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提出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污染源臭气样品时,可能出现因初始稀释倍数设定过高而无法准确计算结果的情况,单一的初始稀释倍数无法适用于同一批样品和低浓度样品.建议取消判定师的初步嗅辨试验环节,直接从第一级稀释倍数开始嗅辨试验,低浓度样品转为环境空气样品分析,同时实行嗅辨员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恶臭监测的现场嗅辨测量仪法与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的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比对,通过稳定模拟环境条件下和复杂实际环境条件下的测定结果比较,对现场嗅辨测量仪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研究,为恶臭监测中现场嗅辨测量仪的使用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4):54-55
就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在测定环境空气臭气浓度时应注意的现场踏勘、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次数、配气、嗅辨过程,以及臭气浓度计算等问题进行探讨,使该方法更加完善、简便. 相似文献
5.
6.
7.
8.
对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管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引入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的风险,以及现场监测活动自身特点,论述了当前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应采用由环境监测站领受任务,制定监测方案,指派现场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全程质控管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现场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监测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接受现场负责人监督考核的管理模式。提出,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尚需完善法律体制,提升现场监测监管水平,促进各级环境监测站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系统中动态稀释校准仪在相同稀释比和不同稀释流量条件下,对仪器测试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了当前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普遍使用的校准仪的不足之处。选取臭氧前体物(PAMS) 57种有机化合物,以不同稀释总流量,分别测试0. 5和1. 0 nmol/mol的平均检出限以及平均回测偏差,结果显示,在输出流量1 000 m L/min时,平均检出限分别在0. 02~0. 17和0. 01~0. 10 nmol/mol;平均回测偏差在-12%~26%和-28%~10%。当总输出流量 1 000 m L/min时,多点曲线各浓度点重复性5%。 相似文献
12.
对比6种主流有机硫自动监测仪的4种有机硫混标测试结果,表明80%仪器的性能指标能满足国家恶臭排放标准中厂界监测的定量要求。复杂环境适用性研究显示,有机硫化物间测定影响相对较小,高浓度标气有残留,定性受到常见挥发性有机物中个别物质干扰。优选3种检测器为FPD的仪器现场连续实测,结果表明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和二硫化碳为石化园区的有机硫常检出物种;3种仪器的监测数据可较好地反映该石化园区空气恶臭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在焦作、安阳、开封、三门峡、信阳5个城市开展PM_(10)手工标准方法和自动监测法比对实验,并用相关性和相对偏差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15年5个城市采集的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2015年5个城市采集的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的相对偏差为-19.1%~9.68%;负偏差数据占总数据量的75%。3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RD|平均值在中浓度下最小,高浓度下最大,低浓度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时PM_(10)的监测数据质量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