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楠  朱渭宁  程乾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366-4373
研究河口海岸带湿地长时间演变对湿地保护管理和海岸带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获取长江口1979—2015年10景Landsat-MSS/TM/OLI影像和2015年13景GF1-PMS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对比两个典型实验区分类算法,选用最优的决策树算法应用到长江口Landsat影像中,得到沿岸湿地要素近40年的面积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15年长江河口海岸带湿地总面积为4725 km2,自然湿地占63.5%,人工湿地占21.2%,湿地总面积相比1979年增加了662 km2,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163 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766 km2.长江口自然湿地面积在1979—2000年减少幅度较大,2000年后由于保护管理加强而减少幅度变小;人工湿地和建筑面积增加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大型水库的修建和人工鱼塘开发及港口建设.湿地总的变化趋势为河口区不断淤积,自然湿地转变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转变为建筑用地等非湿地;其中,滩涂面积减少283 km2,水库、养殖鱼塘和水稻田面积分别增加了92、355和319 km2,主要发生在崇明东滩和启东沿岸;非湿地中建筑用地面积增加154 km2,灌木草场面积减少147 km2,主要发生在上海和启东沿岸.同时比较分析长江口3个区域湿地驱动因子发现,北岸启东沿岸和南岸南汇东滩湿地因经济快速发展和港口水利工程修建,以及过度开垦滩涂等自然湿地使人工湿地增加明显;而长江上游径流量、区域降水和海平面上涨等自然因素控制着中支河道区(如崇明东滩)自然湿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X14200700045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园土壤中Al和F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吴卫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7(3).-544~549环图X-5X142200700046长江口潮滩湿地-大气界面碳通量特征/杨红霞(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6(4).-667~673环图X-9选择长江河口崇明东滩为典型研究区域,使用原位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江河口潮滩湿地-大气界面碳通量(CH4和CO2)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崇明东滩低潮滩(CM-3)表…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位于长江口的九段沙湿地,日前被上海市政府正式确定为新的自然保护区。这样,连同崇明东滩、金山三岛一起,上海市的自然保护区共有(659.73km~2),约占上海陆地总面积10%。 九段沙是长江口泥沙常年淤积而成的一个沙岛,至今没有居民。它东西长约18km,南北宽约13km,由上沙、中沙、下沙三部分组成,东临东海,西接长江,西南、西北分别与浦东新区和横沙岛隔水相望,是一块重要的河口沙洲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和专家组成的“上海市湿地资源调查队”于日前公布出一份上海湿地动植物“清单”:上海湿地有4大类共27块,总面积约为31.97万hm2,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目前,上海重点湿地有:金山三岛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口南支南岸南汇东滩湿地和黄浦江湿地。上海湿地植物有苔藓植物6种,蕨类植物10种,被子植物138种。其中莲科水质草属的竹节水松,系我国分布新记  相似文献   

5.
底栖穴居动物对潮滩沉积物中营养盐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敏  侯立军  许世远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3):180-184,196
底栖穴居动物是河口潮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潮滩湿地生态系统内营养盐的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长江河口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运用对比实验模拟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底栖穴居型甲壳纲蟹类动物对潮滩生态系统中营养盐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蟹类却物质掘穴作用加剧了潮滩沉积物中形态氮和形态磷的迁移。转化,促进了沉积物中的有机氮向NH4^ -N转化,NH4^ -N的转化;有机磷向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和钙结合态磷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家林业局商请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作为指定新地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已发函同意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7.
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笔者构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现实性与前瞻性、针对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并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发挥了“引领生态岛建设方向。规范建设行为,调控建设进程”的作用,崇明生态岛建设成效初显。为了进一步发挥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示范作用。笔者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特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入海河口形成的冲积沙岛滩涂因陆海水沙变异而出现快速冲淤已成为当前河口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崇明岛为我国最大的入海河口冲积沙岛,其滩涂给上海提供极其重要的空间资源,但因流域和河口高强度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滩涂出现新的变化状态。据此,通过长达30多年的环岛实测地形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摸清崇明岛滩涂资源变化过程及主控要素。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崇明岛各段滩涂冲淤过程复杂多变,冲淤交替频繁;但总体上北部、南部和东滩滩涂面积均为正增长,分别增加170 km2、8 km2和51 km2。(2)促淤圈围工程导致北支泥沙量增多加速河槽萎缩淤积,是北部滩涂增长的主因。(3)新桥水道北移且有所淤浅导致南部滩涂面积淤涨,而东滩快速围垦及岸堤向海推进引起东滩滩涂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潮滩湿地-大气界面碳通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选择长江河口崇明东滩为典型研究区域,使用原位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江河口潮滩湿地-大气界面碳通量(CH4和CO2)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崇明东滩低潮滩(CM-3)表现为碳的吸收汇,平均碳通量为-13.23 mg·m-2·h-4,且有明显的变化特征,8月为碳吸收的高峰期,2月碳的通量值最低;虽然低潮滩CH4年平均排放通量仅为0.04mg·m-2·h-1,在碳通量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却是大气CH4的持续排放源.中潮滩(CM-2)为大气CH4的排放源,在7月达到排放高峰;对CO2而言,光照条件下(明箱)以吸收为主,而无光照时(暗箱)中潮滩是CO2的排放源.中潮滩湿地-大气界面碳的年平均交换通量为51.79 mg·m-2·h-1,显著高于低潮滩,植被和有机质含量的不同是导致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温度和光照是影响碳通量及其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海三棱藨草植株和中、低潮滩藻类的光合作用均显著促进了潮滩对大气碳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三角洲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获取了1980~2015年4个国际重要湿地(Ramsar)的5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分析湿地面积、景观格局动态及景观指数变化等,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35a间,研究区内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损失比例最高,为27.2%;(2)4个国际重要湿地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都在增加,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3)耕地和人工表面增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耕地、人工表面、外来物种入侵和养殖池扩张等人为胁迫呈现上升趋势.(4)总体而言,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对人为活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最为显著;但湿地保护有效性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