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最近,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播出了这样一个案例: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的梁滩河遭受了严重污染。调查发现,污染源是当地的养殖业,由于当地的村民把鸭粪全部倒入梁滩河,最终导致梁滩河乃至嘉陵江的污染。如今,政府已经下令不许村民们养鸭,但当地村民表示,当初养鸭是政府号召的,现在形成一定规模后也是政府不让养,那么村民们的损失由谁承担呢?  相似文献   

2.
消失的小河     
村西有一条河。河水不大,四季常流;河水不深,河滩宽阔,卧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那些躺在河滩上的大石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摆放成一列整齐的“桥”。在陕西关中的一些地区,将这当“桥”的过路石称为“列石”。河东是村民居住的村庄,河西是村民们耕种的田地,小河就成为村民每天  相似文献   

3.
连日来,安徽省濉溪县孙疃镇境内的浍河河道内,网箱养殖的数万尾成鱼突然大量死亡。来到事发地点,人们远远就能闻到一股呛鼻的怪味和鱼臭味。一股黄褐色液体正在河道中流淌,一条条翻着白肚的死鱼在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据当地村民们介绍,浍河是淮河的支流,流经孙疃境内共有十多公里,此次受灾的街东村和街西村的渔业大队共六百多个网箱,估计损失约在120万元左右。受灾渔民眉头紧蹙,愤怒地指向被污染的河流,痛心地说:“俺们贷了十几万元钱啊,这下全没了……”  相似文献   

4.
《绿色视野》2012,(9):17-19
“黄站长,请问我们这里什么时候通自来水?这水塘的水实在不能喝了,天这么热,水都有腥味。”“快了,正在招投标,问题很快就能解决,放心吧,政府不会忽悠你们的。”“那就好,越快越好,村民们都等着呢。”7月17日下午,村民夏应节正在盖新房,正好遇到了岳西县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站副站长黄飞林,  相似文献   

5.
污水围绕村庄,井水异味浑黄。这是记者对周营乡黄孟营村的第一印象。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坐落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畔,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这个村庄就开始被污水困扰。从此,饮用水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当地村民健康的主要祸首。据当地村民孔贺勤说,她小时候身体  相似文献   

6.
最近,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的村民反映,当地300多名儿童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村民怀疑与村口一家生产电锌的化工厂有关。然而,当地官员称,超标原因不能确定,嘴里咬铅笔“也可能超铅”。据报道,大浦镇儿童的血铅超标问题,早在2012年年底就已被村民发现,并随即引起民众恐慌。百姓自发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至少有3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  相似文献   

7.
在额尔古纳恩和乡向阳屯,取暖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那里的冬季长达七个月,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2月份,气温都在零下40多摄氏度。在2002年之前,老百姓每年都到村子周围的山上“间伐”山林,清理出枯、死、病的树木当柴烧。2002年以后,国家实行“禁伐”政策,一些贫困的老百姓因为烧不起煤就去盗伐树木,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杨秋莎不久前去额尔古纳考察,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在环保与生存之间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8.
汪洋 《绿色视野》2014,(8):37-40
2014年伊始,印度北方邦莫拉达巴德区古吉拉村的村民们就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中:一只成年母虎从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跑出来,并在两周内攻击致死4人,还袭击了大量牲畜。林业警察希尔·库马受命追捕这只食人虎,以阻止它接下来的血腥杀戮。食人虎惊魂“希尔警官,快去救萨利姆吧,他就要被老虎咬死了!”2014年1月14日,一个叫阿拉贡的村民冲进了印度北方邦莫拉达巴德区古吉拉村警察局,一脸惊慌地喊道。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西山有一个西辛房村,西辛房有一座物华园。西辛房,听来很平常,甚至有点“土”;物华园,听来高雅庄重,还带点“洋”味。这“土”“洋”一结合,就闹出了点儿名堂,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当然,最偷着乐的,还是西辛房本村本地人。门头沟区龙泉镇西辛房村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农村,整个村子建在半山腰,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山村。全村108户,300多口人。同我国大部分山区一样,村里只有很少的耕地。全村人都知道,靠这点耕地,连全村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致富奔小康呢。穷则思变。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村民进城卖菜,看到热带水草(热带鱼缸中的观赏革)还能卖钱,惊奇之中受到启  相似文献   

10.
蓝楠 《绿色视野》2011,(5):36-40
案情回放贵州北部的老房子村村民,长期以来一直靠一股泉水生活。但是在2001年,由于附近一家煤矿开始进行采矿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使当地村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村民们将这家煤矿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老房子村是贵州北部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全村32户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过得』舌静而自足。  相似文献   

