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0.25MW燃烧试验台上进行黑液水煤浆燃烧过程中氟的排放特性研究 ,并和普通水煤浆进行对比 ,分析了影响排放过程的各因素 .试验表明水煤浆中的氟含量较低 ,一般小于 30mg/kg ,普通水煤浆燃烧氟排放率为70%~90%,排放浓度为2.0~2.6mg/m3;黑液水煤浆氟排放率明显低于普通水煤浆 ,为 45%~80 % ,排放浓度为1.7~3.0mg/m3.炉膛温度和水煤浆成分对氟排放浓度有一定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
黑液水煤浆技术在造纸黑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新的造纸黑液治理技术,即用造纸黑液制造黑液水煤浆通过燃烧实现造纸行业黑液无害化的目的。通过分析黑液水煤浆燃烧 残渣的成分和现场燃烧排气检测,探讨了燃烧残渣的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泥掺制水煤浆燃烧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通过热重实验,分析了污泥、水煤浆的单-燃烧以及水煤浆中掺混不同比例城市污泥后混合浆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混合浆样的热分析曲线出现2个由挥发分析出的燃烧峰(分别对应250~380°C和380~570°C)与固定碳燃烧峰(570~680°C).混合浆样着火温度因污泥的掺人比水煤浆高约50℃,但随掺混比例的提高,最大燃烧速率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增加,污泥的掺入使燃烧得到加强.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各阶段燃烧反应的机理方程及相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表明活化能值的大小与试样的燃烧阶段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4.
牛粪与煤共燃对热值、燃烧速率及烟气排放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样质量以及其他的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将煤与生物质(牛粪)按一定比例混合,对其进行热值测定、燃烧速率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用煤中加入生物质(牛粪)其热值降低,燃烧速率在燃烧前期增大,中后期变化不大,主要污染物SO2,NOx排放浓度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对生物质能降低热值及SO2,NOx排放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造纸黑液制取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利用造纸黑液的新技术工艺的研究。对常用的与黑液添加剂从水煤浆浓度、粘度、流动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初步加以分析评价。实际应用表明,水煤浆存放时间长,燃烧效果好,可添代现有水煤浆添加剂,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火电站脱硫新模式--燃前煤粉在线脱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l857万t,而火电厂SO2排放810万t,占全国SO2排放的43.6%。火电站脱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火电站脱硫新模式-燃前煤粉的摩擦电选在线脱硫进行了研究论述:(1)应用摩擦电选技术与电站制粉系统集成进行火电站燃前煤粉在线脱硫降灰的原理;(2)该技术的合理性及可选性;(3)实现燃前煤粉在线脱硫降灰对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4)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系统研究了其SO2生成与分布特性.主要包括:PC-FBC的SO2生成特性以及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0、二次风率R2、二次风投入位置、二次风喷射角度、喷口尺寸对SO2生成与分布的影响.试验燃用煤种含硫1.71%.在Tb=820~920℃,u0=1.2~3.3m/s,R2=30%~70%的条件下,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SO2浓度及炉膛出口SO2浓度SO″2分别为520~600ml/m3和1280~1300ml/m3.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炉瓦斯泥中多种组分均具有燃煤固硫的特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将高炉尘泥混入到水煤浆中进行燃烧,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XRD分析,研究了不同燃烧条件下高炉瓦斯泥对水煤浆固硫率的影响规律,以及尘泥中多元固硫体系在燃烧固硫中相互协调作用、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瓦斯泥添加量为30%,燃烧终温为800℃时,固硫率达到48.31%.主要原因是瓦斯泥多组分促进了耐高温脱硫产物3Ca O3·3Al2O3·Ca SO4的生成,降低了Ca SO4的分解,从而提高了水煤浆的固硫率.研究结果可为具有多元固硫体系的高炉尘泥及其它固废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也可为开拓研究新型、高效燃煤固硫剂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SO2排放特征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87台中小型燃烟煤层燃炉(£70MW)的燃料特性分析数据和SO2排放实测数据,研究了锅炉出力、过量空气系数、燃煤硫含量对燃烧过程中SO2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分析了燃煤锅炉SO2排放现状,讨论了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SO2排放管理控制的潜力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锅炉运行负荷³80%的条件下,SO2初始排放浓度与燃煤硫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与锅炉出力和过量空气系数无关;分别有94%和87%的实测锅炉可以满足国家现行排放标准规定的第I和第II时段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民用固体燃料燃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设计了一套箱式稀释采样测试系统.相比于常用的烟罩法和烟道采样法,该系统能减小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收集了炉具泄漏的烟气,能更准确获得固体燃料燃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结构组成和测试系统的性能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进气经过滤后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至约1μg·m-3,远小于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浓度(约100μg·m-3),有效减少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对测试结果的干扰;使用箱式法测得PM_(2.5)、SO2和NOx排放因子结果均高于箱体敞开的对照组测试,证明箱式法收集测试了燃烧时泄漏至室内的污染物,有效减少污染物泄漏造成的误差.