本挖掘和因素分级结果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近年来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频发的现状,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性的江西某厂氯气泄漏事故,运用因果分析方法对其事故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度为目标,从管理角度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应急消防训练中事故场景感知性、交互性不足等问题,研究了罐区灾害场场景建模方法及人体伤害建模方法,研发了基于可穿戴式体感装备的虚拟现实应急处置实训系统,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仿真训练环境,使应急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实战环境,完成仿真训练,提高标准化操作能力及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