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路面雨水径流未经收集处理排入洱海造成的水污染问题,该研究根据大理东环海公路径流水质特征,从经济、环保角度考虑,选用土壤、混合填料(锯末沙子比例分别为1:3、1:4、1:5)、砾石分层装填的3组生态种植槽系统对其进行模拟净化研究,并测定填料的渗透系数及其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磷的吸附效果明显,沙子次之,锯末较差;种植槽适合植物移栽、自然挂膜及低污染负荷启动方式;运行期出水TP平均浓度均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平均去除率均高于88%。不同混合填料比种植槽对TP的净化效果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3(锯末:沙子) > 1:4(锯末:沙子) > 1:5(锯末:沙子),且锯末沙子比为1:3时的渗透能力最好,故推荐锯末:沙子为1:3的种植槽供后续示范工程选用;研究成果在大理和河南三门峡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建筑小区雨水径流的土壤渗透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建筑小区雨水径流的污染性、土壤渗透对小区径流的净化作用及土壤的渗透能力,提出了建筑小区雨水径流土壤渗透的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雨水径流中重金属逐渐成为环境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选择细沙、沸石、砂土、石英砂分别和木质素以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的复合生物滞留介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雨水,研究了不同复合生物滞留介质对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复合介质对Pb2+的去除率均超过98%,且去除率较稳定,细沙复合介质对Cu2+的平均去除率为98.5%,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Pb2+ >Cu2+ >Zn2+ >Cd2+,沸石复合介质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Pb2+ >Cd2+ >Cu2+ >Zn2+,沙土复合介质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Pb2+ >Cd2+ >Zn2+ >Cu2+,石英砂复合介质对Pb2+、Zn2+和Cd2+的去除率均超过99%。雨水径流中重金属浓度、介质高度和降雨历时对复合生物滞留介质去除重金属的影响较小。酸性条件下,4种复合介质均存在明显的重金属溶出过程,pH越低,复合介质中重金属溶出量越多,且同种复合介质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浓度变化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和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引入沸石、蛭石、陶粒和煤渣作为海绵城市下垫面基质,采用人工调配雨水,通过渗滤柱模拟下垫面对雨水的下渗、储蓄和净化效果,比较几种不同基质组合对径流雨水的渗滤速度、最大持水量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渗滤柱渗透速度可承受连续72 h大暴雨,最大持水量为39.73%,可有效削减城市径流洪峰;沸石+蛭石+陶粒分层渗滤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NH4+-N浓度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道路清扫、消防等各项用水指标,COD浓度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除娱乐性水景以外的各项用水要求;除此之外,出水中NH4+-N、TP和COD浓度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路面径流的大肠菌群污染及其雨水花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上海市区路面径流中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分析了径流中大肠菌群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雨水花园模拟柱,考察雨水花园对城市路面径流中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上海市区地面道路径流中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均值分别为2.28×106、9.48×105 cfu/100 mL,污染较严重,径流中大肠菌群含量与气温呈正相关;雨水花园对径流中大肠菌群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不同模拟柱平均去除率范围在92.4%~99.5%。填料深度和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雨水花园对大肠菌群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长期运行后,填料中没有大肠菌群的积累,雨水花园对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可保持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6.
生物滞留池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作为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BMPs)中的技术之一,生物滞留池可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总结了生物滞留池在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生物滞留池去除污染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对雨水径流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S)、重...  相似文献   

7.
以砖混建筑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雨水,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粒级建筑垃圾对雨水径流中Cu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建筑垃圾对Cu的吸附过程;Freundlich等温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等温吸附过程;不同粒径粒级建筑垃圾均对雨水径流中的Cu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均超过90%,粒径粒级越小,对Cu的净化效果越好,但其渗透性能越差;建筑垃圾的粒径粒级对Cu的吸附平衡时间、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具有重要影响,粒径粒级2.36~4.75 mm的建筑垃圾对Cu的平衡吸附速率和平衡吸附量最大,分别为4.1 μg/min 和12.4 μg/g。  相似文献   

8.
凌莉  赵新华  卢玉迪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2):6956-6962
透水路面作为低冲击开发(LID)的一种重要应用措施,被认为是解决现代城市洪涝灾害、水质恶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同透水路面结构对雨水径流的水量水质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为此,依据天津的降雨及下垫面的具体情况建立了草皮砖,透水花砖及透水沥青3种路面结构的小试装置,采用5种降雨模式对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3种透水路面结构对雨水径流都有较好的削减作用,其中草皮砖结构对雨水的持蓄能力最强,各透水路面结构的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在90%和50%左右,草皮砖和透水沥青的总氮(TN)去除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9.
