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油茶是山茶科的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油茶广泛用于食用油和工业用油,有“绿色油库”之称。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南方各省的主要食用油之一。油茶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十五个省(区)。油茶要求气候温暖;它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红壤、黄壤、紫色土上均可正常生长;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的特点,适于在荒山荒坡上种植。茶油是一种优质,耐貯藏的食用油。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94%左右,比花生油、菜籽油等草本油料含量都高,食后容易消化;茶  相似文献   

2.
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质气候层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元帅系苹果定位试验的品质测定资料,分析研究了苹果品质(含糖量、含酸量、硬度等)与海拔高度及其垂直气候层带的关系,认为我国渭北黄土高原海拔1000—1500m 范围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是全国苹果品质最佳的优质气候区。这一层带的气候-土壤生态条件,适宜于发展优质苹果生产和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含油率对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餐厨垃圾含油率高,且随着地域的变化有显著差别,含油率的高低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气有一定影响.在中温(35℃)和高温(5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含油率(0、2%、4%、6%、8%、10%)对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当含油率为6%时,200 g餐厨垃圾的累计产气量达最大值,分别为1391.6 m L和2165.9 m L.此时,TS和VS的去除率也最高,中温时去除率分别为29.4%(TS)和33.9%(VS),高温时去除率分别为33.2%(TS)和38.0%(VS).在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甲烷的产量占可燃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在中温厌氧发酵条件下,含油率为10%的餐厨垃圾发酵进行到26 d时,甲烷的体积分数最高,为80.5%.在高温干式厌氧发酵条件下,含油率为10%的餐厨垃圾发酵进行到23 d时,甲烷的体积分数最高,为84.2%.  相似文献   

4.
我国秦岭-淮河过渡区稻米品质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淮河地区是我国由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转变的过渡区,气候类型多样。与此相应,稻米品质亦随时间、空间之不同出现了较大变化并显示出一定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揭示将有助于气候资源优势向稻米品质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油罐底泥的脱水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两种油罐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压滤装置进行了压滤脱水实验研究。1号油泥干基含油率20.97%、固体平均粒径289.2μm,2号油泥干基含油率45.41%,固体平均粒径45.36μm。研究发现:1号油泥无需添加任何助滤剂即可实现顺利脱水,过滤比阻在1×1011m/kg左右,滤饼压缩性指数为0.09。2号油泥需添加干基油泥0.15倍以上的TSM助滤剂方可实现脱水,TSM投加量增大有助于滤饼比阻降低,并减弱滤饼的可压缩性。含油率和固体粒径是影响罐底泥脱水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景峰  司春英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1):1764-1773
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以农林业废弃物——油茶饼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吸附去除废水中的RR15(C.I. Reactive Red 15,活性红15)染料,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对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吸附RR15的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pH对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吸附RR15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P<0.000 1);当pH为1.0、初始ρ(RR15)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0 ℃时,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对RR15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比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Temkin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对RR15的吸附平衡数据. 吸附温度为20 ℃时,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计算得到的Q0(吸附剂的单层饱和吸附量)为74.63 mg/g. 动力学分析显示,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对RR15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7),支持了限速步骤是化学吸附的理论;内部扩散和边界层扩散都可能影响吸附速率. 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油茶饼生物吸附剂上羟基、胺基等官能团可能是RR15染料的主要结合位点. 研究显示,油茶饼生物吸附剂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绿色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RR15染料.   相似文献   

