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消解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钴,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秀 《福建环境》1998,15(4):23-24,28
该文建立了高压消解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钴,镍的方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钴为2.0-3.6%,镍为1.8-2.0%。回收率:钴为102.5-103.8%,镍为95.2%-98.0%,检出限:钴为0.013mg/L,镍为0.039mg/L。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环保:电池-镍氢电池对镍的纯度要求,建立了用JY38PLUS型顺序扫描ICP光谱 测定镍中钴,铁,铜,锌,锰,镉 ,镁钙,铝,硅,锡,锑铋砷15个杂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方法首先利用废液中的游离酸溶解特殊钢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然后采用空气氧化法,在pH4—5,70—80℃,晶种存在条件下,通压缩空气进行氧化,分离废液中的铁、铬和镍、钴,并回收镍、钴.国内外资料中尚未见到此方法.  相似文献   

4.
硫化沉淀浮选处理电解钴镍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丁基黄原酸钠为浮选剂、硫化钠为沉淀剂,采用硫化沉淀浮选的方法处理电解钴镍废水,可以使处理水水质中的钴镍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实验还为实际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镍冶金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种处理镍冶金废水的工艺方法。工业试验和生产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镍残余浓度〈0.4mg/L,钴〈.1mg/L,铜〈0.02mg/L,渣中镍含量为11.18%,钴0.193%,铜0.74%。废水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价金属得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钴离子和钴、镍离子共掺杂的复合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以及掺杂粒子不同时,对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的掺杂量在0.2%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佳,而钴镍共掺杂的掺杂量在0.4%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且钴掺杂的催化活性比钴镍掺杂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敞口消解法和密闭高压消解消化土壤样品,分别采用直接火焰法和MIBK萃取法测定土壤中的钴和镍。通过对标准土样的测定,证明采用高压消解,直接火焰法可获得最佳测定结果。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4-103.8%,相对标准偏差为1.1-3.5%,钴、镍的检出限分别为0.13mg/l和0.039mg/l。  相似文献   

8.
从微电子元件废料中回收钯,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从微电子元件(PdAgCuNi0.1-10)废料中回收钯,银的方法,采用硝酸溶样,氯化钠沉淀分离银,氨络合盐酸化除铜,镍,铁等贱金属而制取高纯度钯,银。  相似文献   

9.
在氨性条件下,银铜钯钴镍等均能与氨形成配合物,相应与所提供的配位体化合物的不同,直接影响反应的效果。选择合适的配合剂,以寻求最佳的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0.
聚合硫酸铁处理镍电解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合硫酸铁-中和法处理镍电解废水,根据正交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9.0,聚合硫酸用量为镍含量的2倍,聚丙烯酰胺用量为4mg/L,反应为常温,测定时间为2~3min。处理后水镍残余浓度〈0.13mg/L,钴〈0.01mg/L,铜〈0.005mg/L,CODcr〈70mg/L,沉淀时间为2~3min。  相似文献   

11.
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镍,可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乳化剂OP)胶束增溶光度法。但是,废水中往往含有铜、铁、钴、锌、镉、铬等离子,对测定产生干扰。虽然,加入掩蔽剂和调节适当的pH,可消除大部分金属离子的干扰,但钴的干扰却较难消除。由实验可知,钴的最大吸收峰值落在镍吸收曲线上升部分的拐点处。根据导数  相似文献   

12.
电镀产废铜镍复合支架,直接电解分离铜,镍等,适当控制电解试验条件,使铜,镍加速电化溶解,镍等存在于电解液中,耐铜以铜粉的形态在阴极析出,产出高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解铜粉,满足粉末冶金工业对电解铜粉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经同湿性沉降而产生地学因子的砷、镉、钴、铬、铜、汞、镍、铅和锌的背景负荷进行了估算,而1990年以来的大气沉降总量确定为超过背景的5倍至多达20倍。经由河流输入的元素区分为地学因子和人类因子,叶现为不均匀分布。河流输入总量(包括扩散来源)估算为砷200、镉60、钴200、铬440、铜1300、汞50、镍300、铅1500和锌6000。最高负荷来自波半才波罗的海国家的河流。现有的监测对确定象氮和硫  相似文献   

