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阐述了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难点,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针对某石化厂含油污泥的特点提出了"调质机械脱水、干化减量化、热裂解"3种技术的组合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石油类物质含量低于0.01%,符合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处理后含油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处理约2 000m3含液率85%的含油污泥,回收油品量约100t。  相似文献   

2.
含油污泥生物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已经成为国内外石油化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生物稳定化原理,介绍了生物稳定的主要研究技术和应用进展,指出利用生物方法对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可资源化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庆油田使用微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工艺技术成熟,但处理周期长限制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及微生物联合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泥。选择以陇东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温和化学预处理技术可将原油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通过选择合适的单菌或合理构建菌群,可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经过两个月的有效处理,含油量为12.40%的油泥最高获得了96.71%的石油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含油污泥性质分类和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上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简要介绍超声波技术处理含油污泥机理和各项超声参数,重点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处理落地含油污泥、罐底含油污泥、浮渣含油污泥的应用情况和处理效果,并根据超声波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进一步开展现场应用研究,探索超声强度、频率、处理时间等最佳工艺参数,统一实验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吸附性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处理和应用是石油石化企业生产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对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探讨。通过能谱分析可知,热解残渣由碳和无机元素组成,碳元素含量达36.92%;通过SEM电镜扫描、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吸附性质表征研究,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吸附性能优良,对含油污水中的石油类和COD有较好的去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可作为一种吸附材料,这项研究为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中石油烃控制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内外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和综合利用的调研,确定了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填埋处理、农用、垫井场和通井路、公路路基土方。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最终将油田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类等11项指标,作为油田含油污泥用于垫井场和通井路或农用综合利用的污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从工艺成熟性和处理程度方面简述了化学热洗技术、热分解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并对几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指标、处理流程工艺的优化、无害化处理的效果。通过分析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进行了含油污泥复合堵剂性能试验及含油污泥冻胶体系性能试验,对含油污泥堵剂性能进行室内评价,并进行调剖现场试验,分析了措施效果,评价了经济效益情况,为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油田在借鉴并结合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技术研究应用。通过研究分析新疆油田含油污泥特点,针对新疆油田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结合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先后开展了热洗法、"回转炉"热解处理工艺、萃取+生物处理法、多级热洗+助溶剂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探寻出高效且实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或已实现无害化处理;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或未实现无害化。  相似文献   

11.
含油污泥特点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油田开采、油气集输及污水处理场,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文章介绍了不同来源含油污泥的特点及脱水方法,并对各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没有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含油污泥。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后的热解残渣仍属危险废物,其处理处置已成为制约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对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将几种用作绿植化的污泥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组成、性质等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其性质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其他污泥的绿植化方法对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绿植化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通过向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中添加城市污泥或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同时选择耐盐碱的超富集植物对含油污泥热解残渣进行绿植化处理。绿植化技术具有处理量大、应用范围广、二次污染小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壤修复剂治理含油污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油田公司某作业区废液蒸发池内含油污泥处理的难题,采用土壤修复剂对含油污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介绍了含油污泥处理环保技术关键点,分析了土壤修复剂技术原理,实验室土壤修复实验测定了含油率、含水率,并进行了现场实施,对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类浓度为1.58‰,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含油率小于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及污泥,为避免含油污泥处理不当而影响油田生产和污染环境,中原油田有关技术人员结合本地特点,针对污泥的产生、特性、浓缩、脱水及最终处置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实践表明: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原油田各污水站先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污泥处理的稳定运行,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污问题,保障了注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避免了污泥外排引起污染,有效地保护了油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16.
石油工业废弃物处置及其生物治理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我国石油工作者对石油工业废弃物的普遍关注,现在介绍生物治理的基本概念及SPE石油工程师协会中有关含油污泥生物处置的途径及其突出优越性。生物液/固处理工艺(LST)是目前含油污泥处置现场最经济可行的处置方案。这种好氧的LST工艺过程,能够比较充分地代谢和降解石油污泥中的油和脂并大量除去多环芳烃类(PAH)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化合物,明显地降低了石油废弃物对人、畜的毒害程度。其工艺较简单,操作也简易,凡经此工艺处理后的废弃物不留残毒和后患,因此早已被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炼油业视为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选择了。石油工业废弃物的生物防治和生物降解工艺较大程度地领先于目前我国现场正在执行的各种处理含油废弃物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调查分析和对比,提出了适合国内实际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方案。以离心分离技术为核心,辅之以调质、倾析等多种预处理技术和高温裂解、生物处理等后续处理技术的污泥综合处理工艺,适于我国现阶段的含油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18.
马骏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2):14-16,22
随着水驱、化学驱、生物驱等二次、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在处理采出液、地面设施运行维护过程中,伴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产生数量大,环境危害强,其处理及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各油田所面临的重大环保瓶颈。为解决污泥的排放去向问题,大庆油田开展含油污泥的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制定了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并规模建成了含油污泥处理站,实现了油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油田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油田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监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石油类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处理后,将油田含油污泥中的腐植酸、有机酸去除,避免了在红外光谱测定中将腐植酸作为石油类导致石油类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在10%之内,加标回收率在80%以上,检出限可达3.4mg/kg。  相似文献   

20.
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量高、脱水难、水溶性小的固体废物。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物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包括洗脱、萃取、调质分离、热洗、调剖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需要在微波、超声波和调剖剂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