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藏冈底斯中段晚侏罗-早白垩世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藏冈底斯中段1∶25万措麦区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新发现的侵入于晚古生代地层中被古近纪林子宗群火山岩喷发沉积不整合覆盖的尼雄超单元、许如错超单元进行了解体,划分了7个单元。许如错超单元同位素年龄值154.2 Ma±3.8 Ma(锆石U-Pb)、141 Ma(锆K-Ar),时代为晚侏罗世,尼雄岩体中获锆K-Ar法年龄值114 Ma、106 Ma,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反应两岩体为过铝型高钾钙碱性壳幔混合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火山弧构造环境,为大陆弧花岗岩,与雅江洋向北和班-怒洋向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
汉中天坑群是在我国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景观,已查明区内发育岩溶洞穴160余处,对研究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目前该区域地貌演化、岩溶洞穴发育研究刚刚起步,尚没有该岩溶区年代学研究成果报道。本文尝试运用加速器质谱仪(AMS)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年龄测试技术,对汉中南郑岩溶洞穴大佛洞内次生沉积石英砾石进行年龄测定,获得~(26)Al/~(10)Be埋藏年龄为(1.07±0.71)Ma,初步限定了汉中岩溶洞穴大佛洞的发育时期;同时获得大佛洞石英砾石样品在埋藏前该流域侵蚀速率为(156.5±73.4)m?Ma-1。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淄博市寨里镇佛村黄土剖面(FC剖面)进行粒度、磁化率及色度等沉积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FC剖面6个光释光样品年龄结果介于3.02±0.45—100.99±13.58 ka,说明FC剖面是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沉积物;(2)根据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特征,并与伊犁黄土、黄土高原黄土对比,可判知FC剖面为风成沉积物;(3)FC剖面磁化率与色度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较好指示了黄土沉积时的冷暖干湿变化;(4)根据粒度中值粒径(Md)、低频磁化率(χlf)、土壤颜色(L~*,a~*)、环境敏感组分(56.23—112.20μm)等气候代用指标并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将FC剖面划分为5个部分,分别对应于深海同位素MIS1—MIS5时期。1、3、5部分分别对应MIS1、MIS3早期、MIS5阶段,夏季风强盛,气候较暖湿,发育古土壤;2部分对应MIS2和MIS3中晚期阶段,4部分对应MIS4阶段,冬季风强盛,气候较干冷,堆积黄土。  相似文献   

4.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过去200年Hg污染记录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珊  刘晓东  刘楠  孙立广 《环境科学》2010,31(9):2220-2227
自工业革命以来,Hg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研究选取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富含苔藓植物残体的沉积剖面S2,对沉积样品进行Hg含量分析,结合210Pb-137Cs年代测定以及Hg沉降通量的计算,恢复了最近200年新奥尔松地区Hg的变化趋势,并重点探讨了工业革命以来引起S2剖面Hg沉积通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工业革命以来,Hg含量明显上升,表层样品中Hg含量最高约为180 ng.g-1,人类污染Hg占总Hg的比例由30%上升至表层的90%,人为源Hg的输入已成为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总Hg的主要来源.最近200年,Hg沉积通量为8~20μg.(m2.a)-1,并呈现3个明显峰值,分别对应于1800年、1880年和1970年左右.对比研究区煤炭生产量、全球Hg产量和S2剖面沉积通量记录的变化,表明当地Hg的输入主要来源于远距离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作用,本地煤矿的开采和关闭可能对当地Hg沉积通量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新奥尔松地区的Hg污染程度与瑞典、加拿大等环北极地区相当,高于格陵兰地区,但仍明显低于美国、俄罗斯等工业化较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北京夏季灰霾天臭氧近地层垂直分布与边界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后奥运时期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被更加关注,尤其是对于灰霾天与光化学复合污染的状况,而近地层数百米高度内的大气污染物与大气物理参数垂直分布观测对于空气质量变化过程评估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于2009年8月1-16日,在北京市325 m气象塔进行了相应的立体观测,观测平台垂直分布在距离地面高度8、47、120和280 m四层中.同时,在近地面320 m高度以内,分15层分别观测了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另外,使用气溶胶后向散射云高仪观测了边界层2.5 km内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利用垂直分层的O3数据与边界层物理观测数据并结合天气形势、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本次观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北部低压槽控制的北京区域不利于低空大气扩散,容易形成光化学污染叠加灰霾污染,污染形成时白天地面小时最大φ(O3)可达120×10-9,280 m高度处可达155×10-9;来自西北偏西的气流一般较为干净,有利于北京污染物的清除,而来自西南和偏南的气流使北京的O3污染加重,导致区域性高浓度O3污染;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夜间残留层与地面的φ(O3)差别越大,次日光化学生成的φ(O3)起点越高,表明残留层O3在次日混合层抬升过程中卷夹到地面,影响地面空气质量;300 m以内的近地层,在50 m高度左右存在φ(O3)变化程度剧烈层,这是城市冠层界面与大气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79—2014年逐日对流层大气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整理的同期逐日格点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夏季节转换期间青藏高原南侧对流层大气经向温度梯度逆转时间与亚洲季风建立及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春到夏高原南侧对流层中上层(600~200 hPa)不同层次经向温度梯度逆转的时间不同,逆转时间最晚的400 hPa温度梯度逆转可作为青藏高原上空整层气柱变暖和亚洲夏季风全面建立的标志。