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温哥华印象1978年,我第一次来到温哥华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脉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温哥华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温哥华市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最大城市,整个大温哥区的人口有230多万,而华人的数量在41万左右,占  相似文献   

2.
温哥华印象 1978年,我第一次来到温哥华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脉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温哥华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温哥华市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最大城市,整个大温哥区的人口有230多万,而华人的数量在41万左右,占到人口比例的18%.温哥华还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被誉为天然不冻港.  相似文献   

3.
金磊  维忻 《防灾博览》2010,(4):70-77
2010年5月20日,在上海世博会开园20天后,上海被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称号,从而跃升全球第七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城市(其余六个是2005年8月24日和9月20日被授予的阿根廷布宦诺斯艾利斯和德国柏林:2006年5月12日被授予的加拿大蒙特利尔:2008年10月16日被授予的日本名古屋和日本神户:2008年11月19日被授予的中国深圳市)。应该说,  相似文献   

4.
<正>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它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3,(3)
母鸭救子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有只母鸭像任何父母那样会找人搭救自己的孩子。警官彼德逊一天傍晚在一个居民区巡逻时发觉他的裤管被母鸭“抓住”,当他推开母鸭想走开时,母鸭再度“抓住”他的裤管,将他带到附近的阴沟盖板旁。彼德逊说:“我往阴沟里一看,才发现8只小鸭在阴沟里。”这名警察把阴沟的铁盖板搬开,把这群小鸭捞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城市自然灾害与地貌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少城市自然灾害的致灾过程、灾情程度和分布状况与城市地貌环境密切相关。详细分析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关系,是城市灾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分为三大类与七亚类,逐类分析了不同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題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防灾能力差,城市灾害的危险性和影响有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城市的灾害频发,既有自然灾害,也有公共卫生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一旦有灾害发生,会迅速波及城市周边地区,并易形成次生灾害。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风险集中,防灾基础设施薄弱,城市承灾体脆弱,灾害对城市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灾害对城市的作用方式和城市的受灾反应都是不同的,但其不同点系存在于某些特定方面,而从宏观和本质上来看,城市对灾害的反应是有很大共性的,找出并掌握这些共性,也就抓住了城市综合灾害管理的核心和实质.鉴于以往在城市灾害研究中涉及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的不明确,首先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明确的划分,并提出用"承灾能力"来"统摄"全局,按照面对灾害作用下的逻辑和时间顺序,通过对城市功能的分析,提出由防灾能力、抗灾能力、救灾能力和恢复能力作为城市承灾能力的组成部分,并按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功能分别设置了各种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先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区间数的模糊可变识别方法得出了全国省会城市和包括4个直辖市在内的共29个城市2003年的城市承灾能力对比结果.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大城市的综合承灾能力普遍较弱,亟待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10.
滑坡被认为是全球第三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山区、丘陵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滑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既是转变我国防灾减灾理念、有效降低滑坡灾害损失的迫切要求,也可以填补当前滑坡研究的不足。通过查阅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地方志记录,结合地球系统科学共享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采用国际减灾战略组织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县域单元滑坡灾害的人员要素和社会经济损失风险状况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并通过GIS制图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西部边缘地带、华东中部部分县市和江南丘陵地区是我国滑坡灾害承灾体高损失风险的集中分布区域;部分县市单次滑坡灾害对人员要素的致损风险极值高达35.8人/万人,对经济的致损风险极值也高达GDP暴露量的5%以上,年人员损失风险在30人以上,经济损失风险多达千万元。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西部地区的青、甘、陕、川、滇、黔、新、藏、宇、桂、内蒙和重庆等12个省区市内都有泥石流分布,已查明的泥石流沟计15500余条,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政府驻地城镇逾百座,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灾害点达23个,泥石流及其灾害是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城市建设、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西气和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等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在开发建设中都将要遇到泥石流问题,吸取以往这类建设中抗御泥石流灾害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减轻泥石流灾害和保障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4,(5):8-8
2014年9月24—26日,第28届全国中心城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深圳市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来自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10个特邀城市地震部门的代表以及热心防震减灾事业的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日前,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上海将启动建设健康城市的“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 建设健康城市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上海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将着重加强城市生态和环境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震区第三、第四活动期强震(M≥6 3/4)的时序演进和震场迁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活动期的强震之间存在着时序对应关系。并由此出发对华北地震区第八幕最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及地震活动区域作了推测。文章同时对甘肃、宁夏地震区的强震也作了时序对比,认为华北地震区在第八幕后将有较长时间的平静,强震活动将转移到西部的甘肃、宁夏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核化企业密集区域,也是核化事故多发地区,加强城市核化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是城市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仅就加强城市核化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谈几点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6.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 ,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防灾减灾研讨会”于 9月 2 4日至 2 5日在自治区美丽首府乌鲁木齐市顺利召开 ,共 1 5个省、市、自治区的减灾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自治区副主席熊辉银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 ,指出 :西部地区落后的重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建设投入化解不了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西部开发要靠政策、投入和建设与治理相结合。希望从综合性、总体性的角度 ,做出有说服力的总结。希望各地区联合起来 ,提出西部减灾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灾害地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必虎  彭加亮 《灾害学》1997,12(1):28-33
根据特征致灾因子的差异,将中国城市灾害类型大体上划分为沿海台风暴雨洪涝地面沉降型、北方干旱缺水风沙地面沉降型和南方洪涝渍害地面沉陷塌陷型等三大类型区。分别用上海、北京、武汉作为三种案例地区,讨论了以上三种城市灾害类型区的主要灾害及其地学背景。指出除了自然地理的因素外,人类在城市灾害致灾因素中也通过开采地下水、设计防洪排涝设施等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研究背景1.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国际经验对人类争取生存空间而言,地下空间具有现实的开发前景。国际上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并认为这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在工程实践方面,加拿大、日本、美国、法国、瑞典、挪威和芬兰等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已达到相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最重要的生命线工程,相对于地上结构,地下供水管网具有更高的易损性。由于供水管网多埋于地下,管道的早期破坏难以及时发现。本文提出了既有供水管网局部漏损识别的第2个方法:假设在管网的不同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漏损,计算监测管段的流量,以监测管段流量的计算值和监测值之间的误差最小为目标来识别出局部漏损的位置和程度。通过算例分析对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与既有供水管网局部漏损识别的第1个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准确率和分辨率两个方面均优于第1个方法。本文解决了供水管网健康监测和诊断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