利用该系统测试了12种常见民用煤和3种生物质燃料燃烧PM_(2.5)、SO2、NOx等污染物排放水平,其中民用煤PM_(2.5)、SO2和NOx排放因子分别为0.23~3.40 mg·g~(-1)、0.48~6.15 mg·g~(-1)和0.16~1.09 mg·g~(-1),生物质燃料的PM_(2.5)、SO2和NOx排放因子分别为6.26~39.76 mg·g~(-1)、0.04~0.23 mg·g~(-1)和0.05~0.76 mg·g~(-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水煤浆燃烧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复合前置燃烧室作为一种新型的煤浆燃烧没备已得到初步的研究,并将走向工业性试验。本文在以往浙江大学燃烧教研室研究煤及水煤浆沸腾燃烧过程中N0_x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QAR数据的飞机全航段黑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碳气溶胶是航空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颗粒污染物.为评估飞机全航段的黑碳排放特性,在一阶近似方法(FOA)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黑碳形成和氧化过程的形成氧化法(FOX).使用GE90-115B型发动机历史QAR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合QAR数据中燃油流量、空气燃料比、燃烧室入口温度、主燃区火焰温度等热力学参数,计算某次飞行全航段的黑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形成氧化法的计算结果高于一阶近似方法,巡航阶段的总排放量高于起飞着陆循环.分析表明,结合实际飞行数据的形成氧化法,考虑了发动机的性能差异、燃烧品质及外界环境条件对排放特性的影响,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评估飞机全航段的黑碳排放量,为飞机排放监测及排放的适航符合性验证等效替代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NID脱硫技术在410 t/h燃煤锅炉与气动脱硫技术在220 t/h水煤浆锅炉上的应用情况,比较分析了两种脱硫装置的运行成本,并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航飞机在巡航阶段排放的黑碳(BC)可产生区域增温效应.为提高飞机巡航阶段黑碳排放的估算精度,采用一种基于国际民航组织一阶近似方法(FOA)的修正计算方法(FOA-MOD),使用B777-200机载飞行数据(QAR)进行实例分析,并结合当量比、燃烧室入口压力、主燃区火焰温度等热力学参数,计算了某次飞行巡航阶段的BC排放总量.同时,在排放指数和燃油流量的基础上引入排放强度的概念,以更全面地表征污染物排放特性.最后分析了巡航高度、巡航马赫数和巡航重量等飞机性能参数对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正方法的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相对一阶近似方法的计算结果降低19.28%;通过增加巡航高度、减小巡航马赫数和巡航重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本研究所做工作能够为评估飞机污染物排放特性,提高飞机运行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articles from ambient air and combustion sources including vehicle emission, coal combustion and biomass burning were collected and chemically pretreated with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isolated BC (black carbon) samples.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indicate that BC from combustion sources shows various patterns, and airborne BC appears spherical and about 50 nm in diameter with a homogeneous surface and turbostratic structure. The BET (Barrett–Emmett–Telle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urface areas of these BC particles fall in the range of 3–23 m2/g, with a total pore volume of 0.03–0.05 cm3/g and a mean pore diameter of 7–53 nm. The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re indicative of the accumulation mode and uniform pore size. O2-TPO (temperature programmed oxidation) profiles suggest that the airborne BC oxidation could be classified as the oxidation of amorphous carbon, which falls in the range of 406–490°C with peaks at 418, 423 and 475°C, respectively. Generally, the BC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nalysis suggest that airborne BC most likely comes from diesel vehicle emission at this site.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黑碳(BC)污染的时空规律,并评估机动车等对BC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车载平台和微型黑碳仪在济南市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BC走航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①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BC小时平均浓度为7.29 μg/m3,且昼夜呈双峰特征,双峰分别出现在04:00—08:00和18:00—22:00,该时段处于道路柴油车行驶及人群出行时段. ②源自化石燃料燃烧的BC占比为82.55%,来自生物质燃烧的BC占比为17.45%. ③BC道路环境浓度呈主干道(7.27 μg/m3)>次干道(6.56 μg/m3)的特征,柴油车占比较大的北园高架上的BC平均浓度(7.18 μg/m3)高于汽油车占比较大的经十路(5.64 μg/m3). ④BC浓度峰值多出现在清晨/深夜交叉路口附近,距十字路口5~10 m时观测的BC浓度最高,表明BC浓度除了受车流量影响外,还受到路况、车型、车速、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显示,相比汽油车,济南市道路环境BC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重型柴油车车辆数、出行时间和行驶路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石渣脱硫浆液中存在沉降速率低于二水硫酸钙的黑色悬浮物质,严重影响脱硫石膏真空过滤,在浆液沉降装置中,对动态沉降分离电石渣脱硫浆液中的黑色悬浮物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搅拌转速在30~70 r/min,可实现电石渣脱硫浆液动态沉降分层,搅拌转速为60 r/min时,浆液分层最佳;虹吸分离上层黑色悬浮液,黑色物质去除率可达到70%,在相同的过滤工艺条件下,浆液过滤后滤饼含水率可降低3%~5%;浆液中黑色物质含量低于3 g/L时,进一步降低浆液中黑色物质的含量,对提高浆液脱水性能作用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8.
MonitoringofPotentialcarcinogenicpolycyclicaromaticcompoundsintheemissionfromcoalcombustionCuiWenxuan,YaoWeixi,XuXiaobai(R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