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预防叔丁醇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工艺过程中燃爆危险的发生,利用11L爆轰管测定不同工况温度、压力条件下,叔丁醇在不同氧含量的氧氮混合气中的爆炸极限,得到不同工况条〖JP2〗件下“叔丁醇-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针对工艺过程中存在水蒸汽的条件,研究了水蒸汽含量对叔丁醇燃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叔丁醇在80℃、015MPa,170℃、015MPa,280℃、01MPa条件下的极限氧含量分别为159%、153%和135%;随着水蒸汽含量的升高,叔丁醇爆炸极限范围变小,在80℃、015MPa,170℃、015MPa条件下当水蒸汽含量增加到27%和34%时无燃爆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工艺流程中丙烯燃爆危险的发生,利用5 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丙烯在空气中常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爆炸极限,得到丙烯在常压下爆炸极限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针对丙烯工艺中的典型工况,采用11 L爆轰管测定不同工况温度、压力条件下,丙烯在空气中不同氧含量下的爆炸极限,并以此绘制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丙烯-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压力及氧气含量的升高,丙烯爆炸上限明显提高,但爆炸下限变化不明显;丙烯在80℃、0.24 MPa,130℃、0.96 MPa,40℃、1.90 MPa条件下的极限氧含量(LOC)分别为11.0%,10.2%和10.8%。降低体系中氧气含量有助于预防丙烯燃爆危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甲苯富氧氧化体系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富氧氧化工艺可以在不扩大设备设施规模的基础上,提高装置产能,但也会增大反应体系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工艺操作难度.文章通过计算甲苯富氧氧化体系气相组成分析了其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从甲苯-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爆炸三元组分图、甲苯氧化体系爆炸压力等方面分析了甲苯富氧氧化体系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增大;提出了针对富氧氧化体系必须加强进料氧含量控制、尾氧含量控制等安全控制措施,以保障装置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空气中氮气对钛粉发生粉尘爆炸时的惰化抑制作用和反应机理,利用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了5,10,15,20℃/min 4种升温速率下微米钛粉在空气和纯氮气氛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反应条件下钛粉的热重曲线具有相似性,均包含吸气脱附和吸气增重两个阶段,但纯氮气氛下钛粉的着火温度比空气条件下高7℃,反应放热量比空气条件下低375 J/g,氮气对钛粉着火爆炸具有抑制作用。利用KAS法计算纯氮气氛下钛粉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02.2 kJ/mol。由于微米钛粉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稳定的二氧化钛前存在多种不稳定的氧化物,KAS法仅能获得高转化率下的表观活化能为285 kJ/mol。Coats-Redfern法计算结果表明:钛粉的氧化和氮化过程均为非均相的表面反应,反应模式为Jander。  相似文献   

5.
油田注空气工艺防爆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实验,研究可燃气体(甲烷)的爆炸极限规律和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后可燃气体临界氧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在特定条件下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和安全氧含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氧含量的安全标准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注空气采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处于可控制范围内,使注空气采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空分装置是化工产品生产设计中的重要装置。目前,空分装置大都采用深度冷冻空气分离技术,通过低温分馏技术产生氧气、液氧、液氮、氮气等产品,技术复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潜在风险高,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火灾、气体中毒、容器爆炸、  相似文献   

7.
高炉煤气精脱硫过程中采用湿法脱除无机硫时会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而且严重限制高炉煤气精脱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含硫废水的空气催化氧化法实验研究。对比4种催化剂在空气催化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过程中的氧化效率,研究了催化剂含量、气泡大小对氧化率的影响和氧化含硫废水过程中的硫化氢逸出率。结果表明,氧化锰和氧化铜的催化氧化效果较好,较优条件下氧化5 h,氧化率接近80%;通过增加催化剂含量和减小气泡直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氧化效率;整个实验的硫化氢逸出率在1%~5%。  相似文献   

8.
