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于2019年8—9月,采用大气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泰州市3个监测点位环境空气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分析,并开展了VOCs组成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VOCs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个点位环境空气中φ(VOCs)范围为1.3×10^(-9)~46.9×10^(-9),平均值为8.5×10^(-9)。烷烃在VOCs中所占比例最大。各点位φ(VOCs)平均值依次为:工业园区>公园路>天德湖公园。公园路点位VOCs中苯系物受汽车尾气排放影响较大,天德湖公园和工业园区点位除了受汽车尾气排放影响,还受到有机溶剂和涂料的挥发影响,主要受本地污染主导。OFP中贡献最大的物质为乙烯,OFP值为5.5μg/m^(3),其次为烷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点位VOCs非致癌类风险均较低,处于安全范围内。各点位夏季环境空气中苯对人体均具有一定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
典型污染时段鹤山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0月对广东鹤山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测得的VOCs总平均值为26.6×10-9,表现为烷烃>苯系物>烯烃;烯烃日间值变化幅度较大,在清晨达到最大值;苯系物与一次污染物CO的变化趋势十分接近;烷烃的峰值出现时间较苯系物有所提前,且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表明观测点周边可能存在排放源;大气中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表现为苯系物>烯烃>烷烃;从物种来看,乙烯等10种物质对总OFP的贡献占到了80.4%;观测期间测得的OFP贡献较大的VOCs物种主要来源于石化源、油漆溶剂和汽油挥发源。  相似文献   

3.
2020年7月对兰州市城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连续24 h测定,研究其污染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等,并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兰州超级站点 VOC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9.59 μg/m3,各类挥发性有机物中烷烃占比最大,占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33.81%;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臭氧生成潜势分析,排名靠前的物种为甲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利用PMF模型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VOCs来源贡献为机动车源(31.30%)、油气挥发或泄漏(24.10%)、溶剂使用源(18.60%)、燃烧和化工工艺源(17.20%)、天然源(8.80%)。建议将控制机动车排放、油气挥发和泄漏、溶剂使用等作为消减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污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超声萃取-离子色谱法分析了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中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结果表明,NO3-、SO2-4、NH4+及 Ca2+为主要组分;各个离子的质量浓度均有季节及空间变化差异;不同粒径颗粒物中 SO2-4和 NO3-相关性均很好,NH4+与 SO2-4、NO3-在细颗粒物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a2+在粗粒子中与 NO3-和 SO2-4的相关性也较好。SO2-4/NO3-质量比季节变化表明,春、夏季固定源与流动源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相当,秋季流动源贡献较大,冬季固定源贡献较大。PM2.5中SO2与SO2-4、NO2与 NO3-转化率表明,SO2-4、NO3-主要是由二次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鞍山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布设鞍钢工业区6个点位,周边2个点位,居民区2个点位和千山对照点等11个点位,分别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测定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掌握了鞍山市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全年有机氯农药各组分和ΣOPC浓度最高的功能区均为工业区周边,最低的功能区是千山对照点,六六六、滴滴涕和ΣOPC浓度变化趋势为工业区周边工业区居住区千山对照点,全市各功能区采暖期有机氯农药各组分和ΣOPC总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VOCs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弄清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对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VOCs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VOCs的月度变化分析、春节期间的变化分析,并进行了VOCs与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等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根据VOCs组成及变化情况和相关性,分析了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VOCs的质量浓度为145.7~1 410.7μg/m3,VOCs组分主要有丙酮、二氯甲烷、苯、乙酸乙酯、甲苯、1,2-二氯丙烷、三氯甲烷。春节期间,大气中VOCs的浓度有大幅的下降,比日常均值下降了40.9%。AQI较高时,大气中VOCs浓度有所升高。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主要来源于医药化工生产活动,苯、甲苯主要来源于煤燃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溪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域夏季大气重金属沉降状况,于2012年6—8月及2013年6—8月(夏季),设置8个监测点,共收集大气干湿混合样品48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Cu、Cd。结果发现,冶炼厂周边区域2012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2.5~421、1.01~5.06 mg/m2,平均值149、2.02 mg/m2;2013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0.6~94.3、0.12~0.44 mg/m2,平均值59.4、0.26 mg/m2。同1月份不同监测点Cu、Cd沉降量存在一定差异性,风向为造成该差异性的主要气象因素;不同监测点Cu、Cd月沉降通量与风向频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均大于0.60)。降雨量影响Cu、Cd月沉降量,Cu、Cd平均月沉降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r=0.91、r=0.87,P0.05)。  相似文献   

8.
9.
