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在夕卡岩、花岗岩、伟晶岩和热液脉状钨矿床中,白钨矿是重要的钨矿物之一。通常呈纯的矿物形式出现,但是有时它可以和不同含量的钼钙矿分子化合,形成从一个端元(CaWO_4)到另一个端元(CaMoO_4)的固溶体连续系列。研究白钨矿-钼钙矿系列中的钼  相似文献   

2.
对东欧地台别尔哥罗德-米哈伊洛夫斯克构造,苏尔斯克构造和苏伊萨尔构造的科马提岩中铬尖晶石副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查明:科马提岩中的高镁铬尖晶石(第一世代)与地台捕虏体中的相似;科马提岩中铬尖晶石(第二世代)所具的独一无二的化学成分(低镁、高铬及锌、锰异常富集)与减压-耗散熔融作用和混染作用有关;铬尖晶石类的造矿物组分的含量有明显区别。 研究结果证实,科马提岩岩系是长期、多次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以构造解析为基础.进行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M形叠加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解释,总结构造对矿体的控制规律:三个世代的褶皱、韧性断层及相匹配的面理大都是成矿期构造,起运矿和容矿作用,可以划分五种控矿类型;第二世代褶皱为主形变,控制地层与矿体的展布,它与第三世代褶皱叠加的复合部位是找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南秧田白钨矿矿石类型有两种: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石类型中的白钨矿,在∑REE、LREE/HREE比值、δEN伍和(La/Yb)N比值等地球化学率数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出矿石矿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而且,根据白钨矿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La、Ce和Y的含量可有效地判别不同矿石类型的成因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 5 7个电子探针分析、1个湿法化学全分析、3个中子活化分析、1个差热分析和 3个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 ,首次将金厂金矿床铬绢云母系列划分为二个矿物类十个矿物种和三个生成世代 ,并总结出其成因矿物学特征 ,提出铬绢云母系列的生成与金矿的形成关系密切 ,铬绢云母系列是该区找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黄梅铁矿区志留——泥盆系构成上薄皮推覆体,石炭——下、中三叠统构成中薄皮推覆体,而中、新生界为相对原地体。总体格架是在具有高差异应力(平均值为203.24MPa)和高应变速率(平均值为1.15×10~(-7)sec~(-1))以脆性变形为主的浅层次由NNW指向SSE方向的推覆构造运动中孕育的。菱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成岩菱铁矿和矿源层的形成;中期,经层滑——逆冲断裂的构造热液的强烈改造并重新富集;晚期,层滑——逆冲断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列举的拉多加海岸西北白钨矿化夕卡岩中辉石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夕卡岩化过程中,辉石含铁量的提高取决于矿物物质的再分配,同时Mn、zn、Sc、Co、Ni、Ti和W也增加。形成的顺序依次为透辉石、次透辉石,而最后为铁次透辉石。表明,辉石的成分和性质与夕卡岩作用的一定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 石榴石是夕卡岩矿床中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它们通常以铝榴石组分含量不高的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的中间变种而出现。夕卡岩中的石榴石主要有三种类型;钙铝榴石型(钙铁榴石分子为O—40%),中间型(钙铁榴石分子为40—70%)和钙铁榴石型(钙铁榴石分子为70—80%)。许多研究者认为,钙铁榴石型的石榴石主要产在夕卡岩型的铁矿床和多金属矿床中,而钙铝榴石型的石榴石则主要产在夕卡岩型的锡矿床、钨矿床和稀有金属矿床中。对于白钨矿矿床中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般都赞同Sn-W矿床与来源于大陆地壳部分熔融的花岗岩或流纹岩有关,其构造背景或是在会聚型板块的边缘,或是在陆内裂谷带. 锡和钨几乎总是以锡石、以钨铁矿-钨锰矿固溶体系列所代表的黑钨矿以及以白钨矿的形式产出,而伴生的硫化物矿物共生组合有很大变化。黄铁矿-磁铁矿是比较常见的,黄铜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阿多拉(Adola)砂金矿产在埃塞俄比亚锡达莫省基布雷门吉斯特(Kibre Meng-hist)地区(图1)。该区多山,山坡陡峭,砂金矿是最近砾石和残留、半残留热带土壤(只是就地搬运)形成的。下伏于基布雷门吉斯特(阿多拉)地区的基底,是由三个主要的岩石序列组成的,它们被主要的不整合面和冲断层所分割。这三个岩石序列是,中部杂岩体的沃德拉群,由长石砂岩、石英岩和云母片岩组成,由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上覆红土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碳酸盐岩上覆红土在中国南方分布广泛,已提出的用于解释其形成机制的有溶蚀-残积说、溶蚀-交代说和外来沉积说,溶蚀-残积说应该是红土形成的真正机制。形成红土消耗的原岩可能是质纯碳酸盐岩,但更可能是含有泥质碳酸盐岩,甚至碎屑岩或粘土岩。红土中粘土矿物来源应该有二,一是原岩所夹粘土矿物,二是原岩中硅酸盐矿物溶解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铁氧化物应该来自原岩中黄铁矿的次生演化。完整的红土剖面应该由红土层、杂色粘土层和碳酸盐岩腐岩组成。碳酸盐岩腐岩形成于包气带,由原岩中的碳酸盐溶解后再次沉淀形成,主要由钙华和残余碳酸盐晶体组成。红土地区的石漠化趋势主要与红土向地下岩溶空间渗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 加拿大由几个地块组成,最有名的是格林维尔地块。其年龄为10亿年。今天主要讨论格林维尔造山带的形成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不是北美地块的一部分,而原来在很远的地方,后来碰撞而成的。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将在报告中用事实来说明。 加拿大的变质岩有深变质岩石,中变质岩石和低变质岩石。我们所研究的是该省的三个岩体,为闪长岩和辉长岩。这些岩石易于做古地磁测量。这三个岩  相似文献   

