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乐—南澳构造带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多幕构造变形和多期变质作用。它们分别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第一幕变形;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第二幕变形;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第三幕变形。每一幕变形和每期变质作用均有各自的构造形迹和典型矿物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运用微观构造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现代测试技术.对张八岭变质地体山变质构造岩的显微构造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验证和深化了野外工作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认识;探讨了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差异流动古应力值;恢复了构造变动对岩石的应力状态和方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桐柏—大别山链南缘及其前陆地区的构造变形研究入手,划分出区内两期两种型式推覆构造,即印支—燕山早期对冲式推覆构造和喜山期背冲式推覆构造。并综合分析了它们的结构,推覆方向和规模等,讨论了它的形成演化机制和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西瓦构造带位于新疆西昆仑地区,是青藏高原西北缘一条重要的构造带。新藏公路沿线地质考察发现:构造带由多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带构成,沿断裂有糜棱岩带、角砾岩带和片理化带分布,同时发育韧性、脆性变形;构造带两侧的地层时代与沉积建造、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以及遥感图像和地貌形态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糜棱岩定向标本研究表明,构造带中韧性变形具有右行剪切特征;运动矢量及应力场模拟计算证实。构造带中脆性变形的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方式为主。综合这些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康西瓦构造带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在板块边界形成的一条右行走滑构造带。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岭南坡韧性剪切带与推覆构造成因联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基本构造特征与运动机制、变形变质作用与构造层次及形成时代等方面,阐述了江西九岭南坡韧性剪切带与推覆构造的各自特征及其关系。指出:两者无直接的成因联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根带,它们是不同运动机制、不同构造层次、不同地质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金山金矿田岩石遭受了三期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这三期构造变形对金矿体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第二期早期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形成了矿田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金山-西蒋韧性剪切带),晚期脆性剪切变形阶段金矿体在动性剪切带中定位。本文通过高温三轴应力实验,对不同岩性的岩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构近变形机制.和同种岩性的岩石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构造变形机制进行了模拟,为金山金矿田成矿提供了实验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济县四望、松山咀和黄梅县大河、苦竹及宿松县界岭、二郎河一线存在一条规模较大的平移—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其延60余公里,宽约5—15km。该带中糜棱岩岩石的斑晶及眼球体压力影不对称、重结晶石英斜列方式及微褶皱形态特征反映出以左旋剪切作用为主。有限应变沿x方向最大拉伸量为170%,沿z方向最大缩短量为57%。中心部位的糜棱岩明显经历了热加工—恢复作用阶段,是深层次韧性剪切的产物,古差异应力平均值为158.76MPa,应变速率为3.67×10~(-11)~6.17×10~(-12)sec~(-1)。晚期又遭受了脆性薄皮冲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地区有一套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的前寒武系变质杂岩。它伴随着蛇绿岩套出现在大别山南侧。这套变质岩石记录着构造事件的环境和压力与温度条件。在建立大别山地区的构造模型时,变质杂岩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侧面。现代板块构造的地质理论,认为碰撞带是产生造山运动的主要原因,它引起区域变质作用。晋宁旋回使大别山地区的前震旦系地质体均发生变质,形成高压变质带。假如我们同意W·G厄恩斯特(1974,1977)的观点,高压变质带通常产在古缝合线的向大洋一侧,那么,就应该承认大别山地区确有一北西西—东西向古缝合线存在。 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确定,是根据岩石矿物的研究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闽东南长乐—南澳构造带沿线出露大面积白垩纪花岗岩岩基,普遍存在岩浆混合现象,肖厝侵入岩是其中的代表性岩体。野外观察和化学分析表明,肖厝侵入岩由二长花岗岩和辉长闪长岩、以及该两种混合端员岩浆混合形成的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过渡岩类组成;岩石总体富碱、富LREE和LILE、贫HFSE;A/CNK=0.82~1.05,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部分受流体交代的岩石A/CNK值可升高至1.69;岩浆混合过程中发生了元素的选择性富集/亏损和同位素组成的均一化,(87 Sr/86 Sr)i为0.7055~0.7061,εNd(t)为-1.9~-3.0。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肖厝侵入岩的岩浆混合开始于约136Ma,于121Ma时初始侵位于下地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肖厝侵入岩的成岩机制,提出岩体侵位早于长乐—南澳构造带的变质变形作用,两者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118~100Ma时该构造带曾发生过深层次地壳逆冲推覆,使形成于中—下地壳的韧性剪切带和肖厝侵入岩共同快速上升至地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高压电子显微镜对带内的变形石英进行显微构造超微构造观测和估算变形参数(σ_1-σ_3=85.0MPa,ε_s=10~(-9)~10~(-10)/S),认为该区变质岩形成于深层环境,是长期缓慢变形的结果。变形石英位错构造为变形阶段和恢复阶段的混合体,其变形机制为塑性形变。采用石英光轴干涉图法,在偏光显微镜下对水平定向薄片进行岩组测量,绘制成该区的石英光轴方位图,探讨其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首次划分出S(或S+S)和B+S构造岩岩组类型及Ⅰ型、Ⅳ型和Ⅴ型石英定向类型。应力场随着构造变形的演化作逆时针旋转。山南北挤压应力场逐渐变为单向推挤的应力场,从而认为构造变形是多期次的叠加。  相似文献   

11.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2.
诺尔特地区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及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 ,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 ,主要是酸性陆相火山岩 ,是诺尔特地区中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构造背景的研究表明 ,火山岩形成于新陆壳演化阶段 ,泥盆纪火山岩是固结期的产物 ,石炭纪火山岩是固结期→弛张期→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扬子板块东南缘湖南段上元古代三套同期异相沉积层—泥市群、板溪群及高涧群的构造变形特征分别作了简要概述。指出它们的主体构造变形是显生宙以来构造叠加变形的综合反映,其中,板溪群与高涧群的构造变形型式迥然有别,“雪峰隆起”的南北两侧不仅在组成上而且结构上均具显著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对位于板块构造边缘的星星峡地区的基本构造单元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分带,研究了该地区不同类型岩浆岩微量元素的演化规律和所展构遣对元素空间分布的控制,发现矿床规模与断裂构造复合组数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田盆地东侧.上、下白垩统过渡层位有一套火山岩系,沿石城-寻乌深断裂带分布。通过火山岩层位和火山旅回、火山岩岩石学、火山构造、岩石化学、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系统研究,认为下垩统版石组流纹岩属钙碱性系列,上白垩统茅店组玄武岩为碱性系列,由酸性→基性,中间缺失安山岩类过渡岩系,经岩石标准矿物计算得出,两者来自不同深度岩浆源区的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与该区相应的次火山岩演化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地壳构造变形的联合现象是由联合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不同方向、方式和大小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同一地域产生折衷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及联合构造体系。本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二维条件下任意三种均匀或渐变应力场的叠加,借助计算机计算联合应力场,并成图,以及阐明这些联合应力场及联合构造型式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虑影响构造判别图解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选择地球化学数据指标进行构造环境判别时应遵循的原则 ,并建议使用模糊ISODATA法进行构造环境的判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张八岭地区的褶皱、断裂构造活动特征、形成序次关系、动力作用方式等.从而进一步阐明了测区构造发生、发展以及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矿区构造特征分析 ,论述了云南白秧坪多金属成矿区东矿带、西矿带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控矿作用 ,并探讨了区域构造导矿与成矿及其对成矿带的控制作用、小型褶皱及推覆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次级断裂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构造环境下岩石的屏蔽与容矿作用和构造环境中碳质来源及其成矿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