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灾害学》2016,(1)
在对影响桥梁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26项对桥梁抗震安全性影响较大的子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从桥梁结构、基坑设计、维修养护、抗震设备和场地条件等5个方面,建立了桥梁抗震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广州市某一特大桥抗震安全性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级模糊综合理论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桥梁服役情况相符合,维修养护是此桥梁抗震安全性的薄弱环节,多级模糊综合理论的评价方法为建筑及其他工程抗震防灾方面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抗震防灾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系统科学和抗震防灾整体分析的角度,论述了大庆油田“八五”期间抗震防灾方面已进行的研究和需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油田建立抗震防灾专家系统进行了探讨,指出对油田抗震防灾生命线系统进行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芦山地震后,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成立专家组,对雅安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及部分民居开展了应急评估工作,对574栋应急评估建筑的震害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分析了砖木结构、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的震害特征,得到了不同年代建筑的破坏比及各类结构在不同烈度下的破坏比和中小学建筑破坏比。分析表明: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非抗震设计房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砌体结构,进而优于砖木结构。中小学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好,优于建筑平均水平;农村自建老旧房屋是抗震薄弱环节。采用隔振技术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演变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地震区划图是编制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资料。本文回顾了中国地震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简史,对1 956、1977、1990和2001年编制的中国地震区划图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了4代区划图的差异;对1959、1964、1974、1989和2002年编制的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或草案的抗震设计原则进行了比较,详细比较了5部规范或草案中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场地分类和地基抗震有关规定的异同点,简要讨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不同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校舍抗震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混结构在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在近几年发生的地震中,其震害十分明显。以中原地区某县中小学校舍鉴定汇总结果为基础,取某砖混结构教学楼为例,分未考虑抗震设计、考虑抗震设计和未考虑抗震设计但进行了抗震加固改造三种工况,以PKPM软件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对比分析,并以此方法对该县中小学砖混结构校舍进行抗震性能计算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校舍中考虑抗震设计的工况比其它工况的抗震性能高,该地区2000年前的校舍需改造加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连通可靠度分析的生命线工程网络和基于功能可靠度分析的供水管网抗震拓扑优化分析方法。以管网造价为优化目标,管网拓扑结构为优化参数,抗震连通可靠度为约束,建立了基于连通可靠度分析的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拓扑优化模型。对于这样一个组合优化问题,采用现代优化算法-遗传算法来进行求解可以获得造价低且满足管网抗震可靠度要求的最优网络。改用抗震功能可靠度为约束,可以建立基于功能可靠度分析的供水管网的抗震拓扑优化模型,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来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具有很好的效果。最后,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四川省都江堰市、绵竹市和德阳市供水管网进行了抗震拓扑优化改造分析,给出了三个城市供水管网的恢复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7.
探讨GIS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设计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结合郑州新区抗震防灾规划工作,介绍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综合数据库、震害预测分析模型以及GIS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惨重灾害,进一步证明了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是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物设计时,必须加强抗震设防以减少其破坏。在阐述多道抗震防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意义,并对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的原则、不同结构形式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的方法作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供建筑设计人员在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既有的C类框架学校建筑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的加固目标,从地震作用计算、结构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加固难点,指出了应用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探讨了应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结构提高一度抗震设防加固的可行性;并以某C类框架学校建筑加固工程为实例,从减震控制效果分析、弹塑性变形验算、消能部件影响评价、抗震构造措施核查4个方面论证了消能减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技术在C类框架学校建筑抗震加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不但能有效控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依据减震效果可以适当降低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因此,只要通过合理的消能减震加固设计,再辅以额外的局部加强处理,完全可以实现C类框架学校建筑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的加固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震以后,江苏省抗震防灾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得到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本文就全省十三年来抗震防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作了回顾并简要叙述了今后江苏省抗震防灾面临的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农村建筑多属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筑结构不复杂,其地震破坏与所用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和施工质量有关,本文概述了我省农村建筑的类型,并通过其地震震害经验总结得出: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抗震措施,是可以提高农村建筑抗震能力的。  相似文献   

12.
Luis J  Garcia G  Victoria M  Parra S 《Disasters》1989,13(1):73-76
The modern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on disasters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many of the ideas about human behaviour in disasters which were long considered as valid, are wrong. The main discovery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situations of crisis increase people's moral principles and capability of respons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some of these ideas, in a case study of a village which was struck by a natural disaster in the north of Granada (Spain) in 1986. The population's attitude revealed a huge potential of resources that were underestimated by professional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bring civil protection systems and the population's capability of response into close harmony.  相似文献   

13.
灾害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方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相利 《灾害学》1999,14(2):87-92
阐述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层序的确定方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的基本原则,确定了灾害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力学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反应,通过建立房屋模型,研究不同洪水水力条件下,村镇住宅所受的洪水压力、应变等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房屋结构以及基础对抵抗洪水作用的影响,初步得到了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5.
傅长齐 《灾害学》1994,9(2):94-96
本文在简要说明我国地震监测台网规模及地震观测环境遭受干扰情况的基础上,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金磊 《灾害学》1997,12(4):59-64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环境设计及古建筑保护问题的分析,归纳了一些可供借鉴的防灾设计手法,并将古建筑保护问题拓展到倍受关注的城市减灾规划中。探讨了当今城市系统减灾规划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聂文东  刘学敏  张杰平  汪明  王若嘉 《灾害学》2011,26(1):133-137,143
通过对2009年11月1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马口村举行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从前期准备、正式实施到演练评估的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了滑坡、泥石流为演练的自然灾害背景,制定了3级响应演练模式,并细化了各级响应的启动标准。在演练的正式实施阶段,采用了参与式的演练方案设计方法,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演练结束后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对演练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估,演练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四川跨世纪经济发展中防灾与环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炳炎 《灾害学》1995,10(1):22-27
本文试从防灾与环保的角度,结合三个跨世纪经济发展地区的实际,论述了三峡库区水环境恶化,库岸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攀枝花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的自然灾害与人类不合理活动加剧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后果;川西经济开发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防灾、环保的一些建议,作为四川跨世纪经济发展避免少走弯路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量地震震例资料为基础,强调了Ⅵ度区重点地震设防的意义,并着重介绍了无锡市的抗震防灾规划专家评估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InaccordancewiththedefinitiongivenintheUNConventionforCombatingDesertification,theterm“desertification”referstolanddegradationinarid ,semi aridandsemi humidaridzonescausedbyfactorssuchasclimateabnormalityandhumanactivities.Followingthisdefinition ,the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