13.
<正> 硫盐是由通式为A_mT_nX_p的一组矿物组成,其中共同的元素是:A代表Ag、Cu、Pb;T代表As、Sb、Bi;X代表S,可以把它们看作为三价As、Sb、Bi的磺酸盐类。在这些矿物的晶体结构中三价原子T由三个S原子配位,形成低的角锥,位于角锥的顶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天然产出的钨酸盐矿物属于两种结构群。其一包括白钨矿(CaWO_4)和钨铅矿(PbWO_4),以四面体形式结晶,空间群为 I4_1/a;其二包括钨铁矿(FeWO_4)、钨锰矿(MnWO_4)和钨锌矿(ZnWO_4),以单斜系形式晶出,空间群为 P2/c。在白钨矿和许多其他具有除 Fe~(2+)外的二价阳离  相似文献   

15.
<正> 大气化学法的依据,就是利用金属矿床从其形成时开始到其完全被破坏为止所存在的天然作用,即“呼吸作用”。由于这种作用,在裸露矿、盲矿、埋藏矿和隐伏-埋藏矿之上的超覆岩石中、底层土壤和土壤的空气中以及近地表的大气圈层中,都会形成气体分散晕。这些气体分散晕虽然少数可与矿床同时形成,但多数是由矿体和矿床中后来出现的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它们是一种由化学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等组成的复杂的、多组分的动力体系,然而,有关这些化合物在气体分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成矿过程中,铼主要同钼而较少同其他金属聚集在一起。铼的矿物富集体主要是辉钼矿,其次是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及其他矿物。独立的铼矿物十分罕见。虽然有关文献在讨论不同成因辉钼矿中铼的聚集和分布特点方面存在着不同观点,但仍可提出以下一些普遍规律。低温矿床辉钼矿中铼的高含量要比高温矿床辉钼矿中常见得多。铜-钼矿床中的辉钼矿要比铝矿床本身、钨-钼矿床及伟晶岩石中的辉钼矿更富铼。在同一矿床中,铼常常趋于在上部的钼矿石中优先富集。这对于在下部发育有辉钼矿与白钨矿、钼自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编制中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以中学生学习投入的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与团体焦点访谈等手段,形成了由65个项目组成的初始问卷。通过对南京市324名中学生的初测问卷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39个条目的问卷;对南京市325名中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经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修正后的问卷有35个项目,包括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三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47.31%,因子负荷均在0.43-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三因素模型,χ2/df=1.681,GFI=0.868,CFI=0.910,NNFI=0.903,RMSEA=0.046,RMR=0.058。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0.82-0.93)与结构效度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结论:中学生学习投入的三因子结构较为合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正> 早先曾对夕卡岩型白钨矿矿床花岗岩类岩石中的黑云母进行过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说明采用研究法对花岗岩类进行钨矿化远景评价是可能的。在文章中曾强调指出,第一和第二类碱性花岗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由水合物造成的管道堵塞,特别是油-气-水多相混输领域水合物堵塞尤为严重的问题,系统调研了水合物在多相混输管道内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富油相/富水相和富气相两个体系;基于水合物颗粒微观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水合物颗粒间的黏聚和水合物颗粒与管壁间的黏附作用;指出了多相混输管道内水合物形成过程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   总被引:65,自引:9,他引:56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4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情况。研究表明: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年及夏、秋季降水量的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变化表现出不同季性,四季及年蒸发量变化呈逐年增大趋势;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蒸发量在1986-1988年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全球升温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上的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是“三江源”地区气候出现暖湿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