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文地质勘察属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组成之一,对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建筑施工等许多工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地下水勘探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的基础和工程的质量。本文将简单讲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并详细探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渗漏勘察是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的重要内容,成果评价将对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制约到工程成立与否。本文拟以索风营水电站水库左岸河间地块的喀斯特水文地质勘察为实例,对有关勘察工作的技术路线、勘察技术、喀斯特水库渗漏评价方法及处理思路作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FVCOM三维海洋数值模型,模拟嵊泗大洋山围垦工程建设填海前后的流场及泥沙运动,对该工程附近海域潮流及各层泥沙分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围垦实施后,工程位置西侧及东南侧海域涨、落急潮流减弱、泥沙浓度减小,影响范围主要位于离岸0.26 km以内海域,以外海域潮流和泥沙场格局基本不变;工程东南侧缓流区可能会出现轻微淤积,西侧前沿可能存在冲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洋山港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2月和8月份油类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油类浓度均值呈波动特征;从2003到2008年,2月份的油类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8月份呈波动特征;洋山港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施工和营运以来,洋山港工程对周边海域油类产生影响,洋山港工程油类浓度高值区从一期工程时的东海大桥区向三期工程时的港口区发展,客观要求该海域油类监管的重点区域需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
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创建于1958年,具有国家水运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证书,是上海经济区最大的工程勘察设计全能单位。 全院现有职工700余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41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9人。工程师148人,助工150人,技术员19人,经济师及其它23人。专业配备齐全,设置了港口工程经济分析、总平面布置、水工结构、装卸工艺、机械设备、工程地质。测量、水文、航道、道桥、房建、供电通讯、自控、环保、给排水、暖通、电子计算、地基等专业。我院擅长综合性港口、船厂和专业化码头的勘察设计、咨询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勘察技术方案的决策是开展陆路交通工程勘察的首要工作,然而在不同的勘察阶段,由于成本、效率、效果等需求不同,对勘察技术及手段的要求也不同。现阶段勘察技术的选取长期单纯地依赖从业者经验,导致其无法满足信息化、智能化勘察的需求;同时,实用的新型勘察技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导致工程实践中无法及时融入。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结合新技术,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勘察方案。将层次分析法和关联规则进行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两者的间接勘察技术方案决策方法。首先,根据勘察技术本身具备的特性和目标地区地层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主要的勘察类别;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该类别中满足勘察准确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的最佳勘察技术;最后,运用关联规则围绕最佳勘察技术补齐在应用中存在的短板,综合新型勘察技术的应用实践结果,构建间接勘察技术组合方案。通过本决策方法的应用,极大程度地减小了勘察技术选择的随意性,据此建立的间接勘察技术组合方案符合现场需求和实践经验,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选取港口工程、船舶、电力、石化工业和其他产业类型为典型产业用海,对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产业用海的海域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确定其控制值.结果表明除港口工程外,其他临海产业的用海效率南北和省区差异不明显.港口工程、船舶工业和石化工业的控制值应大于0.65,电力工业不得小于0.55.建设并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健全和规范海域使用权市场流转机制等,有利于提高临海产业部门的海域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吴述彧  罗远纯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23-530
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坝址区分布有7个堆积体,其成因有崩塌堆积、蠕变—拉裂—崩解堆积、塌滑堆积及混和堆积等。在勘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地质测绘、钻探、硐探、物探、科研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与手段,在勘察成果基础上对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工程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2013年10月获取的黄河口近岸海域28个沉积物样品的激光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讨了调水调沙工程长期实施对沉积物粒度分布以及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这4种矿物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调水调沙工程实施以来,黄河口近岸海域的沉积物粒度尽管在砂含量上(平均约占23.5%)较渤海海域和黄河沉积物高,但仍主要以粉砂为主(平均约占59.1%),黏土组分相对较少(平均约占17.4%).