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疆喀什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基于可公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喀什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且震级高,烈度大。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对新疆近100年来6.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分析得到:未来10年内,喀什地区2013年前后发生≥6.5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2.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3,(6):26-27
“小的闹,大的到”。至今是临震预报中最被重视的依据之一。提起这个谚语,中国地震学者实在跟它有着难以忘怀的情结。那是1975年的年初: 镜头一 2月1—2日,从未发生过地震的海城地区,突然出现了8次小地震,震级小到只有在微震仪器上才能频频闪现,居民浑然不觉。 镜头二 2月3日,连续发生61次小地震;2月4日,地震发生的次数达459次,且集中在海城县的英落、岔沟一带,震级达4.7级,居民有感,出现惊恐紧张情绪,牲畜和鹿群开始乱跑乱撞…… 镜头三 2月4日中午过后,地震活动突然停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地震     
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发生了6.1级地震。仁和区大龙潭乡拉□村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地震波及云南省的永仁、元谋、武定、大姚等县。地震后余震不断,8月31日下午又发生了一次比较强的余震,震级达到5.6级,使得地震灾情加重。  相似文献   

4.
胡常忻  郭履灿 《灾害学》1997,12(1):72-76
1995年全世界发生19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有30次7级以上的地震(最大震级8.1级)。具有灾害性的地震为33次,伤亡20人以上的,国内及边界地区为4次,国外有15次,其中有2次灾难性的大地震。该年地震与1994年相比呈明显增强趋势,为本世纪以来第三个强震最多之年。1995年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为地震袭击现代化大城市,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惊人的财产损失数额。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从整体上讲拟合精度是令人满意的,可用于预测。本文根据扬—铜带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极值方法的结果,预测扬—铜带未来可能发生一次6.5—6.8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安徽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同步活跃关系。本文对安徽的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 ,并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徽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震活动期 ,该活动期约在 2 0 0 6年前后结束 ,估计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 5级左右 ,可能主要是 4~ 5级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华东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华东地区2001至2005年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概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时段,发生5级地震的概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 公元1668年鲁南8.5级巨震是我国东部地区乞今发生的一次最高震级的历史地震。该巨震在历史上曾一度对鲁南一苏北造成过毁灭性破坏。因此,它对整个鲁苏地区的烈度区划和地震危险区划研究工作带来重要影响。最近由于围绕着鲁南一苏北高烈度地震危险区的重新审定工作的开展,对鲁南巨震的认  相似文献   

9.
从地震报告死亡人数与震后时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救灾效率;研究了近20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震级大、伤亡严重、破坏性极大的34个地震。采用多元素分析法,探讨了地震救灾效率与死亡人数、地震震级、烈度、人均GDP、人口密度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的时刻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死亡人数是影响救灾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救灾效率会越低;震级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时刻与救灾效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震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救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比较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现玉树地震的人均救灾效率较汶川地震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14日21时27分,甘肃玉门市(N39.8°,E97.3°)发生Ms5.9中强地震。这是中国大陆2002年度发生的一次最大地震,也是甘肃省第一次遭遇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地震。整个玉门市震感强烈,部分建(构)筑物,工业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坏。地震波及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地区。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地震局迅即组织地震考察队,奔赴地震现场。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测必须包括三项内容,即未来地震的震级、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这称为地震预测三要素。地震预测三要素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预测就没有意义。经过邢台地震以来40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积累和总结了不少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经验和方法。简述如下:(1)震级预测:由于地震是震源体应力应变积累的结果,地震越大,应  相似文献   

12.
临潼温泉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  赵小茂  何崇君 《灾害学》2006,21(2):64-68
采用一阶差分、滤波、五日均值等方法对临潼台水氡、水溶气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和2002年2月5日宝鸡3.4级地震前临潼台流体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泾阳地震的异常时间比宝鸡地震长;两次地震前流体异常幅度明显不同,异常幅度与震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日本气象厅公布地震震级为里氏8.4级,11日晚又将震级调整为里氏8.8级。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震越近的地震台网,测得的地震数据越准确。此外,随着对地震破坏力等情况的深入了解,日本最终将311地震震级确定为里氏9.0级。  相似文献   

14.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海原地震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发生时山崩土走,有住室随山移出二三里。  相似文献   

15.
曾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1996年全年的地震趋势,本次南黄海Ms6.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震级和时间的预测效果较好,因而认为作为一种手段,灰色系统方法可以加入地震综合预报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6次,最大地震为2002年11月2日09时26分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和2002年11月4日06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7.8级地震。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是近几年来发生最少的,比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频次(18次)偏少。200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空间分布主要在西太平洋地震带、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地区。2002年中  相似文献   

17.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何区别?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一次地震本身的大小,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但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即地震烈度.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这就好像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的破坏程度不同.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相似文献   

18.
陶正如 《灾害学》2020,(4):141-146
新西兰是世界上地震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尤其是地震委员会法案1993(Earthquake Commission Act 1993,简称EQC法案),经过70余年的发展相对完善。2010-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和2016年凯库拉地震分别是新西兰历史上保险损失最严重和1840年以来震级第二大的地震事件,是对EQC法案的巨大检验,推动了政府对EQC法案执行以来的第一次审查。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结合两次地震事件中理赔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了2019年7月1日生效的EQC法案与2008年4月1日版法案(事件前)相比的几处重大变化以及两次事件中的理赔经验,主要包括地震委员会(Earthquake Commission,简称EQC)自然灾害保险保障范围、保险金额、保费和再保险,EQC与私营保险公司的协调,对多次事件的理赔,以及EQC职能的变化等。在我国地震巨灾立法的关键时期,为我国地震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14,(1):14-17
正2013年,全球地震活动频繁,7级以上强震频发,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我国地震活动也十分活跃,5级以上地震达50次,显著超过历史平均水平。2013年全球大震活动2013年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23次,高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全球地震保持活跃态势,其中5月24日,在鄂霍次克海发生的8.2级地震,为2013年全球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20.
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雪泉  李罡风 《灾害学》2004,19(3):30-33,38
本文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分别从年地震频次和年最大震级两个方面对安徽及华东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安徽地区ML≥3.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约两年一遇;年发生ML≥3.9地震,则3年可能遇一次.而华东地区ML≥4.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大约3年一遇;年发生ML≥4.9的地震,则可能2年遇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