透水铺装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措施之一,对雨水径流的促渗减排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2种不同类型透水砖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方法,研究了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3、5、10 a条件下,2种不同类型透水砖对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峰值削减和峰值延迟等方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降雨重现期小于10 a的条件下,构造透水砖和普通透水砖的场次降雨总量控制率平均值均超过95%;峰值流量均随着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大,构造透水砖的峰值削减效果优于普通透水砖,平均峰值削减率提高了8.6%;构造透水砖和普通透水砖的出流延迟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1.3 min和13.8 min,平均峰值延迟时间分别为6.3 min和16.3 min。构造透水砖对径流总量、峰值流量的控制效果要优于普通透水砖,因此,在透水铺装应用中,应结合项目设计目标和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宜优先考虑采用构造透水砖铺装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对搭建的5种简单式绿色屋顶装置和混凝土屋面装置进行了天然降雨实测和模拟降雨实验监测比较,分析了各装置出流中总有机碳(TOC)、TN、氨氮、TP和Zn的浓度及负荷,研究了简单式绿色屋顶对屋面雨水径流水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简单式绿色屋顶出流中的TOC、TN、氨氮、TP和Zn浓度比混凝土屋面高;简单式绿色屋顶具有径流量截留能力,能够削减部分TN和氨氮负荷,但TOC、TP和Zn浓度较高,导致其污染负荷仍然比混凝土屋面高。种植基质对雨水径流TOC、TN和氨氮浓度有显著影响,对TP和Zn浓度无显著影响;植被对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无显著影响;降雨特征对污染物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道路径流SS和COD污染特征及出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芜湖市火车站点进行长期监测,采集降雨7次;同时选择5个不同功能区,采集典型降雨1次。探讨了道路径流中总固体悬浮物(SS)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及出流规律,结果表明,7次降雨事件SS和COD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98~1 529 mg/L和66~367 mg/L。SS和COD污染较为严重。SS在不同功能区中大小顺序为: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交通区>文教区,总COD大小顺序为: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商业区>文教区,溶解态COD大小顺序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文教区>居民区,颗粒态COD大小顺序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区>文教区>商业区。工业活动对地表径流SS和COD含量影响最大。SS受降雨历时影响较大,溶解态COD受平均雨强影响较大,颗粒态COD受最大雨强影响较大。不同降雨强度下,SS、溶解态COD及颗粒态COD的出流规律不同,降雨强度对径流初期效应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果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对浓缩果汁生产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3 500~5 000 mg/L,pH为6.5~7.5,在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8 h,SBR反应池MLSS浓度3 500~4 000 mg/L,进水15 min,曝气7 h,沉淀1 h,出水15 min的条件下,出水COD去除率保持在97%以上,SS去除率达93%以上。且以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可去除果汁废水中的SS达78%以上,为后续SBR工艺的稳定运行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组合工艺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大港水库沉水植物单一、水体自净能力差的特点,研究了狐尾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不同组配方式对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狐尾藻可为水体微生物提供良好的载体,降低水体中氮、磷等含量,抑制悬浮物质再悬浮,提高水体透明度。沉水植物组配则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提高了污染物质的去除率,改善了水体环境,并且狐尾藻与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组配时,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生长良好且狐尾藻生长受到抑制。通过采用MATLAB软件综合分析可看出,狐尾藻、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组配的水质处理效果最好,说明可在现有基础上在北大港水库引种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改善北大港水库水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控制工业园区面源污染是解决天津滨海新区日益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和维持周边海域水生态安全的关键.为缓解该区域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以天津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园区1期建设产业园区丰水期的5场典型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降雨事件的平均浓度(EMCs)分析了工业园区不同下垫面的径流污染中氨氮(NH3-N)、...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区暴雨径流污染过程中的不透水面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武汉市动物园4种典型的不透水面暴雨径流污染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旅游区面源污染危害评价和治理提供基本的依据。结果表明,动物园4种不透水面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很高,COD最大值达1140mg/L,下垫面类型及地表累积污染物是影响径流水质的主要因素。通过无量纲累积曲线的分析,表明旅游区不透水面径流初期冲刷严重,该曲线还为面源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法确定新型微电解填料-Fenton联用预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新型微电解填料降解硝基苯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固液比 > 进水pH值 > 气水比 > HRT,在微电解最佳条件:HRT为60 min,固液比为0.6,进水pH值为2,气水比为15:1;Fenton试剂最佳条件:反应时间为20 min、pH值为4.5、m(H2O2):m(COD)为2.5、n(H2O2):n(Fe2+)为6,硝基苯和COD总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6%和68.3%。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提高,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