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大量的核设施和放射源装置,这里有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厂,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首座2×60千瓦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厂,我国唯一的重水堆核电厂--秦山三期核电厂,还有世界上第一台建造的AP1000核电机组--三门核电,同时该地区还拥有一级放射源和辐照装置60多个,是我国核设施和放射及辐照装置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5,(9)
<正>核电,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清洁能源。随着环境约束增强,未来煤电的成本可能显著上升。要弥补压减煤电带来的电力缺口,发展核电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特别是作为资源消耗大国,发展核电将会是我国的大势所趋。我国核电发展历程回顾我国核电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2004年,这是中国核电发展的起步阶段。1980年,浙江秦山核电站动工,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掀开中国核电发展序幕。秦山核电站于  相似文献   

3.
正做总编这16年,写过不止一篇有关核电的"卷首语"。而今时过境迁,核电面临的机遇更多,挑战也更大。1951年12月20日,人类首次用核反应堆产出电能,最初的输出功率仅为100千瓦。到2018年,全球核电站发电量已占全球电力供应的10.5%,核电站遍布北美、欧洲以及东亚等30多个国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全球核电装机近4亿千瓦,另有在建装机约为5500万千瓦。据IAEA数据,目前有60多个国家正考虑建设核电站,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核电装机容量还将增加至少40%。  相似文献   

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1953年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到1994年,英国的核电已经有14个电厂,31个反应堆,总装机达到1200多万千瓦。由于国内反核压力,英国停止建设核电站20多年。英国目前有8座核电站,发电量占英国用电量的20%,将在2030年前后到期退役。同时,英国的火电厂将在2025年前后全部关闭。为了替代目前老化的发电机组和降低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未来英国急需新建核电项目。而中国企业也将在英国重启核电计划的首个项目欣克利角核电站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5,(12)
<正>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思路。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未来,平均每年投产和新开工机组都要达到6台左右。进入"十二五",虽然受到日本福岛事件影响,中国核电建设仍保持了一定的规模,新投产的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在建规模则雄踞全球之首,核电站建设能力、设备制造能力、核电站运营能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缺乏常规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火电比重已经过大,加快核电发展,是我省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之后,浙江省第二座核电站三门核电站的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机组也即将在2015年投入运营。加速核电建设不仅保证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而且能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省核电建设应通过加强核电站的安全检查、设计建设中安全措施保障、解决核电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等,促进浙江省的核电建设与环境安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11月<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政府开始了从"适度发展核电"向"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转变:"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在目前在建和运行核电容量1696.8万千瓦的基础上,新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2300万千瓦.2020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1800万千瓦左右."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2,(11):36-37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建(含扩建)核电站13个,在建装机容量3397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此外,还有一批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纵观我国核电现状,可见我国核电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按照"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借贷建设、售电还贷、合资经营"的方针,主体工程于1987年8月开工,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拥有两台装机容量为98.4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年度累计上网电量达449.59亿千瓦时,其中年度输港电量为116.21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以及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核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能源.到目前,世界上已有400多座核电站在运行.在我国,标志着核电事业起步的秦山核电站,已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成功;现在,由两台装机90万千瓦的进口机组组成的大亚湾核电站也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计划于明、后两年先后发电.由此看来,核电事业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今后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一、我国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从能源需求看,发展核电势在必行.但鉴于发展核电会伴有放射性物质的产生,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我们对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是"积极支持,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就是为开发新能源,大力支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1,(7):54-55
目前我省已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二期6台机组、近6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全部采用的是二代或二代加压水堆核电技术,其安全性比日本的早期沸水堆堆型高。通过不断的设计改进和运行经验的积累,我省的核电厂已经能够达到很高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核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经历了核电起步、适度发展、积极发展和安全高效发展四个阶段。核电站除了发电以外,更由于它的建造,拉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座装机规模500万千瓦核电厂,总投资可达650  相似文献   

13.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平均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300万~400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30~40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温室气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14.
日本目前有核电站十二个,发电容量为1738万瓦.这些核电站全都建于海滨.福井县核电站最多,共有五个,建于若狭湾和敦贺湾海滨.若狭湾风光秀丽,海水浴场相连,入夏大量游人依然划船游泳、品尝海鲜.美浜、大阪、高浜三个核电站分布于若狭湾沿岸.福岛县两个核电站运行后,推动了沿海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日本核电站附近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日本核电站的低放射性废水经过二回路冷却水和海水的两次稀释后,海水中放射性已达到很低的水平.美浜、大阪、高浜三个压水堆  相似文献   

15.
废物排放量相差百万倍   煤电站排放的废物比核电站大百万倍.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一年产生的高放射性的玻璃或水泥固化块体积只有2.5~3立方米.而100万千瓦的煤电站,每年向环境中排放烟尘4千吨,硫化物1 1万吨,氮氧化物2.7万吨,灰渣45万吨.   ……  相似文献   

16.
离深圳45km、香港54km的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也是我国最大的合资企业。该电站由我国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联合投资,核岛和建造技术由法国引进。该电站有两座M310型压水堆机组,装机容量为2×9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0亿度。整个电站建设期为7年,两台机组将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发电。 核电站的冷却水取自大亚湾的海水,然后排入大亚湾,其排放量高达108m3/s。冷却水的余热对大亚湾的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如何,冷却水系统所受污损生物和过滤鼓堵塞的危害程度如何,这都是生态零点调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4月28日,我国首座国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1、2号机组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扩建工程同时开工,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商用核电机组CNP600已经成熟,实现了核电自主化的重大跨越,具备了批量建设的条件和能力,对推动我国后续核电项目自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秦山核电二  相似文献   

18.
<正>核电发展经历4个阶段1954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机组,人类进入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从世界核电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实验示范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减缓发展阶段以及开始复苏阶段。1.实验示范阶段(1954-1965年)1954-1965年间,世界共有38个机组投入运行,属于早期原型反应堆,即"第一代"核电站。期间,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5MW实验性石墨沸水堆;1956年英国建成45MW原型天然铀石墨气冷堆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60MW原型压水堆核电站;1962年法国建成60MW天然铀石墨气冷堆;1962年加拿大建成25MW天然铀重水堆核电站。  相似文献   

19.
核电与环境     
樊远彬 《上海环境科学》1991,10(2):44-44,23
一、核电与火电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和人口急增,其中能源短缺,又是最根本的问题。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两大途径,可为解决能源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即燃烧化石燃料的火电和利用重核裂变的核电。但化石燃料贮藏量有限,即使按目前这种消耗速度,在百年内将会面临枯竭,且这种宝贵的化工原料,还有更多的用途。而核电的核燃料铀、钍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如能充分利用,所含能量要比化石燃料多上万倍,且核电成本低,核燃料运输量小(一座100万千瓦核电站,一年只需30~40吨低浓铀),因此,世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18,(11)
正"从大亚湾核电站的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到如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设备国产化率86.7%,从40年前的‘小学生’,到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出口到老牌核电强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核集团副总经理谭建生日前在"中广核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汇"上如此表示。演绎"零资本裂变"奇迹中广核起步于我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78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