运用不同类型的PM1.0自动监测仪,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对兰州城市大气PM1.0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观测,分析了兰州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以及气象条件和SO2、NO2等污染物对PM1.0浓度特征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重污染天气过程PM1.0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兰州城市PM1.0日均最大浓度为11...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夏季近地面臭氧污染气象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6年7月成都市8个环境监测站点的臭氧、NO_2的监测资料以及成都市国家基准气象站和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成都市夏季臭氧、NO_2浓度和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和臭氧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臭氧污染受综合气象条件和NO_2浓度的影响,高温、低湿、强辐射有利于臭氧大量生成,NO_2浓度高低决定了臭氧浓度的峰值大小;在污染期间,大气边界层高度远高于本地平均水平,数值约为平均水平的2~3倍;成都市臭氧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区差异,成都市区的臭氧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光化学反应,而灵岩寺地区的臭氧来自于VOCs和大气水平输送。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不同功能区夏季空气微生物污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监测和评价昆明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通过平皿自然沉降法,于2010年夏季对其不同功能区空气真菌和细菌进行了初步监测。结果表明:昆明市夏季空气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以空气真菌含量评价为清洁;8月空气真菌含量最高,7月空气细菌含量最低;空气微生物含量日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2015—2016年盐城市城区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站点的O_3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盐城市O_3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前体物、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站点O_3污染水平较为接近,2016年各站点O_3-8h第90百分位数超标天数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43.5%,50.0%,8.7%和43.6%;全年O_3逐月值大致呈双峰分布,高ρ(O_3)主要集中在4—10月;O_3日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单峰分布,一般在05:00—07:00最低,13:00—15:00达到峰值;不同季节的O_3日变化情况有所差异,午后O_3峰值与O_3日变化幅度均在春季最大,冬季最低;NO、NO_2和CO的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出早晚双峰分布,受早高峰影响,一般在07:00左右达到一日中的最大值;O_3与NO_x等前体物均显著负相关,高ρ(O_3)往往出现在高ρ(CO)/ρ(NO_2)时;总体上各站点的ρ(O_3)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于2021年4月对鸭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体中14种目标有机磷酸酯(OPEs)的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中∑OPEs的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质量浓度为11.6~557.0 ng/L,平均质量浓度为202.5 ng/L,处于世界偏低,全国中下水平。鸭绿江水体中ρ(氯代OPEs)>ρ(烷基代OPEs)>ρ(芳基代OPEs)。14种OPEs中,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平均占比分别为31.8%和20.9%。鸭绿江上游水体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11.6~135.5 ng/L,平均值为52.8 ng/L,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烷基代OPEs;下游水体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179.1~557.0 ng/L,平均值为382.3 ng/L,质量浓度最高的是氯代OPEs。上游水体中OPEs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径流携带等环境迁移,下游水体则主要受到丹东市区生活污水和沿江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的影响。研究可为今后科学评估此类物质的环境风险并采取精准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4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点位的O_3监测数据,分析了佛山市的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O_3日最大8 h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67μg/m~3,O_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43d,占比46.7%;ρ(O_3)区域变化不大;ρ(O_3)月变化呈现\"三峰型\",全年高ρ(O_3)集中在6—10月份,其中7月份出现全年最高峰值;ρ(O_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夜间浓度较低且变化平缓,14:00—16:00左右达到峰值,并存在一定的\"周末效应\",但并不明显;ρ(O_3)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气压、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风向、风速的相关性相对较弱;总体上看,高温、低湿、微风、偏南风、低压、无雨的天气条件下高ρ(O_3)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村镇分散度高、随机性强的水环境污染的高效管控,采用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为核心的微型污染溯源站,于2022年4月1—14日对某县域村镇的河流水环境开展了在线监测溯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共发生2组污染事件,微型污染溯源站快速响应,氨氮、电导率等常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各指标中,氨氮受冲击波动最为显著,最适合用于污染事件报警。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识别污染事件之间的差异,第1组污染事件光谱特征为205 nm波长吸光度下降,疑似为硝态氮浓度下降;第2组污染事件光谱特征为230 nm波长出现显著吸收峰,疑似为水中烯-酮共轭双键类有机污染物含量大幅增加。多元线性回归拟合结果表明,2组污染事件可能分别由污水处理厂工艺波动导致的超标排放和上游化工类企业的偷排造成。研究结果为微型污染溯源站实现对不同污染情景的报警和溯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威海市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9月10—20日采用手工加密监测法对威海市秋季大气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气象因素对臭氧(O3)及其前体物的影响和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方法对VOCs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海市温度对O3生成影响明显,尤其是高温、低湿、扩散较差气象条件下,有利于O3前体物的反应消耗,促使O3生成及累积。观测期间,威海市秋季φ(VOCs)平均值为47.84×10-9,VOCs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为58.0%,其次为烷烃(21.6%)、卤代烃(10.2%)。O3生成潜势(OFP)平均值为393.95μg/m3,对OFP的贡献占比最高的为OVOCs(74.1%),其次为芳香烃(12.6%)、烷烃(7.0%)和烯烃(5.4%)。PMF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工艺过程源、船舶尾气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是威海市秋季VOCs排放主要来源,贡献占比分别为30.4%,23.9%,21.1%,16.5%。控制机动车排放和工艺过程排放是控制威海市秋季VOCs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尘类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近10年来TSP、降尘监测数据对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尘类污染进行了较系统、全面地分析。总结出省内不同区域内尘污染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阐明尘类污染是影响我省城市大气环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镇江市2019年4—10月市区4个空气质量国控站点VOCs监测数据,对大气中70种VOCs的组分特征、时间与区域变化进行分析,并用比值法研究VOCs来源特征。结果表明,4个站点PAMS组分的测定值为17.7 μg/m3~27.5μg/m3,醛酮类组分为15.4 μg/m3~165 μg/m3。各站点VOCs来源侧重点略有不同,主要来源是工业源、交通源、溶剂涂料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