矿井火灾是采矿业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之一。该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新的矿井瓦斯防爆监测中最重要的成分氧气的检测策略,在矿井火灾中做出预见与预报。对于密封区域,发生瓦斯爆炸危险安全区时氧气浓度小于8%,按照国家标准,本矿要求氧气检测精度达到1%。氧含量监测系统受到气体气路、传感器运行、信号调理与处理情况和终端处理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影响。该文通过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分别对氧含量监测系统进行硬件线性开环标定与软件线性闭环标定,并采用著名的OriginPRO数据分析软件对系统采样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以达到对软件线性闭环标定进行程控规划和信息实时纠正,使系统氧气含量监测灵敏限小于0.36%。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微电解处理皮革废水过程中液相pH值、总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比较相同总铁离子浓度下微电解与直接混凝法去除COD的效果,分析铁表面形态和沉积物构成,对铁/炭微电解处理皮革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皮革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除:一是微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铁离子发生混凝沉淀作用,二是铁屑腐蚀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利于微电解作用效果.皮革废水因富含Cl-、S2-等活性阴离子,促进腐蚀作用的发生,碱性条件(pH=9)下COD去除率仍达35%~55%.重复使用的铁屑表面会覆盖硫化物、氧化物等沉积物,影响微电解反应处理效果.降低进水pH值可溶解铁表面沉积物,改善微电解作用效果.填料内部形成的微观原电池和外加活性炭形成的外部宏观电池均可发生微电解反应,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丙烯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工艺由于反应温度高,且反应器内的气相空间存在丙烯、丙烷、丙烯腈、乙腈、氧气、氮气等可燃性气体混合物,极易发生燃爆危险。为研究和评估该工艺装置反应器尾气的燃爆特性,采用11 L爆轰管测试在400℃、40 k Pa (G)工艺条件下,装置开车进料及反应过程中不同进料配比时反应器尾气组成的爆炸极限,并以此绘制爆炸极限三元相图,最终得到爆炸极限和极限氧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可燃尾气的爆炸上限随氧气体积分数增加而升高,爆炸下限没有明显变化;在开车进料及反应过程中,反应器可燃尾气的极限氧体积分数LOC范围在8. 0%~8. 5%。因此,为避免反应器气相空间在开车过程中发生燃爆危险,需监测反应器内氧气体积分数,并设置氧体积分数报警值小于8. 0%。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生产安全和应急救生用呼吸器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化学氧呼吸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介绍了化学氧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技术现状,分析比较了化学氧呼吸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优化产氧装置、开发高效冷却技术、降低整体体积和重量、制定技术标准和开发检测技术是化学氧呼吸器研究开发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化学氧自救器供氧温度过高问题,采用了模拟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模拟试验得出了供氧温度分别随KO2药剂量和人体呼吸频率变化的曲线,且供氧温度变化规律明显.基于试验得出的供氧温度变化规律,根据热力学理论,分析了试验装置的产热、散热及热平衡,经过理论推导建立了 KO2药剂在试验装置内反应的供氧温度计算模型;并将等条件下的供氧温度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程度高,且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推导得出的理论计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化学氧自救器使用时的产热、散热过程与模拟试验装置相似,基于化学氧自救器的相关热交换参数,理论分析所得供氧温度计算模型可用于工程实际,指导化学氧自救器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化学氧自救器在使用过程中呼吸气体温度较高的问题,运用气固相非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和传热学等理论结合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建立了化学氧自救器供氧药罐供氧时的数学模型,选用我国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ZH30D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作为对象进行供氧温度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劳动强度和环境温度均对ZH30D型化学氧呼吸器供氧装置防护性能影响显著.