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方兴未艾的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华 《环境》1995,(7):18-19
生态旅游,通俗地讲就是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壮美景色和原始情调的旅游活动。走向森林,回归大自然,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出国旅游者将达10亿人次,其中就有5亿人要到森林中去,观赏自然风光,进行“森林浴”,开展野营、登山、探险、狩猎、滑雪、垂钓、摄影及科学考察、观赏野生动物和进行标本采集等活动。随着当代工业化、都市化步伐的加快,“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  相似文献   

2.
邹蔚苓 《环境》1995,(11):23-23
本世纪50年代以来,被视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获得了巨大发展。据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WTTC)的统计,1993年世界旅游业总收入达34710亿美元,提供的工作岗位达1.27亿个,它已同石油、汽车一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三大支柱之一。旅游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它的广泛展开和蓬勃发展,除给旅游地带来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发展外,大量游人涌入、旅游  相似文献   

3.
刘艳梅 《环境》2001,(9):8-9
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赢利最丰的行业之一,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我国,199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5亿人次,外国来华的旅游者达到512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102亿美元,旅游业总产值达2500亿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5旅游大国。在旅游业中,生态旅游更是方兴未艾,迅速崛起。根据最近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的生态旅游每年的产值为200亿美元,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生活中,旅游业方兴未艾。到森林中去,到草原中去,到田园中去,到沙漠中去,到高山雪峰中去,成为人们新的旅游追求方式。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话题——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包含了“生态旅行”与“生态旅游”两层含义。生态旅行指具有一定人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有人把城市旅游业称为“无烟工业”、“绿色产业”。这一产业的经济效益令人瞩目,以“东方明珠”香港为例,据统计香港1993年旅游总收入532亿港元,是仅次于纺织和成衣制造业的赚取外汇的第二大产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6.6%,为每位香港人赚取了8800港元收入,还同时提供了18.7万个就业机会。同样,法国巴  相似文献   

6.
森林保健旅游开发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业的热点,森林旅游被认为是生态旅游的龙头和主体.森林保健旅游则是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对森林保健功能阐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森林保健旅游开发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店业与“绿色”牵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志成 《环境保护》1999,(12):25-26
HandinHandHandBetweenHotelsandGreen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人们消费目录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据统计,199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94亿人次,消费近2400亿元。作为旅游与环保的结合,1999年中国旅游业的推广主题是“99生态环境游”,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通过自然环境的教育、管理,使之成为在生态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在旅游的消费中,旅店成为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旅店已采取了一些环保措施,努力使自己成为“绿色旅店”。1“绿色旅店”是什么?所谓“绿色旅店”也可以称之“生态饭店”,事实上,目…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同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9.
石旭初 《环境》2001,(9):6-7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近年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大发展,许多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旅游胜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为保护自然遗产,各国竞相推行“绿色旅游”。土耳其戴利恩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终年阳光灿烂,海风温和,蓝天碧海交相辉映,是一处度假的天堂。然而,这里曾一度受到旅游污染的威胁。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此兴建了大型酒店,在沙滩上办起了“迪斯科”舞厅。一到夜晚,灯火辉煌,令人眩目。这种美景使欧美旅游者奔走相告,土耳其的海岸真“棒”! 不料,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却给在戴利恩三角洲生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来,才有令人注目的发展。据估计,1978年世界旅游人数达二亿六千万人。旅游人数的激增,已给某些国家或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1978年,英国从旅游业中挣得了七十亿美元,同时获得了一百五十万人就业机会,获利超过了北海油田的收入;我国邻邦菲律宾,1978年接纳游客约一百万人,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外汇,对该岛国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现在普遍公认,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新的积极因素。从而称旅游业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等。新兴的旅游业,逐渐地改变人们对资源含义的理解。以往一般认识,资源系指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财富。熟知的如森林,矿藏等等。今天,这个概念已扩大了。我们可以把资源理解  相似文献   

11.
生态     
近年来,海门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打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等金字招牌,以生态旅游为主线,以农业旅游观光、地方特色景点为重点,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前三个季度该市接待游客24万人次,旅游收入为5200万元,较去年有了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李舟 《环境保护》2007,(10):55-57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正努力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繁荣兴旺;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李舟 《环境保护》2007,(5B):55-57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正努力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繁荣兴旺;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绿色地球——全球可持续旅游唯一认证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据统计,1996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达到5.92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423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1998年旅游入境人次6347.84万,旅游外汇收入126.02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自然与文化资源,海滨与山地,城市与乡村,名胜与市区,都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旅游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这些资源,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随着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旅游经营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英国的调查表明,当计划一项休假和商业旅行时,大部分顾客把环境作为选择旅游经营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价旅游经营企业的环境行为,判断其是否满足可持续旅游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     
邳州建设银杏森林公园江苏邳州市近日已完成省级银杏森林公园建设规划设计工作。该园面积2万公顷,投资3亿元,计划用3~5年时间建成集高效观光农业区、绿色产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和银杏科技园于一体的全国独家银杏生态示范区。(邳州蔡成董丙锋)盐城营造“海滨森林”盐城市沿海7万公顷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今春拉开序幕,规划建设8个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和8个休闲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全省独特,集生态、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林区,年直接经济效益6~8亿元,年加工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区域内林木覆盖率由13.6%提高到26%。(盐城邰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地球的成因和演化规律,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是地矿部门长期以来的中心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极积拓展地质研究新领域,扩大服务范围,探索新的科技经济生长点已成为地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 旅游业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兴起并得到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被称为世界性的“朝阳工业”和“无烟工业”。目前世界旅游业产值已达GDP总量的10%,成为当今第一大产业。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期解决旅游业中人与自然日趋激烈的矛盾,如今生态旅游已渐渐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在概念的泛化理解下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并以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为例,阐述了其多方面的开发优势,提出其开发原则、理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框架,以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旅游在我国方兴未艾,前景远大,但生态旅游不“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已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与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绿色生态旅游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他喜欢在大自然中写作,他把大自然作为一生唯一的创作对象,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他不是凭记忆,而是像画家写生一样,铺纸在潮湿的树桩或光滑的石头上,照着自然界的模样,“在森林的口授下写作”……这就是人们对俄罗斯“绿色作家”米·普里什文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实际和发展态势,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