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闽西南地区的铁矿床,主要分布在闽粤海西-印支断陷带北段(即永梅拗陷)的东部。目前已知,马坑、洛阳等铁矿区都有一套早、中石炭世中基性火山岩。闽西南其它地区和粤东一些铁矿区也同样如此。这些火山岩的分布与马坑式铁矿的含矿层位基本一致,与成矿关系显得极为密切。但由于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这套岩石的外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甚至难于辨认。因此,在工作的初期,对这套岩石是否火山岩,马  相似文献   

2.
马坑式铁矿以福建龙岩马坑铁矿为代表,包括闽西南—粤东地区一系列主要赋存于小下石炭统的大、中、小型铁矿床。其含矿层位包括黄龙组,下界可跨到林地组上部,上界可跨到船山组下部,个别矿区可到栖霞组。关于这类矿床的成因,近年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本文试从铁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的分析入手,浅谈马坑式铁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马坑铁矿床位于福建省龙岩县东南约15公里处(见图6)。就目前所知,闽粤一带具有工业价值的铁矿,大多数都具有与马坑铁矿床相同或相类似的层控地质特征,通称“马坑式铁矿”。因此,深入剖析马坑铁矿床的地质构造控制因素,无论是对马坑式铁矿床成因的探讨,或是对已知马坑式铁矿床的评价,以及对今后寻找同类型矿床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矿区地质构造概况 福建德化阳山铁矿位于戴云山南麓,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闽粤海西—印支断陷带与浙闽粤中生代断陷带的交接部位。北西为政和—大埔深断裂通过,南东以德化—南靖深大断裂为界。根据石炭—二迭纪的沉积等深线图,阳山矿区则位于闽粤海西一印支断陷带东北部边缘海湾中的一个“匙”形向斜盆地中。 矿区的地层厚度由上至下如表6:  相似文献   

5.
紫金山地区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采金的传说。1960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工作,但对于金矿床的突破,还是近几年的事。 该区位于闽西南早古生代坳陷的西南端,顺昌岚下—上杭南阳北东向隆起带与云霄—上杭北西向深断裂带的交汇处,隆起带的轴部被印支—燕山早期的花岗岩类复式岩体所占据,依次侵入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燕山晚期,火山活动沿着北西向上杭断陷盆地的边缘呈多中心喷发,紫金山是喷发中心之一。火山活动经历了喷发—喷溢—侵出—隐爆的全过程,并伴随多期的热液蚀变和金矿化。  相似文献   

6.
前言 福建马坑式铁矿系指闽西南海西拗陷区内一系列产于中石炭—下二迭统灰岩底部的层状、似层状铁矿。其以龙岩县马坑矿床规模最大,且具代表性,故名。 由于区内该含矿层位中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矽卡岩,以往曾被统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七六年以来,随着寻找富铁矿地质、科研工作的深入,积累了大量资料,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成因认识,其主要有:海相火山热液沉积—变质改造、沉积—改造(再造)、复合迭生层状矿床、层控矽卡岩型等。尽管各家对矿床成因的提法不同,但对客观地质体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晋中地区东南,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沿晋获断裂带分布的几个小型断陷盆地,相继发生了多次震群活动。晋获断裂是太行山隆起区上的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频繁,具有一定不均匀性,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新构造活动的差异,它与近东西向太原——石家庄横向构造带相交。这里对沿晋获断裂带上分布的几个断陷盆地的震群活动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晋中地区东南,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沿晋获断裂带分布的几个小型断陷盆地,相继发生了多次震群活动。晋获断裂是太行山隆起区上的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频繁,具有一定不均匀性,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新构造活动的差异,它与近东西向太原——石家庄横向构造带相交.这里对沿晋获断裂带上分布的几个断陷盆地的震群活动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贵州及其邻区主要是NEE向、SN向及NW向三组同生断裂带控制了奥陶纪初至石炭纪末的沉积。古海岸线的变迁与三组断裂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NEE向同生断裂带起着主导作用,从北到南划分出黔北断陷槽地、黔中断隆垣地,黔南断陷槽地及桂北断阵垣地等几个区(图1)。在分区命名上,我们强调了断裂因素,这或许比泛指的“隆起”和“凹陷”  相似文献   

10.
<正> 过去人们一般把天山地槽分为三个二级构造带,即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中天山结晶轴和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和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在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生物群类型和地质构造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何在?过去一直用“中天山结晶轴”长期隆起把这两个地区分隔开来解释。笔者于1977—1978年对该地区进行了两次登山地质考察后认为,南北天山地质构造之所以不同,并不是所谓“中天山结晶轴”长期隆起的结果,而是由于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板块所致。前人所称的“中天山结晶轴”,实际上是地缝合线及其两侧的变质带。其根据  相似文献   

11.
第一节 长江下游火山岩铁矿基本特征 长江下游火山岩铁矿地质特征,在《宁芜玢岩铁矿》等有关著作中已有论述,可资参考。此类铁矿的基本特征可归纳如下:(1)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为以安山质为主的 一套火山岩组合,碱质偏高,属钙碱性岩石系列;(2)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主岩浆旋回的晚期,如宁芜地区的大王山旋回,庐枞地区的塔猫尖旋回;(3)大、中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庐枞—宁芜火山岩带内,外侧(繁昌—溧水火山岩带)成矿较差;(4)随含  相似文献   

