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979年7月9日溧阳六级地震前地磁台网所观测的地磁场异常变化,并根据构造磁效应理论探讨了地震时震源断层面的破裂特征,还粗略地讨论了这个磁异常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 盐城地震台地处苏北中原。台站位置是:N33°22′03″,E120°07′40.6″;地磁房建于第四系覆盖层上,磁房是用磁化率较低的石灰岩砌成;仪器房年温差<30℃,日温差<0.5℃;符合观测规范要求。地磁场Z分量观测始于1979年,工作一直正常。 1990年2月10日常熟5.1级地震前及1987年2月17日射阳5.1级地展前盐城台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变化皆有异常变化。异常的主要表现是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滞后,通常在盐城这样的纬度地区,地磁Z分量极小值出现时间是11时到13时。但是从1  相似文献   

3.
<正> 震磁效应即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地磁场的可能的物理效应。对震磁效应的观测和研究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对其规律性远没有掌握,有关震磁效应的机制虽有矛盾之处,但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并且积累了不少震例资料,因此,在地震预报和研究中,它吸引了许  相似文献   

4.
蒙城地磁台相对观测磁偏角自2003年8月起,变化较大.运用上海佘山地磁台的资料作对比分析,发现相对观测磁偏角除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外,还存在仪器机械性漂移.研究结果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是受仪器室的物理因素影响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正> 寻找地磁偏角的中长期变化规律,是识别异常、验证观测资料可靠性、仪器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地磁场的长期变化是一个区域性现象,要摸索以磁报震的方法,需要寻找出本地区地磁偏角的年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通过处理湖北省地磁台网三年来磁偏角D分量资料,给出了不同台距的r,s,b相关参数值;证明了在正常情况下r,s,b值的大范围空间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磁效应的分辨限度L=■-0.5■,并以L作为基线来识别异常。结果表明:近数年来湖北地区地磁场没有异常变化,同时也证实了湖北省地磁台网的连续观测资料是可靠的,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1982年4月27日60吨大爆破和上海市上海县1991年2月17日3.1级地震的观测资料,对宁波水化Ⅱ类台 ZK03井做了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水化震后效应的研究试验。用爆破来检验该井的水化学因子在岩层受力后的反映灵敏程度,同时,利用小地震后岩层受力来验证爆破效应,这对研究井水化学成份的变化与未来地震的关系及水化异常的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爆破效应试验共采样4次,天然地震震后采样3次进行震后效应观测,测试结果表明:地震与爆破后水氡测值出现了相似的负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6,(3)
气溶胶对可见度、人体健康、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基于2014年夏季南京江心洲地区外场观测实验数据,对气溶胶的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粒子密度、混合状态,以及黑碳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溶胶粒径集中分布在50~120 nm之间,平均粒径79 nm,总数浓度波动较大,范围为2 000~50 000 cm~(-3),平均值在9 000 cm~(-3)左右;在本次观测中,新粒子生成事件较少;气溶胶主要为内混状态,存在少量外混状态(约占1.5%);气溶胶密度主要分布在1.2~1.7 g/cm~3之间,气溶胶粒径越大,密度越大,表明大粒子中无机物含量多,有机物含量低;粒子密度日变化与化学成分日变化相关性较好;70%的气溶胶中含有黑碳,200 nm气溶胶中黑碳质量分数最高为7.07%。气象因素对气溶胶微物理特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1975年成立的天津市地震局静海地震台是国家地磁基准台,它位于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区。这里,地磁观测环境优良,具有地磁学科和华北地区地震监测的优良条件。他们担负的磁电观测和地震前兆观测,能很好反映天津西南部地区地磁场的变化。2015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下午2时05分,正值万家喜庆之时,天津静海区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为静海区王口镇朱家村,距离台站直线距离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台站值班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家休假的职工第一时间赶到各自的岗位,  相似文献   