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劳动强度的增加减少了自救器的有效防护时间,也会造成供氧温度上升速率过快,并最终导致在该环境温度下供氧温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缩短;在相同的劳动强度下环境温度越高,供氧温度的上升速率越快,同时缩短了供氧温度达到对应劳动强度下最高值的时间;在超氧化钾的质量足够支持反应的情况下,供氧温度与供氧时间、跑步速度和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环境温度在30~38℃时,使用ZH30D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当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4.36%时,有效反应区域能够占据整个药剂层,此时供氧温度最大值约为87℃,该温度在试验条件下不受环境温度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本研究期望为ZH型化学氧自救器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的安全氧含量,避免在采油过程中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引发燃烧或者爆炸事故,保证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了1种测试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油气混合气体安全氧含量的实验装置;通过对采油现场井筒内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选取一定组分的混合气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气体分别在1,5,10 MPa和40,120℃条件下的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安全氧含量逐渐降低;在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下所测得的安全氧含量要远低于常温常压下的理论估算值;在10 MPa,120℃时达到8.27%,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油工艺过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爆炸速度是反映可燃气体爆炸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掌握各种可燃气体的爆炸速度,对预防和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爆炸灾害,制定可燃性气体爆炸事故应急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所述的爆速测试仪就是通过光纤传感将可燃气体在一定距离内的爆炸时间由显示屏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而得到可燃气体的爆炸速度。研制该测试仪的初衷是为了能够完善DBZ-1爆炸范围测试系统功能,使该系统不仅可以按原设计测试方法,使用声级计测量爆炸声音的大小,再通过声级来反映气体浓度的变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测试可燃气体的爆炸速度来反映气体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人工煤气管道内萘沉积量的预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昆明人工煤气输气干管为例,结合TGNET软件模拟输气干管的运行工况(选用BWRS状态方程,Colebrook-White流动方程)计算管内萘沉积量,通过改变模型参数(地温、输气温度及输送压力)分析萘沉积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萘沉积量预测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对误差仅为3.36%,方法可行;2)饱和萘含量随地温降低而降低,随管道输送压力降低而升高,随管道输送温度降低而降低,且管内外温差越大,萘沉积量越大;3)温度变化是造成人工煤气管道中萘沉积并堵塞管道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煤气进入城市管网前先对其作降温处理,冬季在弯管、调压器等易出现萘沉积的部位添加保温设施以维持管内温度。  相似文献   

17.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采用煤体中瓦斯总量守恒的原理研究瓦斯含量与瓦斯积聚内能的基本方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力学条件和机理,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矩阵图。结果表明:瓦斯含量是煤体瓦斯内能最直接的反应,其值大小决定瓦斯内能的大小;瓦斯压力梯度、煤体的断裂韧性及煤体内的裂隙发育程度决定着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低渗透性构造煤对瓦斯运移阻力较大,容易形成较大的瓦斯压力梯度,从而更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中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地应力越大,煤体的强度、渗透率越小,越容易发生突出。煤层瓦斯情况、力学性能、地质构造和煤层的应力状态是决定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瓦斯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煤层瓦斯解吸规律与矿井瓦斯灾害关系非常密切。本文首先提出了密闭液封堵条件下的瓦斯解吸实验原理,制定了相应的实验方案;然后,开展了密闭液封堵条件下的煤芯瓦斯解吸规律实验;最后,进行了密闭液封堵煤芯瓦斯的现场取芯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自由状态下解吸相比,密闭条件下的瓦斯解吸量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效果显著;在取芯过程中,密闭液能够包裹煤芯,该测定技术所获得的煤芯瓦斯解吸量与残存量之和,比普通煤芯取样法平均提高了9%。因此,利用该技术所测得的煤层瓦斯含量,其可靠性与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自救器是矿山井下必须携带的个体防护装置。通过对不同生氧药剂的化学反应热分析、生氧温度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详细分析了NaO2和KO2药剂生氧温度的高低及变化,得出:在出现相对最高温度之前,NaO2的反应速度及生氧温度明显高于在同时段内KO2的反应速度及生氧温度;但出现相对最高温度之后,NaO2的反应速度及生氧温度迅速衰减,且其衰减速度较KO2的更快。等量KO2药剂较NaO2药剂的反应时间更长一些。建议矿用自救器优选KO2为生氧药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天宏焦化公司锅炉在燃烧荒煤气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