11.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0,(11):34-36
野猪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一种繁殖力极强的野生保护动物。在广元市旺苍县五权镇、朝天区宣河乡等地,当地村民连日来频繁遭到野猪袭击,给大家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破坏。一边是野生保护动物,一边是赖以生存的口粮,村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微评     
<正>深夜捉虫每年立秋过后,河南延津县数万村民捉虫忙。8月16日凌晨5点,僧固乡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开始热闹起来。捉了一晚上蟋蟀的村民们,骑着摩托车、电动车,头戴矿灯,三两一群提着特制的篮子,兴致勃勃地到各摊位前,向收蟋蟀的老板们展示他们一晚的战利品。蟋蟀没有明码标价,每只少则10元,多则百元千元甚至万元。只要卖到千元的,村民们都会放鞭炮庆贺。蟋蟀俨然成了当地的"致富虫"。  相似文献   

13.
樟树大神     
早就听说在南方山区的一些村民中,有着“崇樟”的习俗,我总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已逝的、至多是残存的旧习罢了。孰知,最近随一批美术家朋友去江西婺源采风,才发现这种习俗在当地的许多村民中,仍固执地保留着。  相似文献   

14.
日前,由联合国开发署、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贵州子项目“拍出你身边的可再生世界”农村清洁能源摄影展在贵州省凤冈县田坝村启动,该项目赠送给200个村民每人一台相机,让村民自己拍摄身边的沼气能源。得到相机的村民们乐呵呵把镜头对准了自家的沼气池、沼气灶、沼气灯以及用沼渣沼液浇灌出的茶园。他们带着骄傲的笑容告诉记者,他们要用镜头把沼气给农村带来的新生活全部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5.
董辰 《环境教育》2004,(6):24-24
我们学校又新设了垃圾分类箱.上面还有几个大字“可回收”、“不可回收”。红蓝相间的垃圾箱放在楼角.静静地等待着同学们把垃圾都分门别类.使我们一进校门就有一股自豪感:”瞧.我们学校多环保呀!。  相似文献   

16.
龙眼井     
我的老家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南山区,苍翠欲酒的毛竹林中,有一口百年老井,人们称之为“龙眼井”。为哈叫“龙眼井”?我小时候曾好奇地问父亲。父亲回答说:“因为这口井坐落在龙的眠晴上,龙身在太湖里,水露充足,不易枯竭。”自从我父亲的爷爷在“长毛造反”(太平天雷革命)时期,一根扁担两只筐,从水网稻田地区来致这丘陵山区安家,在竹林中挖掘这口水井以来,井水从未干过。我们小村庄里的十来户人家,都把这口水井当作自己的生命。淘米、洗莱、做饭、浇汤、泡茶、洗衣服、浇庄稼,都用这口井的井水。这井水有点神奇。叠夏酷暑,吊上一桶井水,用双手捧起来胃几口.凉冰冰、甜蜜蜜,既解渴,又消署;既舒服,又不闹肚子。如果把刚采来的西瓜浸在刚吊起来的井水里,十来分钟后再开吃,那就更令人垂涎欲渣。冰天雪地,革棚屋檐下倒挂的冰凌有三四尺长。我们几个小伙伴滚  相似文献   

17.
史伟峰 《环境教育》2005,(10):36-37
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是在1996年由团中央、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少工委、中国化扶贫委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共同倡导成立的,是中国孩子的第一个环保组织。目前该组织的小村民超过10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小村民们以“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为目标.以一点一滴的小行动来保护环境.回收废弃物中有用的东西连同回收劳动所得.为贫困地区的小伙伴建造了5所“手拉手环保小学”、近300个“手拉手书屋”.在黄河小浪砥营建了500亩“中华少年世纪林”……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最近又爆出好消息,说是该省"五水共治"之后,好多条河段都可以游泳了,尤其是环保局长们,可以下去游泳了。但是我不相信。因为,一个地方的河流,是不是可以游泳,一个地方的河水,是不是可以捧起来就喝,其实不是由环保局长、市委书记、市长们说了算,而是由普通公众说了算的。在很多年来,一个地方的环境保护是不是做得好,总是由当地的官员们说了算,总是由当地的环保局长们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06,(10)
10月15日,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大坝组村民谌洪鑫向笔者诉说了家门口一家生产磷的工厂污染环境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像谌洪鑫这样受污染侵害的村民在当地着实不少,很多人都表示出了无奈。在开阳县双流镇一带,各种磷工厂污染十分严重,铺天盖地的磷企业污染源不但使当地一些农户粮食严重欠收,而且还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据了解,在贵州省的不少县乡,近年来污染工厂越来越多,一些地方官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经济,很多污染企业纷纷上马。这些污染企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殃及数代人,形同杀鸡取卵,得不偿失。作为当前大打“旅游牌”的贵州,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20.
甜水之忧     
小时候,家乡有一眼青石砌口的砖井,人称黄汤井。那井水甘冽清甜,喝一口沁透肺腑。现在年龄将近天命,也喝过不少名泉名饮,但其滋味和记忆中的黄汤井水都相差甚远。这是实实在在的感受,绝对排除了“美不美故乡水”的情结因素。黄汤井旁,是一口五亩左右的坑塘。井塘之间,有十几株合抱的垂柳。那年代久远的柳树,老态龙钟,盘根错节,细细的根须钻过井壁的砖缝,若隐若现地在井水中飘浮,所以一年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