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科技保证矿工的营养和健康2010年8月22日,33名矿工被发现依然幸存后,卫生部长马纳利奇说,营救“预备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受困矿工虬恢复营养”,接受专业治疗。被困矿工所处封闭地下环境与宇航员所处环境相似,来自美国和日本航天局的救援物资能让被困矿工的被困生活健康和舒适,每天定时的体检也防止了疾病在矿井下爆发。  相似文献   

2.
矿山作业条件与矿工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的井下开采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长期以来,多数煤炭矿区的现场作业条件较差,井下工作面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时刻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安全。即使在井上矿区和生活区,也多是条件简陋,投入不足。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会对矿工、家属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矿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有80%以上的矿区TSP(总悬浮颗粒物)超标,35%的矿区大气SO2超标。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如果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矿工容易因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心理负担增加,进而导致对所处…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对普通工人,尤其是井下矿工饮食营养的研究,于1984年5月~10月,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先后对广东、江西、辽宁、云南、甘肃、湖南等省有色金属系统的10个矿山,12万矿工的饮食情况、能量消耗及身体状况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对有关企业改善矿工饮食营养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资料。 矿工饮食营养普遍不足 井下工人(如凿岩工、爆破工、支柱工、搬运工等)能量消耗调查,井下矿工的能量消耗是很大的,每个工人每班的有效劳动工时为358.44分种(接近6小时)。据中国预防医学研究院劳动卫生研究所测定,井下主要工种工人每分钟的能量消耗为3.2752千…  相似文献   

4.
四面八方     
《劳动保护》2012,(1):90-91
矿工配上了"护身符"本刊讯2011年11月22日,安徽省淮北矿业朱仙庄矿为全矿所有井下职工配备了标识卡。矿工佩戴下井后,地面监控中心可以随时掌握矿工的准确位置。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矿工只需按动识别卡上的呼救键,就能得到及时救援。地面监控中心发现有危险时,也可以给处在危险状态的矿工发出报警信号,因此矿工称它为"护身符"。图为一名职工正在展示安装在矿灯线上的标识卡。(王道玉)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研,将组织任务、法制监管、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及安全技能作为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内部环境变量,探究内部环境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关联。并采用PA-LV模型检验各变量的指标权重,构建有关矿井环境因子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煤矿企业内部环境易引起矿工的操作差错,直接导致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其中,作业环境和矿工安全技能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矿工工作环境的危险性煤矿的井下作业是一种环境特殊的工作。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大多数煤矿的现场作业条件比较差,黑暗、潮湿、工作面狭窄,还有五大灾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时刻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即使在井上矿区和地面生活区,也是条件简陋,投入不足,欠账太多。矿工长时间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对矿工的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会对矿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然而,随着我国矿业的快速发展,其采用的开放式开发导致威胁矿工生命和健康的风险更加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矿工自制力水平、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中的人因事故,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系统动力学知识,通过Vensim PLE软件研究矿工主体与安检人员、环境、工作任务特征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矿工个体角度构建自制力影响因素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工情绪对自制力提升最为显著,疲劳程度对矿工自制力的抑制作用较突出,过高或过低的自信心水平均会对矿工自制力产生削弱影响;因此,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组织氛围、保证矿工的情绪稳定性以及通过改善作业制度降低疲劳程度对提高自制力最为有效。煤矿企业应根据各因素在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作用,结合矿工自身生理心理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矿工自制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希望之灯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6名矿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煤,突然,矿井坍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所处的状况。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氧气,如果应对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小时,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煤矿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被摒弃,煤矿企业着力为矿工提供成熟的设备、标准的技术等"硬件"以保障安全,但安全事故"显性"投入边际效益的递减时常发生。深入其中会发现一些"隐性"的因素也影响着矿工的安全行为,如矿工心理等,本文就将分析矿工心理资本对其安全行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何为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该词第一次出现在  相似文献   