36年的合成分析发现,随着400 hPa温度梯度的逆转,850 hPa上大于6 m·s~(-1)的强西南季风从10°N以南扩大到20°N以北并进入印度中部,东亚地区偏南气流也明显增强北进且在长江中下游形成稳定的辐合区,从而导致南亚和东亚季风区的核心地区降水急剧增加,温度梯度逆转后25天较前25天在印度中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分别增加220 mm和140 mm以上,对应印度季风突然爆发和江淮流域迅速进入梅雨期。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先后对模拟发酵废水和实际发酵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配水阶段硫酸盐负荷(SLR)对EGSB反应器净化效能的影响,并对实际发酵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 2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15 h时,COD去除率可达92%。随着SLR增加,COD去除率降低,当SLR为1.3 kg SO42-/(m3·d)时,反应器出现酸化。为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延长HRT至24 h后,COD、SO42-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82%左右。同样条件下,EGSB处理实际发酵废水,COD、SO42-去除率分别为75%、60%。配水和原水阶段硫酸盐还原菌所能达到的最高电子流比重分别为21.1%、17.5%,对应的最低COD/SO42-为3.0,此时整个反应系统竞争最为激烈,但产甲烷菌仍保持较高竞争性。  相似文献   

8.
单力 《环境》2005,(10):42-43
能源效率标识办法的实行,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种具体节能的举措,对行业乃至个人还可能是一种培养基,从观念到执行的层面,培育不同于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内外花岗岩体的207对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年龄(tAr)与锆石U-Pb年龄(tZr)之间差值(Δt=tZr-tAr)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93;峰度系数CKU=16.9);年龄差(Δt)既呈正值又有负值,其众数值为0.40Ma,均值为0.45Ma。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与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年龄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5)、回归系数接近l(0.997 7)的线性回归方程(tAr=0.997 7×tZr+0.004 5)。这些统计特征表明,从总体来看,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是一致的,也不存在"花岗岩角闪石40Ar-39Ar年龄>黑云母40Ar-39Ar年龄"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11.
12.
根据 8 0年代以来对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资料 ,浙江省建德群和磨石山群火山岩年龄在 135~ 117Ma之间 ,永康群、天台群和衢江群火山岩年龄在 111~90Ma。结合近年来中国东部侏罗—白垩系界线研究的新成果 ,提出浙江建德群和磨石山群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开垦年限湿地土壤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元春  吕宪国  姜明 《环境科学》2008,29(3):814-818
以三江平原不同开垦年限的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全铁含量、氧化铁游离度、活化度和络合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耕层(0~20 cm)土壤较中下层(20~100 cm)土壤、开垦初期(0~1a)较开垦后期(1~25 a)铁所受影响更为显著.土壤全铁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0,而与全磷和pH值的相关程度较低.土层1(0~10 cm)全铁含量于开垦前7 a快速增长,13 a后趋于平稳;而土层2(10~20 cm)的快速增长期为8 a,15 a后进入平稳期.土层1比土层2的响应时间更短,规律性更强.土壤氧化铁的游离度在开垦之后迅速升高,而后降低再升高.活化度和络合度随开垦年限的增加都呈指数衰减趋势,其中土层1的活化度在开垦前4 a迅速降低,6 a后趋于平稳,土层2的活化度则在开垦1 a内迅速降低而后一直保持平稳;而络合度的上述年限分别为6 a、14 a和2 a.土壤中全铁的相对含量、氧化铁的活化度和络合度的拟合方程都可反推出土壤的开垦年限,可见铁对土壤环境变迁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西南部鹤仔片麻状花岗岩类Pb-Pb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部鹤仔一带的片麻状花岗岩体是在武夷山西南坡江西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片麻状花岗岩体.选取晶形好,无磁性锆石进行了Pb-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1848±20Ma、1774±20Ma,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为996±29Ma.它对进一步认识该区"中条"至"晋宁"期岩浆活动构造背景,中深变质岩时代确定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尼勒克南部地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巴斯陶萨依、莫斯早特套花岗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点,锆石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巴斯陶萨依岩浆结晶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41.3±3.6 Ma,以及继承性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2.3±5.6 Ma。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这两个岩体侵位时代为早三叠世(印支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