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消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和总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苓  张海涛 《化工环保》2007,27(3):285-288
以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为消解液,采用微波消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和总磷。在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9.6g/L、微波功率为320W、消解管长度为16m的条件下,总氮和总磷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m g/L和0.020mg/L,线性范围分别为0.040~3.500mg/L和0.020~2.500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1.0%。微波消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河水、湖水、化工废水等实际水样中总氮和总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7%~98.1%和97.2%~102.2%。  相似文献   

2.
以桑色素作显色剂,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的含量。在桑色素质量浓度为0.8g/L、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体积分数为1.0%、进样环体积为400μL、检测波长420nm的条件下,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水中铝的含量进行测定,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300μg/L,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124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9%,加标回收率为96.4%~101.8%。  相似文献   

3.
环境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氰化物测定的容量法、光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极谱法和安培法)、色谱法、放射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等,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氯酚类化合物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氯酚类(CPs)化合物测定的常用方法,对每种方法的检出限、线性范围及优缺点作了详细的论述,重点介绍了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电化学法、毛细管电泳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废铝刻蚀液是由硝酸、磷酸和醋酸组成的一种混酸,把握混酸中各酸的含量是该工业废液回收利用的重要前提。以乙醇/乙二醇共混物为溶剂,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为滴定剂,采用一步法连续电位滴定对铝蚀刻液混酸中各单酸浓度进行分析,优化了滴定条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最优滴定条件下,混酸中各酸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均较小。可满足现实生产中废混酸回收利用的分析要求,有望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红丹 《化工环保》1993,13(3):135-139
就近年来流动注射分析(FIA)在化学需氧量、酚类化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磷农药等监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并对FJA在水中有机物监测中常用的预处理技术如样品的在线消解、在线分离和预富集技术等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应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一种快速、准确、灵敏和简便的余氯在线监测方法。分析频率120次/小时,检测限0.02mg/l,测定0.9mg/l余氯的相对标准差(R.S.D.)为1.2%,测定范围0—15mg/l。水中共存离子及环境温度对测定的影响不显著。对现场连续监测中的连续采样装置、过滤装置、试剂消耗及注射阀的磨损泄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PC—1500微处理机及其接口,实现数据采集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氨生产工艺中,广泛采用醋酸铜氨溶液(简称铜液)来洗脱净化原料气中的CO、CO2等有害成份.由于前工序脱硫不净常把少量H2S等无机硫和有机硫带入铜洗系统,导致铜液产生Cu2(OH)2CO3、油污和少量金属铜渣等杂质沉淀,这些下脚废料俗称铜泥.铜泥的产生是合成氨铜耗的主要原因,中、小氮肥厂的铜耗在0.3~0.8Kg(Cu)/t(NH3)之间,估计全国氮肥行业每年消耗的电解金属铜约6000吨至10000吨,产生的可回收铜泥在5千吨以上.我国是世界上铜资源不丰的国家,每年需大量进口金属铜及铜盐产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铜产品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因此,开展铜泥的回收利用是有利可图的,不仅解决了铜泥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而且为市场提供了急需的铜盐产品. 铜泥的回收利用技术中,具有适用性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有下述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铜矿的开采、铜的冶炼、铜盐的电解、铜材的加工、铜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等过程,都会排放大量的含铜废水。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十分关注含铜废水的处理。离子交换法治理工业废水,就是从处理含铜废水开始的。目前已在处理含铜废水中得到实际应用的离子交换材料主要有:阳...  相似文献   

10.
<正>专利申请号:CN201810878660公开号:CN109127121A申请日:2018.08.03公开日:2019.01.04申请人:江西理工大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铜尾砂中回收铜硫钨的选矿方法,属于选矿领域。通过包括尾砂细磨、铜硫混浮粗选、铜硫混浮精选、铜硫混浮扫选、铜硫分离粗选、铜硫分离精选、铜硫分  相似文献   

11.
厦门电化厂“含铜废酸水的治理和铜的回收中试”在厦门科技局主持下,于今年6月19日通过技术鉴定。与会专家确认:这项技术是科学的、合理的。它利用本厂的废渣——钙镁泥为处理剂,处理含铜废水,使厂总排放口废水的含铜量从原来的550毫克/升左右下降至1毫克/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又进一步回收含铜废渣制成氯化铜,回收率达95%  相似文献   

