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利用新疆某县境内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资料,依据水质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了某县境内主要河流的环境质量,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法进行趋势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某县境内河流水质总体优良,水质级别为Ⅰ、Ⅱ类,可以作为饮用水源地、农田灌溉用水、一般工业用水的水源。从趋势分析检验结果看,水质基本稳定,没有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8年4月、7月和11月在清水河流域布设32个采样点,监测F-、TN、TP等6项水质指标,应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河水质状况作综合评价,并分析F-是否参与评价时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各月水质污染程度为7月>11月>4月;当F-参与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4.
5.
6.
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应用中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较多,应用比较广泛的为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分析这2种方法存在的优势和局限之处,将其分别应用于贵溪冶炼厂和无锡市2个实例评价中,比较2种方法评价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受到区域尺度和污染程度的影响。当研究区域污染严重且区域尺度较小时,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当研究区域污染较轻且区域尺度较小时,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而当研究区域污染较轻且区域较大时,2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几个水体中浮游植物的调查,根据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数量、优势种和污染指数来评价这些水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模糊集对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某自来水厂1982年—1987年水质动态变化趋势,评价结果与密切值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实例分析表明,模糊集对模型的评价信息量多,评价结论合理、可靠,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新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检验已订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解决各单项水质指标的评估结果的不相容性问题,提高水质等级模型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质评价模型-逻辑斯谛曲线(LOG)模型,它的水质等级是连续的实数值;根据LOG模型的参数值可以分析各水质指标值对水质等级的影响程度,从而检验原订水质等级标准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基于实码遗传算法的LOG建模的实施方案.实例研究说明,这套方案是实用的和通用的,在其它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2020年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超标因子进行了深度解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2015—2020年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5.87%。在时间尺度上,各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由2015年的93.81下降至2020年的22.64,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由G4转为G2,对应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中度污染转为较好;在空间尺度上,上游水环境质量优于下游,城区段水环境质量较差。此外,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体当前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黄河呼和浩特段的水环境质量,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花溪区思雅河大学城段布设10个采样点,监测pH值、温度(T)、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磷(TP)和细菌总数(TPC)等指标,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3种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COD,且增势最明显,TPC和NH_3-N测定值的RSD均超过1,比其他指标变异程度更大;COD和TPC春冬季测定值高于夏秋季,NH_3-N测定值秋季最低,TP季节变化不明显,而冬季测定值较其他季节更稳定;思雅河大学城段水质较差,上游水质等级为Ⅳ类,中下游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源自农业和高校生活用水;3种方法中,模糊综合法更适用于小流域河流水质的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Hydrological influences on the water quality trends in Tamiraparani Basin,South Indi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avichandran 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3,87(3):293-309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 Turbidity,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 Chlorides and Total Hardness (TH) were monitored at adownstream location in the Tamiraparani River during 1978–1992. The observations were made at weekly intervals in a watertreatment and supply plant using standard methods. Graphical and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used for data exploration, trend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Box-Whisker plots of annual andseasonal changes in variables indicated apparent trends beingpresent in the data and their response to the seasonal influenceof the monsoon rainfall. Furthe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medianvalues of the variables indicated that changes in the directionof trend occurred during 1985–1986, especially in pH, EC and 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done using non-parametric methods,the ANCOVA on rank transformed data and the Seasonal Man-Kendalltest. The presence of monotonic trend in all the water qualityvariables was confirmed, however, with independent direction ofchange. The trend line was fitted by the method of leastsquares. The estimated valu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EC (28 S cm-1) while significant decreases were observed inturbidity (90 NTU), pH (0.78), and total hardness (23 ppm) in a span of 15 years. The changes induced in river flow by the addition of a stabilizing reservoir, the influence of seasonal and spatialpattern of monsoon rainfall across the river basin and the increased agriculture appear causative factors for the water quality trends seen in the Tamiraparani River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是解决河流健康问题的前提和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黄河自上而下生态环境现状迥异,水生态环境脆弱,寻求一种或多种适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指数(B-IBI)、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指标,以及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生物种类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各评价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示生物的选择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在研究2000—2014年滇池流域水污染排放的时空变化、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生态环境时空演替基础上,结合滇池目前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要求,采用模型计算、指标特性分析、专家调查等方法,筛选出36个评价指标,分别表征滇池水环境质量的物理、化学、生物、营养、重金属、有机污染等特性,将滇池湖体4个监测点位优选出的评价指标监测数据输入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结果表明,优选指标和评价体系能全面、准确、宏观地反映滇池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滇池评价指标由现有的94个压缩至36个,极大节省人力、物力,且更符合滇池水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