7.
湘西北红壤丘陵区土壤水运移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土壤水运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通过对红壤丘陵区降水和不同深度土壤水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的示踪,研究了2种不同植被类型(油茶林、玉米地)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大气降水稳定性同位素存在明显的降水量效应和季节效应.油茶林0~50 cm、玉米0~40 cm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但干旱时段降水后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油茶林50 cm、玉米40 cm以下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少,蒸发影响微弱.油茶林入渗率受降水量影响明显,大雨后2~3 d入渗率约为50~100 mm/d,之后入渗率明显减慢,50 cm土层常成为阻隔层.玉米地由于通透性差,入渗率更低.红壤丘陵区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变化主要是受前期降水形成的混合水样的影响,蒸发影响次之.油茶林蒸发强度小于玉米地,但蒸发深度较玉米地深.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通过室内配制淤泥、砂土、壤土样品研究土壤颗粒及组分、含水率、含油率及时间对柴油污染土电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土壤的电阻率差异很大,并且含水率影响大于含油率。未污染和污染土样的电阻率都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幂指数下降趋势,符合Archie公式,且变化趋势砂土壤土淤泥。含水率15%时,3种土样电阻率都随含油率增加呈下降趋势;5%含水率淤泥土样电阻率呈下降趋势,砂土土样变化不大,壤土电阻率变化呈上下波动,总体趋势下降。不同含水率未污染和污染淤泥电阻率都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含油率较湿土样电阻率随时间上升,而微湿土样呈降低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土壤柴油污染的电阻率法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产量预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该工作不仅影响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而且也是公司产量指标的主要判断依据。油田产量预测方法有多种,如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数值模拟法等。此文通过借用数值模拟法中定液量拟合含油率的思路,预测含油率随时间的分布规律,结合产液量规划数据计算得到产油量随时间的关系曲线。矿场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产量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LNAPL在砂质含水层中动态迁移的电阻率法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滨潮间带采集细砂,通过室内柴油泄漏模拟试验,利用自制电阻率监测系统对轻非水相液体在砂土-地下水系统垂向渗透过程进行电阻率变化动态监测;通过配制不同含油率砂土测定其静态电阻率变化规律,探讨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后取样分析测定污染含水介质稳定后含水率及含油率,对监测结果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显微成像法对污染砂土进行了微观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污染砂土微观形态上胶结现象明显;柴油渗透海滨砂土过程电阻率大小同含水饱和度,比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均可用Archie公式拟合,n值分别为2.36和0.15;通过电阻率测定可以有效估算柴油透镜体厚度;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含油率和含水率的垂向分布.本研究为轻质油品储罐或者海上油品输运过程泄露造成的海滨砂土地下污染扩散过程监测及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也可为其他典型石油泄漏污染场地的电阻率法探测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蔡彤  杜辉辉  刘孝利  铁柏清  杨宇 《环境科学》2021,42(5):2522-2530
研究选取湖南典型农业废弃物油茶果壳为原材料,尝试采用Na2SiO3溶液浸泡油茶果壳粉末方法,制备改性生物炭(MBC),并开展不同生物炭材料对溶液中镉(Cd)的吸附与其耦合淹水对土壤中Cd的活性阻控性能研究.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BC相比未改性生物炭(BC)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更加丰富的官能团种类,且对溶液中Cd2+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土壤淹水实验结果表明,淹水可使土壤pH值升高,同时降低酸可溶态Cd组分含量,且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土壤酸可溶态Cd含量呈逐渐向残渣态转化趋势,而生物炭添加耦合淹水比淹水对照处理能明显进一步促进可溶态Cd向残渣态转化,降低酸可溶态Cd含量.酸可溶态Cd组分含量与生物炭的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淹水60 d时,5.0%添加量的MBC实验组土壤酸可溶态Cd含量约为0.33 mg·kg-1,相比仅淹水的对照处理降幅约为45.0%.综上可知,硅酸钠溶液改性油茶果壳生物炭是一种Cd污染水土和土壤治理的新型有效材料,研究结果同时为油茶果壳的资源化途径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节能与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筑采暖与气象条件、建筑通风气象条件及空调设计与气象条件等的分析,论述了建筑节能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内蒙古不同地区冬夏季气候特征,给出冬季采暖度日和寒冷、炎热日数等气象要素参数,提出了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石油污染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从陕北宝塔、吴起、靖边和延长4个县区采集石油污染土壤和未受石油污染土壤,测量土壤中石油、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及pH;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种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对所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进行16S rDNA鉴定。陕北4个县区石油污染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0.57,6.63,4.34,8.91 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21倍。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主要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丰度最高菌属。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分离得到8株石油降解菌,其中菌株OS33和菌株OS62-1在5 d内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80.51%和81.60%,经鉴定OS33为迪茨氏菌(Dietzia sp.),OS62-1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石油污染发生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筛选的8株石油降解菌中OS62-1石油降解率最高,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陕北地区石油降解菌菌种资源库。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土壤、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土壤圈、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对引起CO2浓度上升、气温增高和水文条件改变等对世界农业和中国农业的正、负面效应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与改良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田间试验、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的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特点及采用改良利用措施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类型多,肥力低。低产原因主要是:土质过砂,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多灾,侵蚀严重,经济贫困。通过修建水平梯田,实施快速培肥技术;实行以有机肥与氮肥为主的优化施肥方案;蓄水保水,合理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环境条件。根据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提出了在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改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及农业合理化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琳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350-358
根据1988-1989年陕西境内秦巴山区3个剖面(秦岭南坡西段,米仓山北坡和巴山北坡)的气候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剖面主要气候要素垂直分布推算模式。由此推算出各剖面不同海拔高度各要素值。通过对7类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第一主成分得分值组成空间有序样本序列,采用最优分割法对此序列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剖面的农业气候层高度。并对主要经济林果在秦巴山区种植的适宜高度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不同层次农业合理化布局。  相似文献   