12.
从西藏的首府拉萨出发南行,跨过雅鲁藏布江,再经过数十公里崎岖的山道便可抵达被藏胞称之为“圣湖”的羊卓雍错(湖)。羊卓雍错意为“碧玉湖”,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如同青藏高原上其它大中型湖泊一样,羊卓雍错也是在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由地质构造断陷形成的,可谓:“构造湖泊”。它们往往分布在构造凹陷或断裂带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研究课题的提出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北及天山东段等地区,许多具有工业价值的铁(铜)硫矿床的产出,常常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一定层位的膏盐层有着密切的联系。苏联的土尔盖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某些铁矿床山都有类似的地质特征。上述铁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常常位于膏盐层之中或其附近,在成矿时间上晚于沉积的膏盐层,在矿物成因组合上具有硬石膏—磁铁矿—黄铁矿三矿物组合。这三个矿物的分布具有分带现象,一般来说,黄铁矿在外带。  相似文献   

14.
攀钢基地位于康淇地轴中段两侧边缘一个古裂谷带中。裂谷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形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的矿产资源,其中钒、铁地质储量名列全国第一,钛矿资源居世界之首,钒矿占世界第三位,铁矿仅次于鞍本地区,名列全国第二位。 攀钢基地矿产资源体系由核心资源(铁矿和炼焦煤)和辅助原料资源(动力煤、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菱镁矿等)构成。在核心资源中,以攀西铁矿运在六盘水和以六盘水的炼焦煤运在攀钢,构成钟摆式运输系统。基地矿产资源体系和钟摆式运输,基本上能满足攀钢基地对矿产资源的要求。 攀钢基地矿产资源体系和攀西—六盘水之间钟摆式运输系统的形成,决定了攀钢二基地必须建在攀西(渡口至西昌)地区。否则,将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之武夷山褶皱带中的中武夷山隆起区西缘南段,付坊花岗岩体西缘、会同花岗岩体北东缘与震旦纪洪山组片麻岩、片岩接触带伟晶岩密集区.矿化伟晶岩大多受NE、NW、NEE向节理控制.矿区内已发现14个矿体,它们常呈脉状,延伸40~150 m.矿石为花岗伟晶结构,似文象结构和块状、条带状构造.含锂的矿物主要为锂辉石、含铌、钽的矿物主要钽铌铁矿、铌钽铁矿.它们主要分布于分异晚期的块体带中.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为岩浆一交代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成因上与付坊和会同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藏日土县材玛铁矿床的调查研究表明,南羌塘拗陷带的材玛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发现其矿体为似层状;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小;容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磁铁矿矿石。矿化富集与侵入于上三叠统地层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碳酸盐岩层位及其层间破碎带的控制,属接触交代型矿床。其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空间分布严格受岩浆岩和断裂的控制。花岗岩类岩体与上三叠统地层的接触带和层间破碎带是寻找铁矿的有利部位,外围地区具有寻找相同类型铁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17.
此文以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和饶阳凹陷留楚构造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斜坡区和隆起区断裂密集带的特征及其对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断裂密集带识别方法和分类方案,识别出文安斜坡和留楚构造的断裂密集带,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对比两种构造部位断裂密集带发育的差异性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隆起区(留楚构造)相对于斜坡区(文安斜坡)断裂密集带发育数量较少,规模大,斜坡区断裂密集带主要以顺向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而隆起区主要以屋脊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隆起区油气主要分布在顺向背形断裂密集带内,斜坡区主要分布在屋脊背形断裂密集带内部及靠近生烃中心的边部。  相似文献   

18.
浙闽裂谷带为金银铅锌铜钼金属矿床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域,其代表性矿床有治岭头金银矿床、梅仙式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银坑斑岩型钼矿床、湖山萤石矿田、武义萤石矿田等。裂谷带活动具两个旋回,第一旋回与超大陆解体相当,始于新元古代,闭合于加里东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中元古代地层。第二旋回始于燕山早期,止于燕山晚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下侏罗统枫坪组地层及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地层。第一旋回相对应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韧性剪切活动及岩浆岩侵位等地质作用。第二旋回相对应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侵位、断陷盆地等地质作用。第一旋回裂谷环境中,形成治岭头式金银矿和梅仙式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初胚或金属矿床的初始矿体;在第二旋回后期大规模火山热液的成矿作用中,使前者叠加富集,形成了巨大资源量的工业矿体,而岩体侵位形成了一系列斑岩铜矿和浙闽地区极富特色非金属矿、萤石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指的茅山地区、包括北起江苏省的塔山,经青龙山、茅山、方山等,南至安徽省的北山、九连山在内的狭长地带,绵延约130公里。在地质构造和现代地貌上自成一个独立单元。按其性质前人有茅山隆起带、新华夏系隆起带、宁镇反射弧脊柱等不同称谓。而据我们在推覆构造的研究中,认为它是经受四期推覆作用,最后定型于新第三纪的一个复杂楔状推覆片体(图1)。  相似文献   

20.
皖南在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剧烈活动期间受到由南(东)向北(西)的应力挤压,形成近东西向的隆起。结品基底由南向北推覆,而隆起带中及南侧的部分浅变质岩系及其上沉积盖层沿基底及层间滑脱面产生由北向南的重力滑动,后缘形成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被动拉张的断陷盆地,前缘加厚并形成(倒转)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强度不同的多层次滑脱—逆冲推覆作用并伴随岩浆活动,到晚白垩世发生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从而完成皖南中生代板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