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不断的发展,我国国土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的矛盾越发激烈,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1999年创办的新型教育专业,本文主要以2009年以后发表的专业研究文献,研究探讨我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研究进展。本文选取20092012年在各大报刊发表的研究文本40篇,就其文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战略的关键时期,应通过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存在无法满足公共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因此,环境管理转型与环境经济政策相结合、环境资源的公共管理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将是中国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对策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环境资源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笔者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国情从政府行为,经济技术,市场,社会等方面对目前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了全面规范化的环境资源管理思想和一些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由南向北明显加剧、耕地浪费状况由北向南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产业结构演进,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归纳并修正了二者之间互动模式,提出了建立资源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环境管理规制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技》2009,22(2):F0003-F0003
苏州科技学院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环境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由原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城市与环境学系组建而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7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6.
欧志 《沿海环境》2001,(5):15-16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是局部地区的问题,有的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国内和国际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我国进一步实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力度,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是在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环境保护与税收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立法原则来看,税收作为国家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国外海洋与海岸带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与海岸带旅游已成为国外旅游研究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论文在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海洋与海岸带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文化问题、海洋与海岸带旅游资源评价、规划管理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旅游开发等方面对国外海洋与海岸带旅游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并为我国海洋与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构成内容,水环境与水资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很多水问题、生态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的管理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我国重视,是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问题展开了探讨,并研究了综合管理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的体制。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作为我国第三方国民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生态旅游开发的高速发展,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问题日渐凸显,如何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对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单元制图作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之一,能够提供研究区域内基础详细的、保护或规划定向的、便于使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该方法已经成为一些国家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工具。论文首先简明介绍了生态单元的定义和功能以及制图的两种主要方法。着重探讨了生态单元制图在国外30多年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生态单元制图在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中应用的3个方面:物种和生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以及不同尺度景观规划和管理。另外,论文还对生态单元制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深入研究的思路进行探讨。目前生态单元制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单元调查的主观性、制图比例尺和G IS技术等方面。最后分析了生态单元制图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及生态单元制图在我国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水资源。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的组成的部分。我国地下水资源丰富,不仅分布广而且水质好,不仅供水保证程度高而且调蓄能力强。经过长时间的大规模开采,我国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地下水资源被超量开采,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还诱发了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环境的基本要素。为了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外国发达国家在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相关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本文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地下水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城乡规划环评理论研究及实践特征,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探讨城乡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环境管理分析计量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领域各种资源化的加快及资源控制权的逐步分散化,特别是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和复杂性等因素都给环境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运用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理论,研究和探寻环境管理的分析与计量方法,对于加强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我国大力开展对重点污染的监测管理,环保局在其中担负着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为环境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目标和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监测数据管理的功能进行分析,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歆莹  刘玉川 《环境科技》2005,18(Z1):170-172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与反思,对如何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原理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建议,试图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寻找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能源的短缺与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资源供应的危机及环境恶化等复杂问题。据资源与能源管理系统工程建成后的历史经验估算,若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管理手段,建筑初期的能源节约效率每年将退化高达近10%。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是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更是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手段以达到对能源的高效率使用,因此,现代建筑的建设、维护、运营等全部周期必须依赖于资源与能源的系统性管理。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本文介绍了生物安全定义,并分析了各国面临的生物安全管理焦点问题,指出影响我国生物安全的三大主要问题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性管理,微生物环境安全性管理.本文还对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管理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部门信息沟通以及建立统一监管机构与监管程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环境领域各种资源化的加快及资源控制权的逐步分散化,特别是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和复杂性等因素都给环境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运用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理论,研究和探寻环境管理的分析与计量方法,对于加强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绿水青山"和"生态经济"的提出,使得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各大相关专业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调研我国10所高校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色,分析了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方案设计、管理机制保障、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和职业规划指导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力求构建最适宜的培养模式,为推进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水资源环境管理是当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重要环节,而防洪减灾则是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对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