12.
南化(集团)研究院在生产铜系催化剂产品过程中排出大量含有贵金属铜、锌的碱性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为此,该院采用微孔精密过滤方法回收废水中大部分铜、锌固体颗粒,再用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铜、锌离子,处理后废液能达标排放。这种采用微孔精密过滤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处理铜系催化剂废水的新法,不仅投资费用低,而且运行费用能与回收得到的铜、锌价位相持平。微孔精密过滤器的运行周期与再生能满足生产的要求铜系催化剂废水处理新法$南化集团公司@孙锦宜  相似文献   

13.
PCB生产过程中的蚀刻液在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铜废水,若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对蚀刻液进行循环再生及铜回收是一项节约成本、降低污染的措施。传统的蚀刻液循环再生及铜回收工艺一般采用双液型酸性蚀刻液,且工艺回收利用效果不足,资源浪费严重。本工艺设计采用单液型酸性蚀刻液作为生产线蚀刻液,利用隔膜电解技术对废蚀刻液进行循环再生及铜回收,通过对生产线中ORP值(氧化还原电位)和铜含量比重进行监控,对不同ORP值废蚀刻液进行电解处理和调配,可直接循环再生回到生产线形成再生液。该项工艺设计中设定蚀刻液的工作ORP值为480~600 mv,铜含量比重为1.25~1.35。通过实验检测提铜处理前的蚀刻液铜含量为55 050 mg/kg,提铜处理后的蚀刻液铜含量为7 551 mg/kg,铜回收率达到86.28%。该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废液循环再生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流水  邓安民  魏洽 《化工环保》1999,19(6):365-368
基于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原理,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炼油废水中挥发酚的快速测定方法。分析速率为每小时40个试样,线性范围为0.75-23.0mg/L。对1.50mg/L苯酚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8%。对炼油废水样,本法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含铜废水中的应用,列举了络合铜废水、游离铜废水及多金属杂质含铜废水中适用的树脂种类及应用实例,对工业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做出总结归纳,并针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离子交换树脂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对常规浓度和低浓度的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均较好,可将废水有效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固体废物是铜冶炼工业的重要环境问题。对铜冶炼项目验收过程中,冶炼工艺和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固体废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固体废物再循环、再利用和处置处理情况的环境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再生铜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原生铜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我国废杂铜主要来源于国内回收和国外进口。进口含铜废料中,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线电缆,约占进口总量的2/3。随着电子信息等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废电线电缆再生铜资源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资源化综合利用废电线电缆的主要技术有机械处理技术、热回收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低温冷冻处理技术、超声波分离回收技术和高压水射流回收技术。综述了各种方法和工艺的特点以及技术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在pH为2.7的一氯乙酸缓冲溶液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亮绿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在室温下,当溴酸钾浓度为0.15mol/L、亮绿溶液浓度为1.12×10-3mol/L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0.36mg/L,检出限为7.44×10-4mg/L,测定频率为60次/h,相对标准偏差为1.1%(n=11)。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碱式碳酸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碱式碳酸铜的生产工艺、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以碳酸钠作蚀刻废液的除杂剂,对其进行除杂前处理,控制反应液的pH为3.5~4.0、反应液中碳酸钠的浓度为0.02~0.03mol/L。可除去其中大部分杂质。用碳酸钠与含铜溶液中的铜进行合成反应,控制反应温度为70~80℃、pH为8~9、碳酸钠和含铜溶液中铜的浓度均为1mol/L,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此产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6%,产品质量优于木材防腐用碱式碳酸铜国内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0.
堵锡华  冯长君 《化工环保》2001,21(2):113-115
目前,用于测定汞、铜和镍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多是单一离子测定,限制了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对复杂的分析体系,不经分离而直接进行多组分的连续测定一直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们基于汞、铜、镍与新显色剂2-吡啶重氮氨基偶氮苯(PDAB)的显色酸度和配合物稳定性的差异,成功地实现了汞、铜、镍的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在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十二烷基硫酸钠(OP-SDS)的存在下,PDAB与Hg^2 、Cu^2 、Ni^2 的显色反应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摩尔吸光系数均达到10^5数量级,是目前测定汞、铜和镍的高灵敏方法之一,且方法简便、选择性好,可直接用于食品和环境水样分析,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