黄河口近岸海域的黏土矿物组成与黄河沉积物的组成相近,但较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存在较大差异,其不同组分含量整体表现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研究发现,相对渤海海域大范围的研究,对黄河口近岸海域的局部研究更能揭示调水调沙工程长期实施对河口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教改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围绕防灾科技学院地震工程技术系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提出专业教育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并从改进办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引入绿色课堂教育理念、注重教学中的教育协调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防灾科技学院地震工程技术系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某滑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作优  蔡学文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96-299
深圳地区低山丘陵所占面积较大,进行工程建设活动时,场地边坡稳定性评价是普遍存在的重要岩土工程问题。本文以梧桐山某滑坡工程为实例,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对类似工程问题的评价、治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学文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59-561
平板栽荷试验(PLT)是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加荷载,测求地基土的压力与变形特征的原位测试方法。文章在深圳地区岩土勘察中进行了一次平板栽荷试验,较为准确地确定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PLT的施工原理和方法,以期对类似场地勘察工程实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施工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路基、桥隧等的设计施工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永蓝高速公路新铺子隧道出口高边坡工程为依托,对高速公路边坡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研究指出边坡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发掘施工中所揭露的地质信息,进行必要的位移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以获得相应资料及数据进行边(...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附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连云港附近海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连云港附近海域已受到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其中Pb和Hg的污染较重,部分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COD、无机氮、无机磷的含量已达发生赤潮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区不整合地层系统之岩土构成复杂。通过对贵州省天柱碳酸钡工程场地的勘察,选择卵(碎)石土层作地基持力层,采用浅基础方案及碎石层褥垫等地基处理措施,避让了岩溶等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岩土工程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对酸碱污染地的基土进行承载力学分析和受力检测,为指导岩土工程施工的开凿深度、混凝土配比等提供数据参考。提出基于刚度软化传递力学分析的岩土工程施工中酸碱污染地基土检测方法。构建酸碱污染地基土的本构力学分析模型,根据等效弹性应力和屈服强度关系计算酸碱污染地基土的延性力学参量,根据基土的承载力徐变关系得到酸碱污染地基土的承载屈服分布模型,实现酸碱污染地基土检测的力学检测。  相似文献   

18.
蔡学文 《地球与环境》2005,33(Z1):422-425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所需建筑石材日益增长,而开山挖石留下的大量边坡对附近建(构)筑物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深圳某采石场边坡工程为实例,详细地分析了该边坡的稳定性,对类似工程问题的评价、治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城市相比,工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相对突显,应更加重视防护型绿色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2000—2017年间,工业城市包头市区高质量的绿色空间大量被城市建设占用,城市绿色空间破碎化程度加剧,片状和带状绿色空间分布减少,尚未形成绿色空间生态网络体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现状绿色空间承担着比以往更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压力。根据包头市工业城市防护型绿色空间建设需求性特征,基于隔离/保护理念、弹性理论、GIS空间分析技术等,评估包头市防护绿色空间布局适宜性,进一步结合2017年绿色空间分布特征,对防护绿色空间建设进行优先级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区防护绿色空间布局适宜区449.5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629.59 km2)的71.41%,与现状绿色空间覆盖率(44.71%)相比,可增加26.7%的绿色空间覆盖率;(2)适宜区面积内存在较大面积的无绿色空间和低质量绿色空间,分别约占适宜区面积的25.73%、47.64%,防护绿色空间网络化程度低;(3)根据防护绿色空间布局建设分区结果,41.02 km2的区域可考虑优先建设绿地面积。结果可为包头市及同类型城市防护绿色空间布局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借鉴国内外城市与区域空间开发与管制的研究理论,以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市域空间管制分区技术体系,以空间小尺度500米的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根据其自然生态约束及经济开发需求与支撑能力的综合空间分析,确定评价单元的..v--,_Ik和城市开发适宜程度,将铜陵市市域空间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与禁止建设区,并就各管制区提出环境保护对策,以促进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