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石油企业在2个月内连续发生了5起大小不一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人重伤,5人轻伤.事后安检人员在对这5起事故进行仔细分析的时候,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这些事故全部发生在双休日.因此,安检人员把这一现象称为"双休日现象".  相似文献   

2.
有些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弄虚作假现象.笔者以为,这种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极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因此,笔者主张,在安全工作中,也要进行"打假".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故总是事出有因,这个"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的漏洞,是企业没有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管理的体现,并且通过企业管理完全可以消除这个"因",也就是说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员工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是完全可预防的。"卓越安全解决方案"正是针对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优化企业全面的安全管理,在根本上预防事故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发生巨变。  相似文献   

4.
2006年,频发的安全事故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道难以抹去的阴影.笔者翻阅调查公报,发现发生事故的企业几乎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其中不少企业近两年还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签署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取证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也达标了,为什么事故还是不断发生呢?先看一个案例。2012年2月20日,某企业一个铸造车间发生喷爆事故,事故造成13人死亡,17人受伤。对这起事故,该企业工人说:"只要自己小心注意,严格按标准来,就不会出事。"一个业内专家说:"作业流程都有严格的规范制度,而工人一般也是熟练工,最有可能就是麻痹大意,一直这么操作也没出事。"该  相似文献   

6.
纵观频繁出安全事故的企业,不是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就是安全工作抓落实不够.这些企业安全工作形式主义严重,不讲求实效,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麻木不仁,所以事故频频,险兆事故不断,应及时给予重视和纠正.笔者经过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研究,认为企业安全工作必须要做到"三个到位"和"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安全生产"落实年"和"攻坚年".所谓"落实年"就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解决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企业至今仍然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在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安全培训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但是不知道什么样的培训才是有效的。今天是安全技能的培训,明天是事故案例的培训,后天是最新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训,结果是员工听了要么不知所云,要么消化不良,这些情况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
安全——效益曲线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企业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反之忽视安全在安全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事故经常发生生产必然受到破坏这时候企业得到的是负效益。“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就是人们从生产实践中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经国务院同意,2009年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要切实抓紧抓好"三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落脚点。抓安全生产,重点就是抓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发生,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企业还是在监督?我认为,关键在监督。依 据将我国现阶段企业的安全生产归结到关键在监督,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对经济体制转变中政府和企业职能的  相似文献   

12.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建设、发展和稳定,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宣传教育工作却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事前,安全宣传教育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是预防事故发生最直接、最实际、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事中,不安全的因素在生产中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却不是必然的,及时对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查处情况进行宣传,做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事后,通过长期"警钟长鸣"的宣传,对职工进行"警世"教育,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然而在我们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往往只停留在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四个环节"上,缺乏对危险物品使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而往往危险物品使用企业又是造成事故的多发地,易成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处女地"和"灯下黑".  相似文献   

14.
"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遭受一回挫折,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份见识.能够在"吃堑"中"长智",相对于只"吃堑"不"长智"来说,无疑是值得赞许的.在安全生产中,许多单位在生产经营常常以发生的各类事故作为教材,要求各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了生产安全.但也有些地方和单位,接二连三地发生安全事故,只"吃堑"不"长智".  相似文献   

15.
在推行HSE过程中,安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事故"复盘".把企业历年来的事故案例喻为经济概念中的"盘",让时间倒回到这些事故发生前,并假设事故责任方在事故前按HSE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标准、规章开展了防范工作,经过理论分析和论证要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事故是否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在本企业的事故追查记录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可以说:"三违"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对"三违"现象加以分析,目的就是找出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正>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防止"三违"行为,不断降低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目前,虽然大多数煤矿企业都已将安全培训作为建设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培训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依然屡禁不止,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各企业要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坚持依  相似文献   

18.
郑君 《劳动保护》2014,(10):44-45
<正>据统计,化工企业因泄漏引发的事故占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60%以上。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是将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减少企业的物料和能量损失。一些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经常对"跑冒滴漏"的现象见怪不怪,认为这是小事,不值一提。然而,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泄漏,却容易诱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造成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群死群伤事故。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现象,防止和减  相似文献   

19.
"违章是事故之源,违章是安全生产中最大的风险"。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违章作业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中占到了绝大多数。这种"明知有危险却仍然去做"的行为就像一颗藏匿在暗处的炸弹,随时都可能给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业者本身和家庭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反违章工作成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事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偶尔违法也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即使违法,也不能立即处罚,还有一次改正的机会。"这是一些安监人员在企业检查时听到的声音。"一次改正的机会"即《安全生产法》中诸如"……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的规定。为此,上海市总工会在2011年上海"两会"上递交1份提案,建议取消《安全生产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中"先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再作行政处罚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给企业保留弥补的机会,但是否也为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更多可能?如果检查时发现隐患就立即处罚,是不是又过于严厉?本刊围绕此话题邀请专家和安全监管人员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