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新建液化烃球罐在工艺设备、现场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理论,对液态烃球罐的检验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重大风险,制订了防范措施,保证了安全检验.  相似文献   

3.
7月15日,中国石化首次对所属企业液态烃球罐进行的摸底评估工作结束。评估历时近百天,高桥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广州石化等10家企业的632台液态烃球罐接受了一次专家“体检”。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液化烃的性质及液化烃火灾的特点,对液化烃储罐发生火灾危险性及水喷雾冷却灭火的机理进行分析,列举了液化烃球罐水喷雾系统的设计计算实例,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压储存的液化烃一旦发生泄漏,会迅速气化并吸热,使得球罐温度降低,严重时温度可能低于标准中允许的球罐材质最低适应温度的问题,建立球罐三维物理模型,基于CFD模拟的方法,采用雷诺时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分析球罐管线发生泄漏时球罐本体及周围环境的温度分布情况,探讨了不同泄漏孔径对球罐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罐发生泄漏时,球罐外部温度会明显降低,由于保温层的存在,球罐本体温度降幅不大。但在泄漏孔附近会形成较小的低温区,超过了16MnR材质的低温承受能力,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当前液化烃球罐注水系统的设置及应用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丙烯球罐可能发生的事故原因,以某化工企业丙烯球罐区为例,运用挪威DNV公司的PHAST软件模拟了不同孔径条件下,泄漏扩散浓度定量分析的结果,通过下风向距离、云团宽度来分析火灾爆炸区域,为提高丙烯球罐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庆石化液态烃罐区自1988年投用以来,坚持科技硬件和管理软件相结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力度,目前罐区已安全运行19年。  相似文献   

9.
对丁二烯球罐储存过程中的二聚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储运系统生产的管理实践和经验,从储运工艺管理、安全生产优化、设计安全探讨等方面对丁二烯储运安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丁二烯聚合物形成的机理,通过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研究并确定了丁二烯过氧化物生成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确定了温度对丁二烯过氧化物生成的影响,确定了氧含量和铁锈对丁二烯过氧化物生成的影响。根据不同因素对丁二烯过氧化物的影响,确定了球罐内丁二烯储存的临界温度和储存时间。丁二烯聚合的特点表明球罐内丁二烯二聚体含量偏高时,球罐发生爆聚的风险增加。为确保丁二烯球罐安全,必须严格控制球罐内二聚体含量、温度、铁锈含量和氧含量,紧急情况下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丁二烯聚合。  相似文献   

11.
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34.4%.尽管模拟区内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所占比例(45.7%)比人为源所占比例(54.3%)略小,但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却比人为源大.在广州地区东北部,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在广州地区南部,人为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1月在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分别采集表层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样品,进行了石油烃含量分析.依据石油烃含量检测结果,分析了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以及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和种间差异,并对3种介质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探讨了贝类体内积累的石油烃及对贝类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的四大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烃源岩发生二次生烃作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此确定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二次生烃作用的范围;通过模拟实验,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1998~2004年对舟山海域4个县区40种海产品的石油烃含量,采用分子荧光光度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舟山群岛海洋动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种间分布差异较大,以瓣鳃纲和腹足纲为主的软体动物的生物富集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时段特征;(2)舟山群岛海洋动物体内石油烃含量在1998年和2001年的3 a有一个明显下降过程,而在2003和2004年又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在总体上已超过了1998年的水平;(3)以营埋栖的缢蛏和活动范围有限的龙头鱼,适于作为潮间带泥滩或河口区域等不同栖息生境有机污染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 ,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体品位呈正相关关系 ,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 ,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石油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石油烃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的土壤及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处理石油烃污染的理想方法。本文对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综述了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油库、加油站作业场所中非甲烷总烃分布的特点,对现有非甲烷总烃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制便携式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作为现场检测油库、加油站作业场所中非甲烷总烃测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石油烃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海上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油田泄漏、船舶溢油事故不断发生,陆地含油废水等合油污染物也大量流入海洋,石油烃已成为海洋最主要的污染物。而海洋浮游植物是石油烃污染物进入海洋食物链的起点,研究石油烃污染物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石油烃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变化和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并对石油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国内对海洋石油烃污染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3年8月对辽东湾海域拖网采集的127个生物体样品石油烃含量测试结果,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区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评估生物体石油烃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为2.76~41.81 mg·kg-1,平均为12.19mg·kg-1;整体石油烃含量具有软体腹足纲甲壳动物蟹类软体头足甲壳动物虾类鱼类,内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的特点;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与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水体石油烃含量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12年软体类和甲壳类生物体石油烃含量高于2007年和2013年,表明调查海域2012年以前存在明显的石油烃输入;与国内其他海域相比,调查海域生物体石油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沈阳沈抚灌区上游指定区域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了停灌十多年来土壤中石油烃污染残留状况;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采样区域的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现状,同时运用Arcgis软件分析绘制了采样区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布图。结果表明:采样区域石油烃存在残留和污染现象,按照单项污染指数评价,60%的行政村土壤属于高污染级以上。按照综合污染指数评价,80%的行政村土壤属于重污染级。污染指数分布图显示,离主干灌渠的源头越近,污染越严重。对于土壤石油烃修复效果,旱田作业要好于水田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