10.
张立生  王丹 《安全》2016,37(4):14-15
针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诱因,而安全意识是指引矿工行为的基础。为此,通过177份问卷对矿工安全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安全意识提升的"二三四"策略,期望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安全生产报>日前评出了200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十大新闻. 1. 温家宝看望铜川矿工及死难矿工家属,强调要爱惜每一位矿工生命 200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陕西铜川矿务局,看望2004年"11·28"矿难遇难者家属,并下井慰问一线矿工,询问安全生产情况,强调"要爱惜每一位矿工的生命","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2.
矿山作业条件与矿工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的井下作业是一种环境特殊的工作.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大多数煤矿的现场作业条件较差,黑暗、潮湿、工作面狭窄,还有五大灾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时刻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即使在井上矿区和地面生活区,也是条件简陋,投入不足,欠账太多.矿工长时间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对矿工的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会对矿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易安民声     
<正>"矿工称呼由‘煤黑子’改成了‘煤亮子’,别看改了一个字,内容却发生了质变。"——易安网友孙守仁说到,人民总理改了矿工称呼,由"煤黑子"改成了"煤亮子",对于曾当过矿工的我,听到这种叫法,心中甚喜,国务院总理这样称呼我们矿工,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恰如其分,大大提高了我们身价。别看改了一个字,内容却发生了质变。实际上,是在为伟大的矿工正名,形象变了,突出了人  相似文献   

14.
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除了一般的保健以外,还需要通过饮食途径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职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人体损害。下面介绍几种特殊职业人员的饮食保健知识,供参考。 矿工的营养: 矿工长时间在地下作业,缺少日光照射,而且劳动强度大,还要受高温、粉尘、有害气体等不良因素影响。根据这个特点,在食物搭配上首先要注意进食高热量食品,如面食、油炸物、甜点等,保证每日 4000~4500卡的热量,以补充高强度劳动的需要。其次,应大量增加如动物肝脏、蛋黄、奶类等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以及谷类、豆类、新鲜蔬菜等含维生素B1、B6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原低压缺氧导致作业人员健康水平及劳动效率下降的问题,基于西藏某铜多金属矿矿工生理指标的实测数据,对人员的矿井作业环境适应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测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包括整体测试和针对性测试2部分。借助SPSS软件,用方差分析法(ANOVA)处理测定数据。结果表明:矿工高原环境适应能力随其驻藏时间及劳动负荷呈规律性变化。进入高原半年以上,对高原环境基本适应;完全习服后,矿工劳动强度可提升0.5~1个等级。高原矿山应改善作业环境、采取促习服措施,并降低劳动强度,才能有效提升矿工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矿井高温高湿热害对矿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矿井热源以及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选取等效温度(TET)和综合温度指标(TZ)作为热应力指标,调查研究矿井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的矿工疲劳问题和烦恼问题。提出在矿井特殊环境下导致矿工疲劳和烦恼的临界预防点—TET指标临界值和TZ指标临界值分别为28.48℃和26.14℃,并给出矿井临界深度745 m。结果表明:提出的临界预防值与国内外已经制定的标准有一定的一致性。矿井开采超过临界深度后,矿工疲劳、烦恼影响程度将随开采深度急剧增加。不同深度矿井应该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基于组织行为学以及复杂适应系统原理,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从矿工个体角度构建高危岗位矿工情绪稳定性影响因素系统模型。借助Vensim软件模拟矿工个体、组织环境、工作特征对矿工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工作各时段矿工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初期,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情绪监管水平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收尾阶段,情绪安全倾向度、安全心理培训以及组织氛围对矿工情绪稳定性的作用效果突出;工作倦怠在各个工作时段均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削弱影响;情绪监管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一旦超出临界点则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加强安全心理培训与情绪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对提升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从个体、组织管理和作业环境3个方面提出了矿工心智游移影响因素和研究假设;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12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和AMOS 22.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采用Pearson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影响因素均与心智游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个体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疲劳的影响最大(β=0.60);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破坏性领导的影响最大(β=0.54),破坏性领导不仅直接影响心智游移,还能通过负性情绪(β=0.36)间接影响心智游移;作业环境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作业环境物理特征的影响最大(β=0.36),作业环境物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心智游移,还能通过疲劳(β=0.41)间接影响心智游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煤矿工人的情境意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构,建立更具鲁棒性的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和ISM法耦合的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构建情境意识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个人和环境3个维度辨识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然后,运用熵值法计算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的权重,并借助DEMATEL和ISM方法确定情境意识驱动要素间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而构建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班组安全氛围是矿工情境意识的根本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状况、工作记忆、作业能力和作业经验是直接影响因素;组织制度、人岗匹配性、物理生产环境、培训组织、作业规程和作业负荷设计是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Multi-agent的矿工情绪稳定性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由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低下引起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和多主体建模与仿真(ABMS)的方法,构建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提升模型。通过调节班组协调程度、组织公平程度、安全心理培训水平、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和作业环境舒适度,在NETLOGO仿真平台上分析矿工意志强度、情绪安全倾向度以及管理者领导能力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工的情绪稳定性水平提升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是各主体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因此,煤炭企业应考虑各种因素,通过控制和改善各主体的行为以提高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