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不久前 ,南京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由南京绿源废弃物再生研究设计院和利鹏化工完成的“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造油漆技术”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在仔细审阅研究报告和听取课题组汇报的基础上 ,到生产车间实地查看了生产过程 ,经充分讨论认为 :针对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中的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 ,开发出利用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造油漆技术 ,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得到了再生利用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社会效益显著 ,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南京市日常生活垃圾中废塑料泡沫垃圾每年达 1…  相似文献   

2.
稍留意周围环境的人会发现,近年来快餐盒,泡沫塑料等聚苯乙烯制品废弃物正迅速增长。这道被环保界称为‘“白色”污染,早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纷纷以巨资投入寻求治理的环保难题,在我国被北京万联实业总公司和北京中大环境技术研究所攻破。这项被称为《城市垃圾废聚苯乙烯催化裂解成苯乙烯及其它产品X的技术,就是将严重危害环境的聚苯乙烯废弃物收集起来,进行裂解与分离,回收粗苯及苯乙烯等极有价值的化工原料,开发了苯乙烯循环利用的新方法。有关人士认为,该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据了解,聚苯乙烯制品的废弃…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油裂解副产物为溶剂回收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废治污。溶剂低毒、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溶解速度快、溶解量大,资源丰富、价廉易得,回收率高,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就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大量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白争污染”伤透脑筋时,最近深圳新发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根据国家发明专利,自行研制开发出了醇酸改性环保漆,开拓了一条处理回收、利用废聚苯乙烯的有效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该公司采用科学方法,通过改性溶剂对废聚苯乙烯进行溶解,成为基料,与醇酸改性树脂和环保性无毒的增韧树脂互混改性,再配以各种性能助剂,及其它改性材料混合而成,由于聚苯乙烯是高稳定的塑料树脂,它与改性材料混合作用后,使这种涂料的品质更好,稳定,耐候保色,漆膜坚韧,附…  相似文献   

5.
废弃泡沫塑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峰 《环境保护》1996,(11):47-47
废弃泡沫塑料的综合利用谷峰EPS即是多孔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因其质轻、热塑性、抗震性、耐水、耐化学腐蚀和优良的电绝缘性,被广泛地用作包装、隔音、防湿、保温和快餐盒等材料。随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大量应用,在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铁路沿线...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绿源废弃物再生研究设计院和利鹏化工开发出利用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造油漆技术,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科研人员运用自制软化催化剂、采用高速剪切工艺,成功地开发和生产了30多个系列的防锈漆、防腐漆。这些产品质量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尤其是附着力和柔韧性可以达到优质油漆的水平。南京回收利用废泡沫塑料产业化由湖北省荆州市衡德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W.D.M法”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与设备已通过湖北省专家鉴定,并已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可将垃圾分离为有机物、无机物、原始塑料和可回收利用的可燃物…  相似文献   

7.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利用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利用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春生 《环境工程》1999,17(5):50-51
利用回收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可以制备成保温性能很好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9.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取涂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利用废旧泡沫塑料研制和开发各种不同用途涂料的进展,研究了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取涂料的方法,讨论了该涂料的配方选择及性能指标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在建材工业中的综合利用情况并分别就用废聚苯然泡沫塑料生产经质建材,材料,涂料,胶粘剂等的工艺、性能和用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混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粉煤灰混凝剂的性能研究于衍真李国忠傅兴华戴宝刚(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济南250022)关键词混凝;粉煤灰;工业废水.当前水污染问题已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水体污染尤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城市人口密度大、生活废水多以外,主要是来...  相似文献   

