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植物种类较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较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的属多于热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2.
广州罗岗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广州罗岗村这次生常绿阔叶林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在1200m2的样地里有维管束植物引种,隶属于40科65属其区系特点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该群落分为乔木层(3亚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等层次乔、灌层种类较多,主要以往粟(Caastanopsischinensis)、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和黄果厚壳桂(CryptocargaconcinnaHance)等种类组成,草本展种类少.本群落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缺乏大高位芽、隐芽和一年生植物叶型以中型叶为主群落的大部分优势种的种群分布格局是随机分布的优势种群的立木结构分析表明,本群落处于进展演替它与30a前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乔木层原优势种黄桐、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ria)、亮叶肉实(Sarcospermalaurinum)等被锥粟、刺栲(Castanopsishystrix)等替代.草本层原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现已发展为原生性较强的龙船花(Ixorachinensis)、九节(Psychotriarubra)等种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广东小良24龄的人工窿缘桉林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简单,以矮高位芽植物和大型叶植物为主,但建群种窿缘桉不属此列,反映了其生境差的特点;乔木层植物的密度虽小,但叶面积指数大。灌木、草本层植物密度较大,却无窿缘桉幼苗;组成结构分析表明群落的乔木层结构向着简单化或稳定方向发展,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向着复杂的方向发展;该群落总的生物量为217.7t/hm~2,其中树干的积累量最大,生产上可以林分改造组建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群落垂直结构特征、群落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山东半岛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肤木Rhus chinensis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盐肤木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66种,隶属于32科57属。在盐肤木群落属的区系组成中,群落植物主要由温带区系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其中温带植物属占显著优势,其次为热带分布属,说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具有过渡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各层次的优势种依次为盐肤木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盐肤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低均匀度导致物种丰富度最高的草本层具有最低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显示盐肤木幼苗幼树多,自我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通过对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昆嵛山盐肤木群落的自然生态规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盐肤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群落垂直结构特征、群落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山东半岛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肤木Rhuschinensis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盐肤木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66种,隶属于32科57属。在盐肤木群落属的区系组成中,群落植物主要由温带区系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其中温带植物属占显著优势,其次为热带分布属,说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具有过渡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各层次的优势种依次为盐肤木和赤松Pinusdensiflora、麻栎Quercusacutissima、披针叶苔草Carexlanceolata。盐肤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低均匀度导致物种丰富度最高的草本层具有最低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显示盐肤木幼苗幼树多,自我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通过对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昆嵛山盐肤木群落的自然生态规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盐肤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调查了6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20 m,研究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针阔混交林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的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从灌木层、乔木层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7.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青冈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青冈林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47种(含变种),隶属51科92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1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5科84属132种。青冈林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群落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垂直结构中,物种多样性依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次序递减,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8.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固定样地的调查方法,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野生群落的生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动态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古田山香果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600~850 m的沟谷地带,生长地岩石裸露度较高,部分群落盖度较高。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7科、71属、89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的种类相对较多;从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的属与温带分布的属的比例分别为51.47%和44.12%,体现了亚热带森林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但物种个体总数较少,仍需注意加强保护。该研究可为古田山香果树群落的发生、发展和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群落濒危机制探讨、有效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78种,隶属于45科70属。乔木层的建群种檵木随着群落的恢复其重要值有降低的趋势,而在灌木层则相反。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檵木、小巴豆(Croton xiaopadou)、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和紫凌木(Decaspermum esquirolii),草本层主要优势种为狭穗薹草(Carex ischnostachya)、庐山香科科(Teucrium pernyi)和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2)随着檵木群落的恢复,群落总体、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草本层则相反;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乔木层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檵木群落的恢复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则相反。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灌木层Shannon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而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Simpson指数随檵木群落恢复的变化趋势与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反。(3)在檵木群落的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这3个恢复阶段中,乔灌阶段与乔林阶段之间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的Bray-Curtis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尾松林是三峡库区主要植被组成之一。实地调查表明:目前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可分为21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威海市区黑松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个丰富度指数、2个多样性指数和3个均匀度指数对威海市区11个黑松林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用相关分析研究了这些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黑松纯林群落,但均匀度却无此规律;(2)生境最优的黑松+刺槐+麻栎林(位于仙姑顶的样地11)在11个样地中的物种多样性表现最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最大.而生境最差的位于火炬大厦的黑松纯林(样地2)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都最小;(3)除样地2外,其余样地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最大,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小,均匀度无此规律;(4)3个丰富度指数之间、2个多样性指数之间以及两个Pielou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但Alatalo均匀度指数和其它7个指数之间相关性都不显著,同时对8个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后发现丰富度指数中Patrick指数(S)最优,而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H)最优,均匀度指数中以H为基础计算出的Pielou(JH)指数最优.  相似文献   