10.
<正> 质子磁力仪是利用氢质子绕地磁场作拉莫尔旋进,测定旋进频率以表示磁场大小的仪器。用于Z观测的分量仪是由质子磁力仪和补偿线圈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线圈产生一个与地磁场水平分量H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人工磁场,从而测定垂直分量Z的大小。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看,质子分量磁力仪测量结果是否精确的因素很多,如底座水平程度的影响,线圈装置误差的影响,线圈定向误差的影响,以及电流稳定度的影响等。其中补偿电流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只需电流稳定度>1/300就可消除,线圈装置造成的误差影响可以通过转动补偿线圈达到要求,线圈底座水平的东西向失调影响可忽略不计,主要误差影响来源是线圈底座水平的南北向失调,其失调角度不可能通过观测程序或取观测的平均值来消除。要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必须重视做好线圈底座南北向水平的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区自1978年起,已陆续建成地磁绝对观测台近廿个,各台点距一般五十公里左右,其空间分布也较均匀,台站主要任务为每日定时观测地磁场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用地磁总强度F、垂直分量Z及水平分量H(由F、Z求出)的准静日年均值,按Harder等提出的曲面样条函数计算地磁各量于各年度的空间等值线分布及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等梯度线分布,结果表明江苏大部份地区地磁场的空间分布符合正常场的特征。这对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和地震预报探索是有利的。本文尝试用消去正常场的办法来突出局部磁异常,所得到的南京地区局部异常区和以往的地磁及地质研究工作的结论比较吻合。无疑,在地震预报研究及其它磁测资料通化等工作中,都应注意到局部磁异常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刘严萍  王勇  李江波 《灾害学》2015,(3):26-28,42
北京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优良,GPS水汽变化与PM2.5/PM10变化是否存在正相关特性?针对此问题,通过2014年11月4-16日北京GPS水汽数据与PM2.5/PM10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PM2.5/PM10与GPS可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5,个别时段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质量优良状况下,水汽变化与PM2.5/PM10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年7月27~28日南京城郊14个观测点温湿度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南京城区、环玄武湖区和郊区的水泥地面、草地以及地面以上80cm高程近地表处的大气温湿度日变化规律、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南京城区近地表的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城郊最大日平均温差:水泥地为3.1°C,大气为1.9°C,草地为1.2°C;②环玄武湖区水泥地的热岛效应明显,但近地表的大气和草地的热岛效应几乎不存在;③城区干岛效应明显,城区湿度比郊区明显要小,其中水泥地的平均湿度差最大,达到-14.1%;④城区湿度与温度呈相反的日变化规律,且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温度变化;⑤南京城区雨花台、新街口、南汽和夫子庙等地的热岛效应较强,城市中的湖泊和草地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显著的作用,而城市中的水泥地面对城市热岛效应起到明显的加剧作用,长江对城西地区的热岛效应起到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采用核旋仪进行流磁测量,可监测大范围的磁场变化;但因复测周期长,不能了解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且又没有分量观测,这对于了解磁异常的形态特征是不利的。为了监测可能的震磁效应,从1978年底开始,在江苏省范围內布设了17个试验性固定台站,采用自己改装的CHD 5—72型核旋仪(下称小核旋),观测总场F和垂直分量Z,采用北大地球物理系的73—1型线圈,同时配有Z变仪连续记录)。每天21点同时观测F和Z。观测表明,在同一台,磁静日内,Z的逐日变化只有几伽码,而F为20至30伽码;在磁暴日,Z变化为10至20伽码,而F可达100伽码。此外,核旋仪可以为Z变仪定基线,Z变仪的基线值正常与否又可发现核旋仪可能出现的偶然故障。所以,除观测总场外我们选择Z分量的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图》和我国地磁台网资料分析研究了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强震前的地磁场变化,给出了有利于渤海地震发生的中长期背景性异常及变化磁场的短临异常变化图形。中国地磁图展示了几年乃至十年尺度的地球基本磁场的大区域变化特征以及与我国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的联系,显示了渤海地震前的背景性异常。地磁变化场垂直分量“低点位移”及幅相法异常则显示出渤海地震前华北地区出现的小区域的短临地磁异常。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石受力过程的应变、破裂时产生的局部地磁场异常变化和电磁辐射现象 ,运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法和地磁场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法结合电磁辐射现象的分析 ,可达到对地震的中短临异常跟踪预报的目的。由上海及邻近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发生的二次中强地震震例可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干旱指数、CMA_GD区域数值模式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遥感数据,从大气环流、天气实况、气象物理量、卫星遥感及云图方面,结合气候背景及火场气象要素变化对2022年湖南新田“10·17”重大森林火灾期间的气象特征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新田“10·17”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前已遭遇夏秋季连旱、极端连晴天气以及高温热浪天气,造成了新田长达45 d的特旱和极高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在火灾期间,10月18日叠加白天辐射增温、谷风发展及干冷空气爬坡后的焚风效应,加剧了火场热对流造成火势蔓延极快;在10月21日09:00—10:00,出现了环境风突然增强以及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其对流不稳定潜势背景有利于爆燃的发生,爆燃发生后形成的局地小尺度低压也对爆燃的维持提供了正反馈机制;卫星云图在晴空条件下对火情发展、明火面积变化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利用地电阻率法进行地震预报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的,至今已有20年.在这期间,地电阻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100个地电阻率台站,分布在全国各主要地震区,经历了国内几次大震的实践.因此在观测仪器、排除干扰、地震实践以及模拟实验、变化机理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经过1983-1984年两年的清理攻关工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的团队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发表了题为《工业重镇氧气观测揭示“城市呼吸”》的文章,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城市呼吸”研究,从观测的角度提供了城市氧气浓度下降的有力证据,开拓了氧循环城市健康效应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