12.
几种灌封材料西沙热带海洋大气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灌封材料在南海海洋大气中的环境效应。方法在南海西沙永兴岛开展24个月棚下大气暴露试验,分析其性能劣化规律,评价其环境适应性。开展实验室高温及湿热人工模拟试验,并对比分析自然与人工模拟试验的相互关系。结果参与试验的16种材料有5种材料环境适应性较好,10种环境适应性一般。高温试验后参与试验的材料主要性能指标与棚下的相关性均为中等强度相关或之下,11种材料的介电常数性能、体积电阻性能劣化加速倍数超过2倍以上。湿热试验后有11种材料主要性能指标与棚下的相关性均为中等强度相关或强相关,10种材料表面电阻性能劣化加速倍数超过3倍以上,14种材料体积电阻性能劣化加速倍数超过3倍以上。结论在西沙棚下海洋大气环境中,该批试验的灌封材料环境适应性一般。湿热试验与西沙棚下大气暴露试验相关性较好,湿热试验对性能劣化加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纤维素基的包覆涂层材料,研究其原位修复与循环性能。方法 以乙基纤维素、蓖麻油和矿物油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可循环使用的包覆涂层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包覆涂层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溶液浸泡实验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涂层的耐蚀性能。采用自建电磁感应设备研究包覆涂层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结果 在包覆涂层材料中添加Ni粉后,使得涂层具有一定的磁响应特性。当Ni的质量分数达到15%后,有明显的团聚现象。随着Ni含量的增加,包覆涂层材料的磁性能逐渐增强。含10% Ni的包覆涂层材料在5%的HCl溶液中浸泡28天以及中性盐雾10 000 h后均无变化,同时在磁场作用下热熔循环20次,性能和结构没有太大变化。结论 添加10% Ni粉后不会对包覆涂层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同时赋予了较好的电磁感应性能。通过磁场的作用可以修复包覆涂层材料的物理损伤,同时由于包覆涂层材料具有热塑性,可以多次修复损伤以及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序多孔的TiO_2材料。通过共混、反相悬浮、交联制备了壳聚糖/二氧化钛(CHS/TiO_2)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优于TiO_2和壳聚糖的吸附性能。比表面积(BET)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稍大于TiO_2的比表面积,且所制备的材料为介孔分布材料。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不同配比制备多种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采用欧盟标准化组织制定的NEN 7375标准浸出方法测试其释放性能,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克里格插值法探究材料组分配比对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制备过硫酸盐缓释材料基质材料的水、砂和水泥均有一定的适配范围,即水含量在5%~35%之间,砂含量在0~85%之间,水泥含量在5%~85%之间;缓释材料的扩散系数与砂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水泥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水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基质材料对过硫酸盐缓释材料扩散系数的综合作用较为复杂,总体而言,当水泥含量高于砂含量时,水含量是影响缓释材料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当砂含量大于水泥含量时,砂含量则是影响缓释材料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此外,增加缓释材料中过硫酸盐的含量可以提高过硫酸盐的释放速率并延长缓释材料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和MIL-100(Fe)-DMA.利用FTIR、XRD、SEM、XPS和N2吸附/脱附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初始Sr2+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不同共存阳离子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材料对Sr2+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基本骨架一致,吸附Sr2+对材料骨架影响均可忽略;虽然MIL-100(Fe)-DMA比表面积小于MIL-100(Fe),但由于晶粒尺寸小,堆积形成的介孔结构更有利于Sr2+的扩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初始Sr2+浓度的增加,两种材料对Sr2+的吸附量先迅速增大再逐渐达到平衡;随着pH值的增大,两种材料对Sr2+的吸附量增大,且碱性条件下吸附效果好;两种材料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采用三价铁盐作为铁源以及DMA作为有机溶剂可提高MIL-100(Fe)材料对Sr2+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急剧增长,污泥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将污泥制备成泡沫保温材料,可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主要研究了发泡剂和稳泡剂复配比对发泡倍数及泡沫半衰期影响,优选出最佳发泡材料OP及纤维素醚的配比分别为0.6%和0.3%。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污泥添加比、水泥添加比和水料比对发泡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建立综合性能指标,获得污泥基发泡保温材料性能影响因素顺序为水料比>污泥添加比>水泥添加比。当污泥添加比、水泥添加比、水料比分别为12.5%、55.5%、0.5%时,材料性能最佳,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密度分别为0.32 MPa、0.072 W/(m·K)和624.4 kg/m3,满足无机发泡材料抗压强度C0.3,干密度等级A07 (JG/T 266—2014《国家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asponum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菌种在液相和气相环境中在陶粒、颗粒炭、玻璃珠、竹子、聚丙稀多面空心球、沸石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液相环境中,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竹子、沸石、陶粒、聚丙稀多面空心球有较好的附着能力,但菌体的生长量和形态特征受载体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在有玻璃珠和颗粒炭存在的液相环境中,均出现一定数量的菌丝小球。但在载体表面无附着现象.将附有菌体的载体置于气相环境中,发现白腐真菌在载体表面能够形成气生菌丝层.同时.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体在沸石、陶粒和多面空心球表面呈绒毛状,质地松散,在竹子表面的菌体有明显的交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几种典型高分子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讨论了PE、PP、GPPS及PVC 4种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影响问题.结果表明,材料生产的环境影响不仅与资源消耗有关,而且与其各自的工艺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采用不同的LCA方法得到的4种高分子材料的环境负荷的相对值虽然相差很大,但其不同环境负荷之间的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纳米零价铁(NZVI)改性,并将铜(Cu)作为复合金属,制得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同时采用模拟反应柱模拟可渗透反应墙(PRB)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2,4-DCP)的反应过程.改性前后材料的表征以及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有更强分散性.通过考察污染物浓度、材料投加量、Cu的负载率、pH值、流量等因素对降解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较低的pH值与较小的流速以及10%的Cu负载率有利于2,4-DCP脱氯,过多的材料投加量和过高的初始2,4-DCP浓度不利于其脱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