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粘性疏水物质-油在河口沉积悬浮物上的吸附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宏  田康  叶常明  林杰 《环境科学》1989,10(3):23-26
利用水体中沉积悬浮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来研究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分布规律已经成为探索水体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水体中油污染的吸附,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油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具有  相似文献   

2.
以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为例,按最不利条件选取了突发性事故水质排放模型中一系列不确定性参数值.在调查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合理地假设了一定的事故场景,并综合考虑泄漏物质的毒性大小和泄漏量等因素,对毒性污染事故进行危害评价和风险表征.计算出衡量毒性物质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危害指数,实现了对毒性物质危害风险的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3.
在五氯苯酚(PCP)与邻氯苯酚(2-CP)和2,4-二氯苯酚(2,4-DCP)3种物质单一毒性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按照等毒性单位设计,采用相加指数法,对五氯苯酚(PCP)与邻氯苯酚(2-CP)或2,4-二氯苯酚(2,4-DCP)以及这3种物质共存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联合毒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邻氯苯酚(2-CP)和2,4-二氯苯酚(2,4-DCP)与五氯苯酚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作用,使五氯苯酚的毒性剧增.由于邻氯苯酚或2,4-二氯苯酚的存在以及3种物质共存,使五氯苯酚对斑马鱼的48 h LC50由原来的0.102 mg/L,分别下降到0.031,0.029及0.022 mg/L.因此可见,水体污染评价目前只考虑单一毒物的影响还远远不够,由此制定的控制标准对水体的保护不利,必须从联合毒性的角度对水质污染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毒性污染物质水质模型的研究,是当前水质模型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该文在查询了世界范围内开发的水质模型基础上,对当今得到广泛应用的毒性污染物质水质模型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方便使用者根据研究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同时促进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沉水植物对受污染水体的修复机理及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新华  林清 《环境科技》2008,21(6):72-75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沉水植物修复是治理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总结了沉水植物对受污染水体的修复机理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对利用沉水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物毒性检测能直观地反映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质对生物种群的综合毒性,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主要综述了应用于水质毒性检测的各种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方法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体污染的概念,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并列举了能够造成水体污染的12类主要物质,并对其所造成的危害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丽敏  袁星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9):62-64,7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POPs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因此应加强POPs生态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体污染的三种鉴别方法,应用调查法、监测法和预测法,可以鉴别水体是否受到污染和将会受到污染,从而建立了一套水体污染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几种生物监测河口及近岸海域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紫露草和蚕豆微核法对海泊河河口的水体污染进行了监测,其结果与化学分析方法结果一致。海洋动物的毒性试验表明,海胆、贻贝和卤虫幼体是监测河口及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的优良指示种类。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保护中,对水体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的监测,一般是选定监测点(单点或断面),进行瞬时的或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的采集水样,再将水样通过化学的或仪器的化验分析,得到污染水体的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数据,以此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这种方法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监测出水体的感观性状、化学、毒理学指标,在环境保护中被广泛地应用,但是,用这种方法监测出来的结果,只能代表采集水样时的短期内的水质状况,对一些不连续的,尤其间歇时间较长再行排放的污染物质,往往不容易测定出来。如果开展水体沉积物(一般也称为底泥)的监测予以配合,那么,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参与多种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植物重金属毒性,增强植物的重金属抗性,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能力。该文简述了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重金属毒害植物的毒性缓解及抗性增强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剂物质在植物提取重金属过程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生长调节物质在农业生产以及重金属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及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旨在为中国重金属污染地区农业生产及植物修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津地区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OS/umu试验测试了天津地区41个土壤样品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污染水平及区域生态风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区域中,遗传毒性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塘沽、汉沽两个区.其中,汉沽区土壤有机组分遗传毒性值最高,其次为塘沽区和市区.与有限的文献报道数据相比,天津地区土壤有机组分的遗传毒性较高,且与该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毒性的生物效应标记方法可以用于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来快速筛选和甄别遗传毒性物质污染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4.
当今水体污染中氮素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和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近年来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不同污泥源、反应器对厌氧氨氧化启动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的可控因素,以期为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当今水体污染中氮素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和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近年来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不同污泥源、反应器对厌氧氨氧化启动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的可控因素,以期为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二恶英类(DIOXINs, DXNs)为代表的十二项物质是在环境中具有高残留性、高生物浓缩性和高生物毒性的物质,即POPs物质(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残留性有机污染物质)。控制和治理POPs物质是我国加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后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产品若走向世界,二恶英标准的制定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国家将受到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是保证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叙述了二英的毒性、我国现在的污染状况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生物检验法已成为生物环境问题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方法。水生生物检验的意义主要有:(1)通过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测定,从而确定废水所需要处理的程度,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达到安全排放;(2)比较各种废水对某些生物的相对毒性,及水生生物对各毒物的反应,从而制定水生生物对水质要求的标准;(3)根据现场水生生物对毒性反应,进行水体污染的监测和水质评价。本文就最常用的鱼类毒性试验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8.
水体富营养化驱动因子粗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污染特性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水质污染因子及特性分析,建立污染因子评价粗糙集数学模型.该模型仅依赖于数据本身提供的信息,挖掘污染因子之间不确定的分类关系,计算其对水体污染或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性即贡献率大小,科学、快速和客观地揭示水体污染中起主导作用的污染来源,为水体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巢湖12个监测点的水质数据,确定巢湖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显示TP、COD、TN等是导致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今后应控制巢湖入湖水体的总磷及其有机污染物含量,以改善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原位治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性反应墙是地下水污染原位治理领域中的一类新型高效技术,其机理是借助充填于墙内的、针对不同污染物质的不同反应材料与污染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与生物降解,达到污染物去除的目的。本文系统介绍了地下水原位治理渗透性反应墙技术的结构组成、类型、工作机理,对其安装过程进行了综合论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在国内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2010年平水期对五大连池药泉湖6个采样点的8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同时研究药泉湖水体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药泉湖水质的首要因子,即有机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最大;瀑布出水口采样点污染最严重,该出水口为药泉湖观光景区入口,因此要密切关注药泉湖人为点源污染,加大景区环境管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