17.
用≥10℃积温并结合最热、最冷月均温与极端低温将哀牢山脉北段划分为5个山地气候带、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各带(层)的上限高度背风东坡比迎风西坡提高50-200m。因夏凉等限制,喜温作物种植的山地高度(气候)带比东部水平气候带明显降低,农业熟制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8.
千米桥古潜山奥陶系凝析油以高含蜡为特征。为探讨凝析油气藏中的高蜡成因机理 ,对黄骅坳陷近3 0年来 3 3 0 0多个第三系原油油样含蜡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原油含蜡量的垂向分布主要受自下而上运移过程中的“地色层效应”所控制 ,对最接近油藏原始蜡质保存条件的试油含蜡量的层位分布统计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 ,说明无论是初次运移还是二次运移 ,随距离的增加含蜡量逐渐降低 ,亦即含蜡量较高的原油更靠近烃源岩。板桥油田和港东部分地区沙三段产层 (凝析油烃源层 )的含蜡量平面分布研究 ,表明千米桥古潜山奥陶系高蜡凝析油的蜡质来源于歧口凹陷方向的白水头地区 ,与白水头地区原油高分子量蜡馏分的指纹对比及含氮化合物、成熟度等多项指标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9.
王田丽  杨阳  韩霞 《环境工程》2022,40(12):173-179
为探究原油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模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原油污染量(2%、5%、10%)和污染时间(2,15,30 d)条件下,土壤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的粒径和含油量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油提升了土壤粒径>2 mm的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含量,降低了粒径<0.25 mm的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含量。随着污染时间增加,粒径>2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粒径<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相同粒径团聚体的含油量随着土壤总原油量的增加而增加,原油量为10%的土壤各粒径团聚体的含油量最高;原油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配顺序为:2 mm以上>0.25~2 mm>0.25 mm以下,且粒径>2 mm的团聚体中分配的原油量占原油总量的60%以上。总体来说,原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增加了团聚体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中粒径>2 mm的大团聚体的形成,而原油主要赋存在大团聚体中。  相似文献   

20.
清洁燃烧是各类有机固废热解油高效能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全钢废轮胎热解油产物中芳香烃含量约占30%,其热值及黏度与柴油相似,但闪点偏低,仅为20℃。在自建燃烧炉膛中进行燃烧实验,研究了废轮胎热解油的燃烧温度及烟气排放特性。实验发现,当过量空气系数为1.3时,热解油燃烧温度最高;当过量空气系数为1.4时,烟气中CO浓度降至0;NOx浓度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增大而升高;过量空气系数超过1.3后,SO2浓度大幅降低。喷射油压提升可提高燃烧温度,使热解油燃烧更加充分,同时可降低烟气中CO浓度,促进热力型NOx生成。当压力由1.5 MPa升至1.75 MPa时,燃烧温度、CO浓度与NOx浓度变化幅度最大。喷嘴喷孔直径增大会使雾化锥角增大,燃油雾束更易展开与空气接触反应,CO浓度随之降低;同时雾化锥角的增大可减小喷雾贯穿距,缩短火焰长度,减少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降低NOx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