14.
杜轶君  陈立  施威 《环保科技》2013,19(4):21-2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酞菁-TiO2光催化剂,并分别掺杂铁、铜、钴、镍元素。酞菁作为光敏化剂,提高TiO2在可见光下对有机染料的降解效果。采用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在可见光下酞菁-TiO2光催化剂对5种有机染料(甲基橙、甲基红、甲酚紫、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酞菁铁-TiO2,酞菁钴-TiO2,酞菁铜-TiO2,酞菁镍-TiO2均能有效降解这几种有机染料,光催化反应300 min后降解率达92%。比较4种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酞菁钴-TiO2催化剂降解效果最明显,以下是酞菁铁、酞菁镍和酞菁铜-TiO2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H5.5条件下,钴(Ⅱ)和镍(Ⅱ)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增养生长的影响。当介质中钴的起始深度为0.50/2.0μg/ml时,能轻微刺激C.roseus细胞的生长,〔Co(Ⅱ)〕>4.0μg/ml,〔Ni(Ⅱ)〕>2.0μg/ml时,阻碍细胞生长,其抑制程度与介质中钴(Ⅱ)。镍(Ⅱ)的浓度相关;它们的最小致死浓度分别为50.0μg/mlCo(Ⅱ)和10.0μg/mlNi(Ⅱ)。钴(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 在某些矿床中,看来,至少有部分成矿金属是由围岩供给的。例如,在马来西亚东部马木特斑岩铜矿床中,浸染于蛇纹岩中的黄铜矿与浸染于蚀变石英二长岩斑岩中的黄铜矿相比,前者的镍含量高。因此,各种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数据,在探讨构成矿床的金属来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微量元素中,用于这种研究的通常只有镍和钴。本文搜集与整理了火成岩的镍和钴的地球化学数据。 从38种已出版的原始资料中搜集了大约540个数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复合材料(ZVI-SM)并应用于铜、钴、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金属吸附实验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前驱体和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影响及去除作用机制。其中,吸附-还原后形成的FeCr2O4极大地降低了铬的毒性,同时提高了铜、钴、镍的去除率。Fe0的引入既提高了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又解决了Cr(Ⅵ)毒性的问题;XPS的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生物炭可以作为电子传递介质,通过表面官能团得失电子与Fe0间形成强相互作用,增强了复合材料对多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除ZVI-SM500外,ZVI-SM100、300、400、700 4种材料对于铜、钴、镍、铬的去除率要远高于商用纳米Fe0和单纯的生物炭材料,表现为对铬和铜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反应性,均能在5 min内完全去除铜和铬,钴和镍也能在180 min内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离子竞争效应:铬≥铜>钴>镍,这与金属离子的标准还原电位大小的趋势一致。土壤修复实验表明:ZNI-SM300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15 d后,Cr(Ⅵ)含量从480 mg/kg降至0.52 mg/kg,水溶态Cr总量从500 mg/kg降至1.2 mg/kg,两者的固定化效率均达到99%以上,并能达到完全去除水溶态的铜、钴、镍、Cr(Ⅵ)的效果。因此,以SM300为载体的纳米零价铁可作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8.
深圳湾水域中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锌。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再分配导致两相间金属浓度显著相关,从湾内向湾外,铜、镍锌的浓度梯度在异相间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矿物学和矿相学等方面论述了苏联霍瓦赫辛钴矿床矿石的物质成分特征。主要的矿石矿物有砷钴矿-砷镍矿和红砷镍矿(原生)以及钴华和黄钴土(表生),主要矿石矿物纽合为方解石-砷钴矿-砷镍矿(原生)和黄钴土-钴华(表生)。划分了矿石的工业类型(共3类)。矿石中钴的含量与砷正相关,钴+镍与Fe、CaO和MgO负相关。确定了矿石的氧化序列和氧化程度。恢复了霍瓦赫辛钴矿床的内生成矿作用次序。最后得出结论:霍瓦赫辛钴矿床属于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电动工具、移动电源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正极材料中含有丰富的有价金属(钴、镍、锰、锂等),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浸出和纯化是正极金属回收过程中关键技术。文章总结了目前含镍钴锰的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金属的浸出和纯化技术,从浸出试剂及浸出条件角度分析了酸浸法和氨浸法等浸出方法对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金属的浸出效果,论述了正极活性物质中钴、镍、锰、锂4种金属分离纯化(选择性沉淀、萃取等)和合成纯化(共沉淀、固相反应以及溶胶凝胶法)从纯化成本、产物纯度以及工艺复杂度等角度分析不同纯化方法的优缺点,并为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