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鸣昌 《安防科技》2010,(12):50-54
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力系统专用的特殊光缆OPPC。并且对光纤复合相线(OPPC)的结构、特点,项目可行性、技术优势,在工程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以及在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矿井提升安全监护技术及相关装置》由中国矿业大学研制完成,通过国家鉴定获2002年度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成功可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使提升机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同时,有助于引导提升司机正确操作、提高维护质量、实施状态维修、为分析故障和处理故障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高铁运营事故,消除高铁运营过程岗位链条安全风险识别存在的主观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的缺陷,降低安全风险因子获取的随机性,基于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研究高速铁路运营过程岗位链条安全风险识别与优化问题。首先,基于对线路基础、运行调度、列控中心及列车运行系统的研究,建立高铁运营过程岗位链条模型;然后,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运行调度进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涉及"钢轨"、"道床"、"路基"、"桥隧建筑物"、"道岔"、"信号设备"、"接触网"、"供电设备"8大设施设备;最后,运用粗集理论对安全风险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外轨超高、路基翻浆冒泥、桥隧建筑物坍塌、道岔故障、信号设备故障、接触网供电线路中断6大因素为运行调度单元的核心风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因轨道交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故障问题而导致的轨道交通线路降级运营(临时停车、增大发车间隔等)的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公共交通运行安全及社会秩序。本文阐述了轨道交通不间断电源(UPS)的使用环境和多年来发现的问题,结合各种类型UPS的产品与技术特性,对实际使用与现行标准进行汇总分析,指出了轨道交通对UPS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5.
<矿井提升安全监护技术及相关装置>由中国矿业大学研制完成,通过国家鉴定获2002年度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成功可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使提升机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同时,有助于引导提升司机正确操作,提高维护质量,实施状态维修,为分析故障和处理故障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区间修复的城市轨道交通故障恢复策略;以网络平均效率度量网络韧性性能函数,按不同折返区段分段处理失效线路,构建以网络韧性损失和恢复总时长最小为目标的城市轨道交通故障恢复模型,设计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并以成都地铁网络为例,探讨环线失效和放射线失效2种场景下列车运行交路调整对网络恢复决策及网络恢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故障恢复方法能有效避免站点修复完成后仍需长时间等待其他站点修复完成才能接入线网运营的情况,考虑列车运行交路调整恢复方案的韧性损失比不考虑运行交路调整时减少28.3%;是否考虑列车运行交路调整对网络环线线路的故障恢复决策影响较大,对外围放射区域线路的故障恢复决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影响高速动车组正常运行的各故障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其耦合强度,将故障因素分为人、机、环3类,从系统角度又将机器因素分为5个子系统。人、机、环3类共识别27个故障因素;使用K2算法生成贝叶斯网络结构,引入扩展因果效应算法确定节点优先次序作为K2算法的先验知识,采用EM算法学习贝叶斯网络参数,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分析模型;以209个CRH详细故障报告为例,对故障因素的故障发生概率进行排序并分析因素间的影响强度和灵敏度。结果表明:牵引供电系统故障发生概率较高;车门系统故障、牵引变流器故障易由内部零件故障引起,外界异物击打对受电弓影响较大;人、环因素更易引起多故障耦合;环境因素对牵引供电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贝叶斯网络在分析高速动车组运营系统故障问题上具有可行性,分析结果有助于提升运营单位的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内某地铁A号线已运营10 a以上,部分系统设备(如车载信号系统)严重老化,为避免对系统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本文从RAMS表现值和设备故障趋势2个方面,采用基于数据的定量评估方法,对运营设备进行状态评估,以确定设备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设备维保及改造更新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科学的RAMS管理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可以为运营方的维护维修和改造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G3技术集成及其在青藏铁路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沿线环境恶劣(严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年冻土地段长、生态环境脆弱等)。因此,不仅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而且,要求在线路建成后实现其运营、维修管理信息化。笔者提出采用G3(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技术集成来确保建成后线路的安全运营。在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施、快速地获取空间目标的三维坐标;GIS为系统集成提供基础平台,对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处理;GSM实现信息的无线、实时的传输。采用G3技术可以实现列车行车信息的实时发布、传输与接收,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隧道衬砌渗水已成为影响运营隧道结构强度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在运营隧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有效预防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发生,从隧道运营管理与维护的角度,运用事故树分析法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得出了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11个基本原因和8个理论预防方案。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提出了“有效泄压”和“及时检测修复裂缝”2个预防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可行方案,并相应地给出了各可行预防方案的具体措施。