12.
南京近郊主要森林类型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京近郊针、阔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对重金属元素铬、铜、镍、铅、锌的吸收和累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在2种林分的枯落物层含量均高于灌草层和乔木层各部位,但由于乔木层生物量较大,重金属元索在2种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储存在乔...  相似文献   

13.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组成树种的含碳率是研究森林植被碳储量2个关键因子,对其测定可为估算区域和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提供依据。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滇西北香格里拉县4主要树种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树种不同林龄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树种中,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的林分平均含碳率最大达到51.48%,其次是高山松Pinus densata 51.31%,冷杉Abies georgei 50.79%,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的含碳率最小为48.71%,通过统计检验,4树种之间的含碳率差异显著;同一树种不同林龄之间的含碳率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变化较小,均未超过3%;不管是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之间还是同一器官不同树种之间的含碳率都存在差异,但含碳率变化不大,变异系数均未超过6%;针叶树种平均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4.
苏南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宝先  张金池  俞元春 《生态环境》2010,19(9):2054-2060
针对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毛竹、栎林等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实测了其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估算了4种林分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气体调节、涵养水源、保土固肥、防止水库淤积、营养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价值等。研究区杉木、马尾松、栎林、毛竹4种林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间接经济价值分别是其直接经济服务价值的1.82、2.12、3.16、4.04倍,单位面积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92397.30、113262.69、88350.51、103289.69元·hm-2·a-1。在区域研究中,根据地方实测的数据进行估算,能提高计量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6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林、栲树林、野含笑-钩栗林、青冈林、虎皮楠-甜槠林、乌冈栎-青冈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描述.从各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大小不同,栲树林和野含笑-钩栗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虎皮楠-甜槠林和乌冈栎-青冈林物种多样性较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小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与邻近4个山地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相比较,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纬度位置高的黄山和大别山要大,但比纬度位置低的乌岩岭和缙云山小.  相似文献   

16.
苏南丘陵区林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马尾松、毛竹、麻栎、杉木4种林分土壤的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毛竹林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裸地土壤3种酶活性均最低;3种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趋势,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较大,脲酶活性相对变化较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分别与全N、有效P、有机质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且2种酶之间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Pb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酸性磷酸酶与Cu、Pb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脲酶与全P、有机质、Pb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与全N、酸性磷酸酶、Cu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酶与全N、有效P、有机质、Cu、Pb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4种林分土壤肥力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主要包括: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全N、有效P、速效K、有机质.3种酶可作为较理想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隔河岩水电工程建筑废弃地初始生态恢复中人工构建植被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废弃地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恢复对种植植物种类的生态响应。通过与周围未治理废弃地及自然次生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比较,研究了该废弃地植被的生态恢复进程。结果显示,苗木种植促进了本地植物种类在废弃地的扩散和定居,初步形成了具一定组成与结构的群落类型,是一种及时有效的生态恢复技术。但不同的苗木种类对废弃地植被初始生态恢复的效果不同,通过比较圆柏(Sabinachinensis)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2种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与结构,认为圆柏林的初始生态恢复效果比湿地松林好。  相似文献   

18.
Savannas are eco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woody species (trees and bushes) and grasses. Given that savanna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formed from competition, herbivory, fire, woodcutting, and patchy soil and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we propose a spatially explicit model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arameters on savanna vegetation dynamics in space and time.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arameters on tree–bush–grass ratios, as well as the degrees of aggregation of tree–bush–grass biomass. We parameterized our model for an arid savanna with shallow soil depth as well as a mesic one with generally deeper and more variable soil depths. Our model was able to reproduce savanna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periods of time over 2000 years with daily updated time step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tree biomass was higher than bush biomass in the arid savanna but bush biomass exceeded tree and grass biomass in the simulated mesic savanna. Woody biomass increased in our simulations when the soil's porosity values were increased (mesic savanna),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er precipitation. Savanna vegetation varied from open savanna to woodland and back to open savanna again. Vegetation cycles varied over ∼300-year cycles in the arid and ∼220-year cycles in the mesic-simulated savanna. Autocorrelation value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both temporal and spatial vegetation cycles. Our model indicated cycling savanna vegetation at the landscape scale, cycles in cells, and patchiness, i.e. patch dyna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