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厂房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事故,以核电站为圆心、半径20公里范围内近20万居民收到"避难指示"。根据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等级,此次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评定为7级,是继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际社会对核能的危险性更为敏感,德、日等国计划削减或关闭核电产业,我国政府在事故发生后也紧急叫停了新的核电项目.核能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及热污染等问题伴随而生,核安全问题始终贯穿核能开发利用的全过程.2012年10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提出要"坚持以提高核能和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加快放射性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应急响应和核安全管理为依托,全面加强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欧美等国核能开发利用较早,积累了较多核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在分别经历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安全事故后,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福岛核震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的巨大破坏使全人类震惊、悲痛,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震,更时刻牵动着亿万颗心。作为多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达国家,日本拥有世界领先的防震减灾能力,却仍不免在超大地震海啸的肆虐下险象环生。在享受着核能这一清洁能源带来的美好生活时,我们应从这次事故中得到什么警示?福岛核震是否为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的其他国家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4.
张筱姝 《环境》2011,(5):7-9
时至今日,仿佛"3.1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的余声还在振荡,在生命的脆弱与消逝面前,人们往往产生无限的感慨和伤痛。在有关日本地震的报道中,仔细看去就会发现,许多对当地群众境况的拍摄画面里很多都有一个默默陪伴在他们身边  相似文献   

5.
核能、核安全一直是国内外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核能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而公众的支持、接纳首先要对核能、核安全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本文采用分析对比等方法,就什么是核安全问题、核电厂设计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核安全、如何看待核安全问题、如何进行核安全监管进行详细、清晰的阐述,以期为我国核能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核能事业对保障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核能事业应当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核能事业成就斐然,已成为核能和核技术的大国。然而,伴随着核能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和储存量也不断增加,相关安全风险和生态风险日益引起核能界的关切,对中国政府积极有序推进核能发展的政策实施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袁达松 《环境保护》2013,(Z1):44-47
核安全问题始终贯穿核能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欧美等国核能开发利用较早,积累了较多核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在分别经历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安全事故后,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核电是一种经济、高效、清洁、低碳和环境友好的能源。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47台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核能利用是一把"双刃剑",核能发展也伴生着安全风险和挑战。在全球核能发展进程中曾经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三次大的核事故,一次次为核能的安全利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9.
湾湾 《环境》2019,(11)
<正>1989年,为培养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大亚湾核电站派出了110多名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他们被称为"黄金人"。今年恰逢"黄金人"项目开展30周年,以此为契机,同时展示中法核能合作的巨大成就,展现我国核电发展的开放、共赢的国际形象,进一步促进中法核能合作、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与经贸合作,中广核"黄金人"30周年暨中法核能企业合作发展论坛于10月16日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  相似文献   

10.
百味园     
《环境》1995,(7)
不久前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毁坏了无数的建筑,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震灾还危及到蟑螂的天敌——长背泥蜂的生存。日本的生态学研究人员指出,受震灾的影响,长背泥蜂有可能在阪神地区绝迹。阪神地区有许多木制的房屋,而长背泥蜂的巢穴大都建在木制房屋的缝隙中。阪神大地震发生后,长背泥蜂的巢穴和它所依附的木制房屋一起遭到了毁坏。而灾后再建的房屋大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长背泥蜂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人员警告  相似文献   

11.
《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是我国政府关于核安全文化的首个政策声明。文章对新形势下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声明》对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并对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提出了相关倡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求解管道壁厚方向的温度分布。方法 采用PIPESTRESS程序,对某核电站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管道的某一瞬态温度曲线进行瞬态热分析。结果 得到管道7类关键区域的温度场和最不利的温度梯度ΔT1、ΔT2、Ta、Tb,并将该温度梯度数据与参考电站数据进行对比。结论 采用PIPESTRESS程序的结果满足工程需要。该工作不仅为管道疲劳分析提供了重要输入条件,其研究方法也为其他系统管道的热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世界环境》2011,(3):7-7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的前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机组发生爆炸,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虽然,在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Pb)和硼(B)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外泄。但爆炸时泄露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后10昼夜,反应堆被封存时,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  相似文献   

16.
核电的复兴     
吕威 《世界环境》2009,(3):10-10
今年3月,湖北咸宁等三个内陆核电厂的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的论证,中国加快了核电开发进程。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2007年以来,全球都兴起了一阵核电复兴的浪潮。今年2月份,意大利和瑞典公布了建造核电站的计划,法国也在规划新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17.
18.
《环境》2007,(5):9-9
在核能民用的历史上,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反应堆事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这是商用核电厂在32个国家中累积运行12000堆年期间仅有的两起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2,(1):32-33
为了防止和应对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我国核电厂址选择充分考虑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社会环境.各方面条件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选址要研究调查:人口密度与分布、土地及水资源利用、动植物生态状况、农林渔业、工矿企业、电网连接、地质、地形、地震、海洋与陆地水文、气象等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应急撤离路线的考虑及其对应急响应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核电机组的的高速发展,世界上各核电大国对核安全管理十分重视。本文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相关核电安全的监管范围、监管人员和经费预算进行分析,得出在监管范围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我国核监管在人员和经费预算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核安全监管要在这两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核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