针对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隧道衬砌裂缝的情况,指出加强运营隧道衬砌渗水检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有效预防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安全管理的需求,提出基于互联网+的轨道交通动力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平台的框架,运用J2EE开发工具,采用嵌入式高速数据采集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构建形成集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轨道交通动力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完善智能的设备安全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轨道交通动力设备的安全监管力度,保障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铁路真空卸污设备为研究对象,进行远程运行维护系统的开发设计。根据真空卸污设备的运行特点,确定系统具备的功能,采集的数据类型、信号传输方式,并进行硬件开发集成和软件开发。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铁路真空卸污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加快真空卸污设备故障诊断和维护的响应速度,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铁路真空卸污设备运行维护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Design of Intelligent Fault Diagnostic System (F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research work presents useful framework and mechanism for integrated fault diagnostic system, or FDS. The proposed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major subsystems: fault detection, root cause and consequence analyzer, and maintenance analyzer. Learning mechanisms are proposed to extract knowledge about deviations/failure modes from real time process and equipment monitoring data. Fault semantic network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failure modes and fault propagation models as integrated with process and equipment models. Qualitative rules are defined and associated with fault semantic networks for practical Actual maintenance findings are used to tune training data for more accurate fault detection and root cause and consequence analysis. Case study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idea.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简称"大机")故障的智能检索和诊断,使用基于案例推理(CBR)的思路分析和设计用以实现这些目的的系统。阐述案例的表示和构建方法。提出捣固车的故障案例模型构建方法。设计捣固车故障诊断的CBR系统。给出带权值的k-近邻法的案例相似性检索方法。提出大机故障诊断智能决策系统,采用定性和定量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故障诊断系统能够进行案例的定性、定量和混合检索。用捣固车的具体故障案例,验证所设计的系统的可行性。诊断系统检索得到的故障类型与依据现场采集的数据判定的故障类型基本一致,能够进行案例调用和修改。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驾驶是一种先进的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轨道交通列车运维对站台门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站台门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安全监控需求的基础上,从站台门的运行外部环境和站台门自身的运行参数两方面出发,建立站台门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实时全面掌握站台门的安全状态,基于BIM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技术,对站台门的安全状态进行预测,防范于未然并及时做好维修计划调整。该系统能让站台门的安全处于主动控制状态,减少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的薄弱环节,论述基于联动机制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系统的组织体系、功能特点、关键技术及组织运作流程等。该系统在整合和利用现有应急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等先进技术,建立成为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的、高度智能化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使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在低压交流配电系统中,当多支路并联的复杂系统的某1支路中出现串联电弧故障时,识别难度大幅提升。为了预防此类情况引发的电气火灾,提出1种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结合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搭建实验平台用以采集不同负载在不同支路下发生故障时和正常工作时的干路电流数据;然后,构建CNN_LSTM模型并做出相应改进,将电流数据直接输入到模型中,由模型自主提取波形特征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电弧故障,准确率达99.04%以上,且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是哪类负载所在的支路发生电弧故障,准确率达97.90%,可为复杂支路下的电弧故障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影响常减压蒸馏装置平稳运行的设备失效模式及故障部件,基于1 151条设备故障数据,采用Bayesian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离心泵、压缩机、电动机构建基于Bayesian网络的设备故障概率分析模型,分析故障部件、失效模式、故障后果之间的定量概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离心泵、压缩机、电动机停运的关键致因部件分别为轴承箱密封故障、活塞环故障、轴承故障,同时得到导致设备停运的故障部件敏感度排序。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设备故障风险防范及检维修工作效率,同时可为备件优化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802.11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真三维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根据功能特征划分为现场设备管理层、系统运行监控层和地面监控管理层。工作时,定位分站将移动节点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过来的位置坐标信息通过RS-485总线传输到光纤冗余网中,紧接着将位置坐标信息通过CAN现场总线传输到地面数据服务器内进行解压、分析处理和可视化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当加权因子k取1.1时,该系统在井下巷道测试环境中的平均误差仅为1.15 m,且长期运行无故障,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