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风险投资起步于1985年,在一些技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高科技园区,成立了一批具有风险投资公司性质的创业中心,通过提供信息、管理、资金、市场等服务,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发挥了“孵化器”的作用。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资本来源渠道狭窄,未能多元化,致使风险资本不足、规模小,不能有效支持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人才、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使本不充裕的资金大量投向非风险领域。借鉴国外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成功经验,我国必须加快立法,对已办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依法规范整顿,改善投资业经营环境,帮助风险投资业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加强风险投资业的人才培训,是稳步健康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重要课题,对此作者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风险投资起步于1985年,在一些技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高科技园区,成立了一批具有风险投资公司性质的创业中心,通过提供信息、管理、资金、市场等服务,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发挥了“孵化器”的作用。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资本来源渠道狭窄,未能多元化,致使风险资本不足、规模小,不能有效支持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人才、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使本不充裕的资金大量投向非风险领域。借鉴国外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成功经验,我国必须加快立法,对已办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  相似文献   

3.
政府提供“种子”基金:目的是引导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体的培育首先需要政府的引导,也就是要政府带头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拉动风险投资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这也离不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所起的作用。因此,要解决四川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上缺乏技术产权收购主体的问题,并使风险投资主体多样化,必须通过政府出资设立“种子”基金,来建立风险投资队伍,用强烈的示范效应,引导社会资金各级投入风险投资业,并建立配套的退出机制。这里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政府的示范效应,通过政策导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已经有相当规模,据科技部风险投资调研小组的调查,风险投资机构注册资本总额约39.1亿元人民币,投资项目398项,集中于电子信息(30%)、机电一体化(20.2%)、生物医药(25%)、新材料(14%)、环保(8%)、新能源(2.8%)等高新技术产业。但从总体上来讲,我国风险投资为无论从规模、发展速度,还是从质量、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缺乏应有的法规和政策保障,风险投资的运行缺乏完善的制度平台。尽管…  相似文献   

5.
从许多地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科技人员创业需要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然而,这个风险投资又从哪里来呢?它是唯一的资金来源吗?   现在社会各界都有很重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但是,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不少论点把高技术产业融资的方式看得过于单一,以为仅仅限于风险投资。二是对风险投资的特点把握得不够准确,以为可以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兴办。实际上在高技术企业创业的各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融资方式也就因时因企而异。   为了完善高技术产业的融资体系,需要根据高技术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多种多样的融资形式。在新技术产品的早期开发阶段,往往需要慧眼识英才的“天使投资商”对萌生中的小企业提供小笔“种子资金”。为了发展这种“天使投资”,需要鼓励各类投资者进入,还要提倡社会团体建立此类基金。……  相似文献   

6.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高技术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大规模的渗透和转移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推进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虽然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实行了把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但我国目前高新技术转化率依然偏低,平均仅为25%。且仅有23%的资金来自于风险投资。而西方的科技贡献率在80%以上,这与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风险投资业的迅速崛起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11):4-4
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部署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建设灾区宜居宜业新家园。会议决定,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电、核电等项目,建设跨区输电通道、区域主干电网、分布式电源并网等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加快实施引进民间资本的铁路项目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环保产业发展快速,但在环保投入总额不足、资金运作效率较低的情况下,投融资问题已成为影响该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分析和研究了福建省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优化投融资机制、推动福建省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保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创新动力不足、研究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智力资源短缺、创造服务体系不完善和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鹏  甘静  温馨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0):900-902,913
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障.成都市风险投资现状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既有很大差距,又不符合成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从政府行为的角度,提出构建创业投资服务信息平台作为成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一环,并从内在需要、外部机制和功能实现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方面开发利用势态良好,但是也存在发展模式落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广大农村新能源利用有待突破等问题。借鉴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形成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控制产业本身的污染、科技进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完善新能源产业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做好农村新能源示范项目的推广等方面提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并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气候资金缺口,解决这一难题亟须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效的投融资手段。2020年以来我国气候投融资顶层文件相继出台,尽管气候投融资体系和试点工作的研究逐渐丰富,但是气候投融资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地方和金融机构的相关实践。本文聚焦于气候投融资体系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机制不灵活、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可靠等关键问题,梳理气候投融资加速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讨论气候投融资加速发展的预期目标,提出一套结合数字科技应用的气候投融资加速发展新生态体系及其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数据体系的构建方案,旨在引导和鼓励资金流向技术先进、示范创新、气候效益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为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双碳”政策落地,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壤污染修复产业是环保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其市场规模在未来可能是千亿级或万亿级。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发展面临要素支撑能力不强、配套基础条件薄弱和环境监管基础能力不足三大难题。需要从强化土壤污染修复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支撑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发展,拓展投融资渠道、夯实土壤污染修复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三方面入手加强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要素支撑能力建设;培育和壮大土壤污染修复产业集群,推进污染土壤污染修复环境管理与工程示范;完善土壤污染修复产业配套基础条件;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作为中央政府的专项基金,将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进行运作,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面向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有效地吸引地方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逐步推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科技部按照国…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资金助动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没有一个有序高效的环保资本市场,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系统是障碍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建议在资金筹划、分配及使用上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金运作方面的调节作用,引导资金向环保产业流动,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没有一个有序高效的环保资本市场,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系统是阻碍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建议在资金筹划、分配及使用上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金运作方面的调节作用,引导资金向环保产业流动,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内部创新环境和外部创新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协同度模型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协同创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创新系统协同度较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资金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资金投入不足、来源单一以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引起的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该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现行的相关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不完善、政策缺失、资金渠道单一以及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构建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在立法、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突破资金瓶颈的综合对策方案,对于逐步形成更完善的土壤修复产业,推进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稳步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场地污染问题,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成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创新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内在要求,是破解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从经济政策的体系、投融资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展开,对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现状,最终从完善调控体系、明晰权责归属、拓宽资金来源、规范资金运营、丰富投融资模式、探索费用效益分析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策信息     
成都高新区出台新政策成都高新区作为高科技成果和成长型企业的聚集地,出台了《成都高新区鼓励和吸引投资型企业的若干规定》。在高新区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注册资本可以实行承诺制;创业投资机构的资本金可以金额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对外投资中50%以上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或其收入的50%以上来源于高新技术企业时,经认定后可享受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以及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创业投资机构享受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待遇等政策。该《规定》集中体现出高新区对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鼓励和优惠。中关村区域范围有调整科技部下文批复,对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